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菠
[摘 要] 眼下古诗文在语文各种版本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背诵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探究了古诗文教学的背诵策略,以期抛砖引玉,给同行点滴借鉴。
[关 键 词] 古诗文;教学;背诵艺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52-01
在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今天,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眼下的语文教材一再改版,但有个趋势,古诗文的篇目越来越多,学校、家长对古诗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究其原因,古诗文的重要性使然。具体表现在:(1)古诗文中优秀的作品很多,这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古诗文的读、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发学生智力。(3)学习、记诵古诗文是个积累文学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好方法,厚积才能薄发,也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表达能力作了铺垫。(4)《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把“培养爱读书、多读书、记诵名句、名篇,增进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作为一个教学的重要目标去落实。(5)学习、背诵古诗文也契合当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当下高职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试着小结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对提高学生古诗文背诵效率有一定的助益。学好古诗文达到背诵的目的,必须做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一、课前充分的预习是达成背诵的基础
课前,教师要布置书面的全文、注音、注释的抄写作业和预习思考题,要求学生完成。口头至少熟读诗文,准备好课堂的正音抽查。经过预习,学生对诗文基本已经熟悉。这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和学任务的基础,非常重要。
二、教师的课中引导、解析是达成背诵的催化剂
(一)要理顺诗歌的内容层次,精心设计课堂引言和话题转换时的过渡衔接语有助于古诗文的背诵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人的认识都是从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通过熟悉的来认识陌生的。因此,可用复习温故的方式简要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来引入新课。比如在教授曹操的《短歌行》时,可以用中学已学的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中的耳熟能详的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让学生通过诗句温故知新,温习曹操其人、其诗风,进而体悟其人格魅力。在解读了诗人的“三忧”之后,笔者用诗的功用“言志”,引导学生来探究诗歌体现的作者的“志”。结合曹操的“忧”,思考诗人抒写了怎样的“志”,这种“引言”和“过渡”在备课时都要认真准备好,上课时才能落实。这样做,不仅自然地把学生吸引到渴求新知识的轨道上来,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汲取新知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明了诗歌的内容和层次,有利于学生背诵目标的达成。
(二)关注古诗文意境美的特性助益背诵的达成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面美、意境美在古诗文中可谓普遍存在。如在解析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诗歌的前10句为写景。笔者就邊解析诗歌边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来翻译古诗文,并在脑海中创设画面感并付诸绘画,课堂反响热烈,并且简单勾勒了图景画面。循着这个图景画面和优美的散文化译文,学生的背诵简单了不少。
(三)教师的诵读指导是诗文背诵的先决条件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诵读指导是一个非常考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步骤。古诗文的诵读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一环。诵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用有声语言来增强作品文学性和表现力的手段。朗读的过程还是对作品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是一项眼到、口到、耳到、脑到齐集的创造性的阅读学习活动。诵读的方法很多,技巧性也很重要。必须力求准确,字字明晰,感同身受,充分注意语音、语调、语速、停顿、押韵等特点,读出契合篇目的风格:强弱有序、抑扬顿挫、慷慨激昂、温婉缠绵……当然,这些技巧应该对应不同的篇目。如曹操的《短歌行》,四言古诗,节奏韵律感强,二二拍子,全诗基调是慷慨悲壮的,再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阴》就又是一番味道,温婉哀伤,令人动容。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典范之作,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婉约词作的代表。诵读不同风格的诗文有不同的技巧,是铿锵有力还是轻言慢语,是高亢激越还是低沉舒缓值得推敲。诵读到位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
(四)好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的背诵
一堂课的板书要恰当、合理,这个恰当有三层意思:首先是板书分量要恰当,什么是应该板书的,什么是可以不板书的;其次是板书位置要恰当,重要内容板书在什么位置,次要内容板书在什么位置;第三是板书内容停留在黑板上的时间要恰当。这些都要想好,在备课时作好板书设计。板书混乱导致学生的认识难度加大,识记就没有方向,背诵难度也就更大。比如,苏东坡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笔者用上下篇的首尾句“大江东去”“江山如画”“公瑾当年”“人生如画”做板书,“大江东去”总览全篇,“江山如画”描画景物,“公瑾当年”追怀历史,“人生如梦”抒写情怀,通过这样串讲,串联起了全篇的内容,引导学生背诵。
三、课后反复巩固是强化背诵的定心丸
识记规律表明,最有效的背诵不能缺少不间断的反复记诵。俗话说得好,“温故而知新”。背诵古诗文,必须趁热打铁,同时,还需要不间断地温习,只有多读、多记、多温习,才会记诵牢固,长时期不遗忘,甚至还会有新发现。
总之,古诗文一般都短小精悍,不同的篇目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抓好课前、课中和课后,善引导解析,并给予学生精准、适当的背诵指导,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形式体悟诗文,古诗文的授课必定是有声有色的,学生达成诗文的背诵必将不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徐云知.语感与语文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孙清武.中学古诗文背诵的战略意义与指导方略[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