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霞,宋跃良
[摘 要] 大数据时代以及“互联网+”模式已经开始出现,这对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来说带来了很大影响。互联网思维中比较重视人的主体性,并提倡运用简单专注、关注用户体验感的方式,在此种状态下也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带来许多新的启示。通过对高职院校就业网络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依据“用户思维”式个性化就业服务构建原则,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网络服务平台的模式研究。
[关 键 词] 大数据;“用户思维”;个性化就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042-02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中的关键点,它非常重视价值链内所有环节,并把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宗旨。高职院校需要掌握学生在个性化就业层面上的需求,并积极设定个性化的就业教育计划,不断找出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潜质,并以此来满足学生在个性化就业层面上的要求。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下,人们都比较关注个人价值以及个人体验感,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也需要运用好大数据分析和软件平台,把学生个人体验感作为工作关键点,并将学生的各种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当作基本点,积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及时、在线、个性化以及全程化的就业信息服务。并且还需要时刻注重了解学生获得服务的体验,走进学生的内心,充分运用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
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实现就业服务个性化、信息化”。大数据的应运而生无疑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已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更快更好地推进就业工作的开展。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就业指导服务的大部分功能都需要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平台来完成。高校设定的就业网络信息平台正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大数据带来的影响,也将会在未来面对不同的机遇与挑战,怎样在大数据时代应用就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来不断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效能作用,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一)就业指导形式较为陈旧,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形式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专家讲座制、就业部门咨询制或者网络咨询制等。可见,开展具体指导工作的应该是就业指导专业人员,而且他们也会运用网络作为教学工具。由于网络是伴随大数据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它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也带来了良好作用。作为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当代大学生更希望便捷的网络就业指导形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网络不仅在学生的生活中占据主体地位,在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中也开始慢慢地占据主体地位。尤其是手机网络的盛行,传统的高校就业形式的主体地位受到威胁和挑战。
(二)信息发布渠道单一,信息获取不及时、不全面
由于毕业生不能及时获取就业信息,而且在选择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也不够正确,因而他们也不能系统化、专业化地搜集我国制定的有关就业政策和信息,并且不能实时了解就业的有关知识,并有效地调整就业方向。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也需要关注时代发展的进程,让学生自己来掌握就业主动权,并设定出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方式。学校应该积极收集相关就业信息,并实时地把整合好的信息发到学生手机上,而此时学生也能够依据自己的就业需求,利用手机或者其他设备取得信息。运用此类信息传播方式会提升信息获取的安全性,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此外,经过审查的用人单位,也可以在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上下发就业信息并举办招聘会,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企业、学校、毕业生共同开展进一步的互动沟通工作。
(三)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个性化
与国外运作情况对比可以发现,国内高校采用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在开展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都缺少针对性,并没有开展个性化服务。当今是展示个性的社会,高校开展的网络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也需要依据学生的真实状态进行指导,并基于学生不同性格和想法、专业兴趣等,为他们设定科学化的岗位规划,并不断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比如,作为建筑专业毕业生,他们如果期望在未来从事人力资源有关的工作,那么学生应该怎样寻找适合自身的工作?此时学校就应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推荐工作,可以推荐学生去建筑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尝试,并建议学生考一个人力资源证书,方便学生就业。另外,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并不代表以后也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对学什么专业就应该从事本专业的想法在本质上过于片面。
二、构建思路
(一)服务手段多元化
高校“一站式”就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应是广义上的“网络平台”,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化的就业网站,而应该是包含就业信息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平台、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新媒体工具等一系列多元化的网络综合体。高校运用就业信息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平台等向学生宣传有关就业创业的政策法规,并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层面的以及创业层面的指导内容。另外,还可以在网络平台开展双选、召开网络招聘会,运用网络新媒体工具来加强互动交流,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二)服务形式互动化
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等都可以运用就业工作网络服务平台来收集相关信息,并开展有效的互动交流活动。该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有效信息,提倡学生参与网上招聘会搜寻招聘信息投放简历并进行报名。促进大学毕业生和就业指导人员相互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并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为他们解答相关疑问。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计算机和手机随时访问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并享受在线服务,同时有助于学校及时掌握大学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动态。
(三)服务内容个性化
高校就业指导通过运用“用户思维”方式来开展个性化服务,并且十分关注大学生个性化层面上的需求,针对年级、专业、自身特征都不同的在校大学生,设定职业发展规划,并将就业指导融入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就业服务不仅面向毕业生群体,更应该实现对低年级学生的基础性教育服务,以在线的职业测评和职业规划引导,积极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整体化的、持续化的服务,体现就业服务的长效性。
三、构建模型及主要功能
(一)“一站式”平台模型体系构建
高校所建立的“一站式”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在开展用户管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普通类型以及分级类型用户进行划分。当普通用户登录时,可以不进行注册就能浏览本平台内的信息,但是作为分级用户还应该核查其身份,比如登录平台的不同级别用户中还涵盖了就业指导人员、用人单位以及二级学院、班级、个人用户。该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在技术的实现上应该注重对就业信息网站、手机网站、微信平台、就业管理系统、网络双选平台、远程即时互动平台、短信群发平台内容的设计。在运用网络双选平台、远程即时互动平台过程中,还能开展用人企业与毕业生相互间的网络招聘工作、在线面试工作;而且还可以为用户开通手机短信群发功能,以便于就业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
(二)主要功能体系
对设定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一站式”网络平台,其中蕴含的功能中涉及和就业有关的教育、指导、服务、管理。而在就业教育体系内还涵盖了职业测评、职业导航、个人规划、生涯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内容,而且就业指导体系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政策讲解、求职指南、应聘技巧、签约指导、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内容,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宣讲、招聘会、招聘信息、网络招聘、远程面试、短信群发、资源下载、友情链接。就业管理体系的作用在于,就業指导人员运用网络管理平台可开展毕业生资格审查工作、整理贫困学生的台账、进行就业派遣、办理相关手续、修改改派、档案派送、就业反馈、在线调研等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颖.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统一消息推送平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3):46-50.
[2]黄敬宝.“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就业与创业[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43-49.
[3]叶心宇.新生代大学生就业的互联网思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10-11.
[4]董欲晓.谈高校“一站式”就业工作网络平台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3(9).
[5]刘菊香.大数据分析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3(28):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