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进丽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教学已深入学校教学全过程。蓝墨云班课作为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移动端平台简单、实用,深受职业院校师生喜爱。简要介绍蓝黑云班课功能、实施过程和几点思考。
[关 键 词] 信息化技术;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17-0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大学生形影不离的朋友。有的学生尤其是职业院校学生在课堂上精力不是集中在听讲上,而是在偷偷地滑动手机。为此,有的职业院校便在教室前面放一手机袋,上课前老师会要求学生将手机放到手机袋里,下课后取走。但是个别学生为应付教师便准备两部手机,一部上课前按要求上交,另一部留着自己上课玩。对此,教师非常头疼。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种使用移动端平台蓝墨云班课进行
高职院校教学,帮你解决上述苦恼,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蓝墨云班课简介
蓝墨云班课是一款移动网络下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堂内外教学互动的客户端APP,是教师组织微课教学、信息化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等日常教学的有效工具。具体说来,就是教师通过在微机上进入mosoteach.cn“创建班课”,学生通过班课邀请码加入班课,教师与学生便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教学互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1.应用蓝墨云班课教学,教师可以在任何移动设备或微机上,轻松实现班课管理,如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和批改作业、组织讨论和答疑等,随时随地进行投票问卷、头脑风暴、作品分享、计时答题、教学点评等互动教学活动。
2.应用蓝墨云班课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把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课件、微视频等发布到客户端APP上,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进行学习,使其手机不再只是一种社交、游戏的工具,让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提高学习效率。
3.应用蓝墨云班课教学,教师可以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价。学期末,教师还可根据每位学生的数字教材进行学习评估。
二、蓝墨云班课的实施
蓝墨云班课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上课前,任课教师创建班课,把学习任务单、教学视频(音频)、教学课件、测试题等学习资源和邀请码推送给学生;学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课前预习,并对照老师设置的测试题进行自查。教师对没有按时完成课前学习任务的学生,及时进行通知提醒,并通过云班课“测验”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安排课堂教学。
2.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键签到”或“手势签到”进行点名;通过“课堂表现”中的“随机选择”“摇一摇”等功能进行提问;通过“讨论答疑”“头脑风暴”设置问题,让学生独立回答问题,并组织讨论交流。教学过程还可以通过云班课进行随机分组或线下分组开展讨论和互评。
3.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提交作業,教师对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将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讨论题目进行讨论答疑。实际中,讨论区经验值可先设为0,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在“点赞”中赋一定的经验值,若某学生解答了其他学生的问题,经验值则可双倍,这样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三、应用蓝墨云班课教学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1.蓝墨云班课将学生手机引入课堂,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各项活动经验值的积累,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蓝墨云班课“头脑风暴”,它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思考问题并作答,活动结束后,方能看到其他学生的做答情况,这样可以避免相互抄袭。这种必须先独立思考问题,然后相互分享、共同讨论的教学方法,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深受职业院校师生喜爱。
3.通过详细实时的蓝墨云班课教学活动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调整教学计划,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为确保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实施,除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之外,学校还要配备必要的多媒体设备、分屏器等硬件和免费的Wifi网络连接。
总之,蓝墨云班课作为一种新的移动教学平台,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受职业院校师生所喜爱,建议职业院校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武爱红,李艳丽.高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J].邯郸学院学报,2008,18(3):90-92.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4(4):21-31.
[3]谭春兰.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6):219-220.
[4]郝利娜.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6(14):149-150.
[5]孟婷婷.关于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6(1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