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相
摘要:初中的班级管理是维护学生日常学习和学生交往的重要工作,初中班级的人数比较多,离不开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而德育教育则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需要班主任始终以德育为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以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难点出发,探讨如何创新初中班级管理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创新策略
前言:德育教育的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观的辨识,初中学生对于世界已经形成一定的认知,但是比较的浅显,因此在处理一些问题时缺乏理性。这就离不开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将德育教育融入班级的管理之中,以学习生活中实际实例教育学生,会起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1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难点
1.1学生的叛逆的意识比较强,管理难度大。初中的学生都进入了青春期,情绪起伏比较大,由于学生经常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双重教育,如果教育的方式不当很容易引发学生叛逆的心理,加重班级管理的难度。尤其是一些班主任经常带有“有色眼镜”看待自己的学生,从而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这就是德育教育工作推行的必要性。
1.2初中班主任的德育经验缺乏。德育教育不单是在规范学生的行为,也是在告诫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的带头作用。在我国并不缺乏先进的道德教育理念,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班主任中并不是太重视对德育教育能力的提升,不重视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制定有效的德育教育方略,以致于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不少德育缺失的问题,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1.3德育效果太过理想化。德育教育是个循环往上的过程,必须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与学生的知识教育大相径庭。因此,教师不应该以现阶段取得的一点德育教育的成效而沾沾自喜,如果太过理想化的德育效果的实现,不过是昙花一现,需要教师持续的关注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底。
2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创新策略
2.1在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实现德育教育。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建立。因为在长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常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以致于管理的工作进行并不是太顺畅,而德育教育更是表面的功夫,起不到深层的效果。所以需要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以使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前的时间与学生交流生活和学习中的感想,从简单的话语中透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其次,教师要主动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学生的优点,从赞赏学生的角度,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后,就是以身作则,以教师良好的品行影响学生。例如有位教师在上学的途中被人撞伤,伤势严重的情况下教师还急忙赶到学校,给学生布置好课堂任务后,才去医院进行诊治。这就是以亲身的经历为学生上了一堂德育课,自此班级中再也没有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发生。
2.2从班级的文化建设中进行德育的熏陶。班级的文化建设是建立师生关系的重要平台,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了将德育教育融人到文化建设中去。教师可以与同学一起对班级的文化建设作出努力。一方面,教师可以与同学一起商议班级的口号和理想目标,并要求学生在每日的上课前进行宣誓,以增强学生们的气势,以朗朗上口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活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跟团结、进取、乐观向上有关的标语,以文字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可以以板报的设计为主要的德育建设项目。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板报设计工作,学生可以任意选取德育教育的主題,在完成板报设计后,可以向全班学生介绍板报的设计理念,重点以板报的内容向学生进行德育的宣传,以使得学生可以在板报中感受到德育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从而使得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改观,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为健康和积极的成长,减小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2.3重视班会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德育教育虽然贵在平时,但是也离不开一定的呈现形式,在班会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将德育的教育渗透在学生的心中。在进行班会时,作为班主任会主动反思自己在上周的管理工作中的不当之处,并告诉学生自己在这次失误中的启示,以便于完善自己日后的工作。学生也可以主动的汇报自己在一周学习中的得与失,教师可以视情况对主动汇报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积分鼓励。然后,对于班会的主题,除了满足学校的要求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上周的热点话题,与学生进行深刻的探讨。比如最近残疾学生付某考上重点高中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热议,教师就可以以自立自强为话题,将付某的故事介绍给每一位同学,让学生认识到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敢于接受困难的挑战,这就起到了良好的德育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班级的管理一直以来是班主任比较头疼的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给班主任的管理带来困难,需要教师转变班级管理的模式。而德育教育就是班级管理的一把钥匙,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从班级的文化建设和班会中好好利用这把钥匙,将德育教育渗透在班级管理中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