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复式分组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7-10-20 15:41马君琴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分层策略

马君琴

[摘 要] 复式分组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个体各方面的差异,依据课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此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学生分成探究型和互助型两种类型的学习小组,本文就是在这两种类型的学习小组下,从课前目标的设定、课堂内容的实施、课堂练习的选择、课堂结果的评价方面做出了分层尝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复式分组;不同层级;分层;策略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即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再结合几年前笔者所在地区开始实行的“活动单导学”模式,这种模式重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鉴于以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我们学校的“复式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笔者认为,目前这种方法在我们的教学中还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一堂新授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13.3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谈谈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权当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摇?摇?摇

何为复式分组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认知不同、习惯不同、能力不同等,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后进生为A级,中等生为B级,资优生为C级,将同级的学生编入同组中,即“同组同质”,这是探究型分组,将不同级别的学生编入同一组,即“同组异质”,这是互助型分组,复式分组就是将这两种类型的分组进行有序整合形成的一种分组模式. 复式分组分层教学就是建立在这种分组模式上的一种“差异性”教学. 在同一节课上,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置,引导学生在探究型小组和互助型小组交替中进行合作、交流以及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发挥小组合作的最大功效. 课标中规定本节课的目标是: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用其进行计算和证明. 基于以上目标,结合此种教学模式,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和尝试.

分层设标,奠定良好基础

课前笔者根据学生的差异,确立明确的分层目标.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笔者对不同级别的学生给了明确的定位.

A级学生的目标:认识等腰三角形,在探究性质过程中能找到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以及会直接运用性质进行很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B,C级学生的目标:探究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经历几何“观察—发现—猜想—验证”的过程,能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

分层设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合理、科学的目标分层是良好的开端.

分层教学,实现有效操作

课堂上的分层教学,教师在完成既定目标的同时,还要顾及每个同学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调动每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人人都能有所收获,这其实是一种双向活动.

例如,本节课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请观察老师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把它沿折痕对折,你能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吗?(A级学生回答)

(2)谁能把刚刚的发现用文字语言叙述出来?(B,C级学生回答)

(3)如何证明你们发现的结论?(B,C级学生回答)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推理、证明,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第(1)问比较简单,很直观形象,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得到结果,所以把这个机会留给A级学生,而后面的文字语言概括、证明方法的思考,以及证明过程的展示,主要让B,C级学生做. 这个活动运用分层的同时,也体现了复式分组的作用,让大家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先在互助型小组内交流做法,再到探究型小组内交流,因为性质的证明方法有三种,而这三种方法的共同点就是构造全等三角形,因而要求B,C级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方法. 这三种方法,有些学生不容易想到,所以必须到探究型小组中去交流,交流后B,C级学生展示,A级学生则可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择一种自己会的方法进行证明,但也要求A级学生熟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内容,这样的教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从而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分层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巩固知识,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巩固运用这个环节必不可少,而分层练习就主要体现在这一环节中. 分层练习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做自己能做的题目,这样能保证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虽然设计的题目层次不同,但所运用的思想方法应该是一致的,在这个活动中,可先让学生在探究型小组内解决疑惑,再回到互助型小组中完善过程,对于这个活动,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只要总结出思想方法即可,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保证了效率. 下面是笔者教学的片段.

1. (A,B,C级)如图1,在△ABC中 ,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内角的度数.

2. (A级)已知某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70°,则它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______.

3. (B,C级)如果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

4. (A级)如图2,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的中点,DE,DF分别垂直AB,AC于点E和点F,求证:DE=DF.

5. (B,C級)如图3,在△ABC中,AB=AC,BD,CE是高,BD与CE相交于点O.

(1)求证:OB=OC;

(2)若∠ABC=50°,求∠BOC的度数.

(完成后各级学生展示做题时存在的问题)

师:完成上述活动的过程中你运用了哪些思想方法?(B,C级学生回答)

生:我们运用了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转化的思想.

师:对,这些思想方法都是我们在几何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

分层评价,体现自身价值?摇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 对于不同的学生,如果我们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他们,去评价他们,这样不仅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伤害他们的自尊. 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评价,比如拿某次考试的成绩来说,同样的分数,有的学生因为基础好,不需要费多少劲就能考到,而有些学生吃尽了千辛万苦才能获得这个成绩. 对于前者,我们应该提醒甚至批评,对于后者,我们则应该表扬,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不同的评价,让他们适时地认清自己,促进自己的发展. 在教学中,几乎每一节课都会对学生进行检测反馈,为了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在本节课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检测反馈.

在每节课的检测反馈中,只要相应层级的学生能做对相应层级的题目,笔者就给他们满分,若低一层级的学生还能做出高一层级的题目,笔者就会给他们加分. 实施这样的分层评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脸上时常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虽然每个学生之间有差异,但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复式分组分层教学模式下,只要方法适当、引导到位,学生就能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复式分组分层教学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教学模式,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将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层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有趣的分层现象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分层”是座美丽的桥
Passage Four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