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琪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生社会团发展迅速,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日趋明显。本文以创行社团为例,从团队合作、创新意识、沟通技巧、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四个方面探讨了创行社团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创行社团未来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能力培养;创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持续深化改革,高校学生社团也发展迅速,主题丰富,形式多样。高校学生社团,是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团体,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有效形式。作为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它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与课堂教学活动相比,高校学生社团以学生为中心,易于满足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内容丰富多样、选择性很强,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社团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并能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发展人文素质。本文以创行社团为例,分析高校社团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重要作用。
创行是四大国际学生组织之一,成立于1975年,由36个国家的1700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学术界人士和企业界领袖组成,其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企业家精神。创行2002年进入中国,目前已有270所高校建立了创行团队,985院校覆盖率到达90%,211高校覆盖率达到80%,活跃学生达到了16000余名。作为全球性的学生组织,每个创行团队及项目都严格遵循建立团队——团队发展——提出创意方案——落实方案,采取行动——参与比赛的5个步骤,确保创行全球网络的大学生以同样的流程和形式来通过富有企业家精神的行动为社区可持续发展和更美好的生活创造积极的改变。创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团队合作、创新意识、沟通技巧、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四个方面。
一、团队合作
创行项目以团队形式运作,包括队长、项目经理、项目成员、指导老师和商业顾问。从项目的构思到项目落实再到参与比赛,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每一个创行项目都是团体智慧和团队合作的结晶。创行成员参与社团的时间一般是2-3年,能够参与1-2两个项目。在项目的运行周期内,每一名成员都能够参与创意方案构思、实地调研、项目运作、文案撰写、参赛筹备,学会如何与其他成员合作,通过团队协作获得最佳问题解决方案。
二、创新意识
个性培养在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创行团队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经验积累、生活阅历提出项目构思和提案,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践。创行每年还会举办很多培训活动,例如社会创新理论、社会创新案例分析、设计思维工坊等,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创行成员还可以参加创意传播类的各种比赛,展示自己的创意项目,与其他高校的团队进行交流。
三、沟通技巧
创行的比赛环节都会有Presentation和Q&A环节,学生可以对项目进行充分的展示,陈述项目的构思、执行和效果,并接受商业评委的评审。这种比赛形式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参加企业家论坛,与来自世界的知名企业的商界精英和学术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比赛之余,创行成员能够获得与国内外众多高校的参与者交流、分享经验、互通合作的机会,学会如何与人沟通,怎么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运作一个项目,如何合作和如何独立工作。
四、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创行项目的宗旨是联合在校大学生和企业志愿者,运用积极的商业力量,践行企业家精神。学生通过参与和运作创行项目,不仅能够培养良好的商业技能和领导力,同时也对项目的运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自己擅长的工作,早于其他同学进行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创行有众多企业合作伙伴,包括戴尔、惠普、拜耳、沃尔玛、联合利华、周大福等在内的百余家国际知名企业,这些企业与创行联合举办了职场领路人计划、校招绿卡计划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到知名企业实践、就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创行社团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識、沟通技巧和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绝佳机会,也为学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但是在项目的运行中也暴露出学生社团的一些问题。首先,创行团队领导层更换比较频繁。创行队长的任期一般只有1年,时间过短,虽然队长的个人领导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很难将团队构建的设想付诸实施,不利于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创行团队的骨干成员以商科为主,其他专业学生在创行社团中发挥作用不明显,尤其未能体现专业特色。最后,多数创行项目缺乏可持续发展,仅停留在创意阶段,没能深入开展。
在创行社团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吸纳更多专业的学生加入,丰富成员的知识结构,在培养创新意识、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另外,还应强化项目的可持续运营,能够在现有项目基础上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需化不断进行延伸和扩展,延长项目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谢超,尤雯文.基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机制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53~158.
[2] 杨帆,夏之晨,许庆豫.高校学生社团教育功能的优化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6,27(12):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