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自主探究建构体系的认定越来越重视,这种体系的建立应从小就开始培养。小学教学中的数学科目有着自身的教学规律,它对学生未来潜能的发展、动手的实践能力、具有自主探索的求真精神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引导”的教学策略正是在这样的教学机制中成为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提起对数学的认识,人们往往会有一个认知误区:“学习数学有什么用,生活中哪用得上那么多公式,会加减乘除就行了,这样不会算错钱……”听起来是一个玩笑话,但这也引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现代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思考数学教育的模式转变问题,尤其在小学阶段,对数学的教育目标逐渐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认知向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过渡。
一、教学目标的科学转化
近些年,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发展举措的不断深入,在课堂结构体系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依然存在一些转变上的形式化问题,例如,旧体制下的教师说讲变成了现在的教学问答。教师如何问,学生就会怎样答,课堂教学总是让学生沿着教师提问的思路去想问题,依然没能摆脱单向思维的方式;又例如,在新教学中提倡互动性授课,但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往往重形式而无实质。这种虚设课堂不在少数。那么如何才能开展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体系呢?这就要从教学目标的实质去探究。
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认知问题的途径、方法。知识是永无穷尽的,只有学会了认知方法,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地贯通所有新兴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知识内容本身。“有效引导”的策略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前提,教师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给学生设定教学情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趣味性,从而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问题结果的告知者。這种引导是有步骤、有计划的指点教学。
二、数学体系中的趣味感知
小学生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他们讨厌枯燥的书本、逆反于家长、教师的强迫性,然而他们特有的发散式思维结构在这个生理阶段却异常发达,有着难以想象的潜力。如果能够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学引导,他们就会将积极的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人生,但是如果在此阶段还是选择传统的禁锢式思维教学,就会抑制这种思维方式的发展,甚至于丧失这种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模式中,利用小学生对世界探究的新奇感,以此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切入点,设定情景教学,让学生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渴求,进而引导学生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数学世界中发散式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三、引导策略
所谓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手段。比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策略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证明是一个不科学的策略,而“有效引导”策略则是以促进小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习惯为出发点所采用的新式教学。“有效引导”策略应该从知识结构、能力培养、教学结果几个方面来分析。
1.知识结构引导
从知识结构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交流、实践、自学等互动方式向着科学的数学规律法则去思考。按照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用符合这个时期的儿童认知形态的有趣故事作为课程的导入,将学生置于创造性情景环境下,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始终让学生在教学内容主体的大方向上进行思维的发散。面对众多学生的不同思维形式,教师需要整体调整教学思路,用简单的语言,一个个有趣问题的深入刺激学生自己研究,并在相互交流、延伸等教学环节中逐渐清晰课程中的重难点。在全班学生的共同协作下,每一个知识要点被独立开来,此时,教师需要有依据地引导学生,把所有知识点贯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当然,这个时期的儿童对事物分析还是会有偏差,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追求天性,也會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发生偏执,此时就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情况下做“有效引导”。
2.全面能力的协调引导
在“有效引导”教学中,教师有意图地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是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协调的发展。当学生出现理解错误时,不要在课堂上盲目否定,否则不仅对学生数学情感体验有所打击,也会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不小的影响,应当以另外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走上发散又严谨的科学思路;当学生中出现内向性格的同学,他们往往不喜欢参与小组问题讨论,对待老师的提问也会显得较为消极,这时需要教师予以私下沟通和课上慢慢融入的引导,提高每个同学的情景参与度,进而使其掌握知识点,在鼓励中增加学生的信心,培养全面的素质能力。同时作为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实行因材施教,再更新教学内容,形成师生互教互学的教学共同体。
3.教学结果的反馈性引导
从教学结果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必要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做自主反思和教学结果的反馈。总结的方式可以多样化,课程结束前的总结、私下学生调查的总结、试卷分数所体现出来的客观总结,等等如是。不同的总结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课堂结束前的总结可以由某一个同学来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引导问题,不同学生回答的形式来完成。这样的总结是对当堂数学知识的再巩固,起到的效果是及时性加深印象;私下调查总结,是让教师以朋友的身份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能总结出近期课程的掌握情况,更能为以后课堂的情景设定起到更为准确的效果;分数是对知识体系掌握最直观的体现,总结学生分数的客观规律更能够有的放矢地寻找侧重点,为的也是在未来教学中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某一个知识构架。引导学生反馈知识掌握信息是使未来教学工作更为深入、更为科学准确的有效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真正行使“有效引导”策略才是真正的教学互动,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才是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