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涛
在生态课堂中,关注人性,强调发展,重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诸因素的有机整合。《品德与生活》课程应努力创设生态式课堂,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以下是在《水与生命》一课中的具体做法。
1.营造生态课堂环境
生态式的课堂是和谐、民主的课堂。与以往的课堂相比,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讲授者,而是与学生一起成为学习和共同进步的学习共同体。如在辩论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他们的辩论总是围绕同一水平的不同方面简单重复,没有深度,所以互相很难说服对方。这时,需要教师以适宜的方式适时干预。教师举手问学生:“我可不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得到学生的允许之后提示:“在我发表意见的时候,你们还可以改变主意。”这样,教师就彻底把自己变成了和学生一样的学习者。師生互动之中,学生不断地有新的认识,也不断地有人改变主意,孩子们站起、坐下,坐下又站起的过程,说明他们的思维和认知在不断调整和梳理,直至最终全部坐下,使学生参与起来有些困难的这一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样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自主学习、自然体验感悟,形成自己对“水”的认知。
2.选用生态课程资源
生态式的教学要求课程资源不是单一的,而是优化整合的多方面资源。课本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必须优化整合资源。本课首先是利用了学生本身的资源,让他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参与辩论;其次是利用了网络中的科学化资源,如医生的话、一个苹果需要的水分等;再次是运用了教材和网络中的图片资源,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最后还运用家庭和学校的资源,形象具体地指导行为。这些生态内容很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道德体系,激发了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促使他们自然地形成了道德行为,并有效地帮助学生转变了节水的一些错误做法和误区。
3.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生态式的教学形式是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体验。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堂教与学的基本形式,教师要通过设计体验、探究、交往、操作等活动,把教学目标自然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学习。本节课教学是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生活需求、发展需求出发,层层深入,有问答、有辩论、有动手活动,还有小组活动,更把家庭的实践活动融入课堂。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辩论—剪饼图—分析中国的水资源—得出节水结论—如何节约用水”,教师尊重学生认知,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引伸、拓展,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知道怎么做才是真正的节约用水。
生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
编辑 李刚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