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2017-10-20 15:41杨芳
数码设计 2017年13期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杨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逐步推进,很多学科教育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来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少教师开始着手进行教学改革。文章选取“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为题,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学好数学知识,能够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助力。此外,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对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非常有利。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对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落实,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开始重视课堂提问环节,并且试图借助提问教学环节,与学生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升教学效果。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缺乏针对性,或者难以程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问题化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未发挥出原本的教育功能,并且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阻碍教学进度。

1.2师生之间互动性不足。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但由于在以往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深,导致一时之间难以实现教学理念的顺利转变,因而在很多时候,教师仍然将自己放在了课堂的绝对权威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环节的缺乏,导致学生长时间听从教师的安排,缺乏自主性学习思维,如此对学生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也很不利于打造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

1.3未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素质教育核心思想在于:教學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引导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如此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落实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但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未做到这一点,他们大多时候只关注优等生的学习需求,忽视了其他学生的现实需求。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2.1问题化教学。问题化教学相比于传统单一的讲解方法,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问题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效果。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展开更加深入的思考,这能够帮助他们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掌握真知。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确保问题化教学模式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例如,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课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课件展示:“出示11个苹果的集合图,然后用虚线圈起9个(注:虚线中的苹果被小朋友吃掉了),问:集合图中还剩下几个苹果,用什么方法可以计算得出?怎样列出计算等式?”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交流与讨论,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虽然这种问题比较简单,但针对性很强,直接与课本内容相连,并且选取的苹果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而在合作学习氛围下,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融洽,学习效率也更高,如此有助于强化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2.2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回答教学的提问,并且大胆向教师提出问题。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围绕某些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有效集中,并且学习积极性能够被有效调动,如此对于打造高效化的课堂非常有利。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可以借助互动式教学策略,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互动式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为后续的高效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师:同学们,你们在中秋节吃月饼的时候,有没有跟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分享呢?

生:有,我经常和妈妈一人一半。

师:一人一半,如果让你用数学概念该如何表示呢?

生:不清楚。

师:在数学上,可以用分数的概念表示一半的月饼?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如何用分数具体表达出这一半的月饼吗?

生:想。(教师借机出示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简单的教学对话环节,引导学生与自己进行互动,如此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2.3差异化教学。小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学习基础上,而且表现在思维能力、性格特征等层面。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实施差异化教学,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基于此,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正方体和长方体”这一课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如要求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利用公式计算某个正方体的面积;而针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先对比分析正方体和长方体面积计算公式的异同。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样的教学更具针对性。

结束语: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实现教学的有效创新,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新课程背景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