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超
[摘 要]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高职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高职教育中主要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目标,因此在人才培养中更应该注重实践性。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需要突破传统的理念,发展特色化教育优势,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以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对"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时间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115-01
“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作品不断的雕琢和改善,并享受作品不断在自身手中升华的过程,对细节的要求更加完美,对精品有着执着的追求。同时“工匠精神”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下的一种重要精神,体现了对自身职业的责任。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引入“工匠精神”能够使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的思想进步,进而实现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工匠精神”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以自身的能力和未来职业的发展为基础,进而促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性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落后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办公软件等相关软件的操作技巧。这些知识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所以相对比较成熟,但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这些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比较快,很多的技术都面临着更新换代,但是高职院校在实践内容的更新速度却相对较慢,教材的重复率高,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无法符合社会的需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二)教学理念不合理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毕业后要想能够证明自身的能力,需要依靠一些具有国家认可资质的证书,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中也错误地将取得证书作为培养目标,在实训训练中都是以国家相关资质证书的要求为主[1]。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一直文凭,更主要的是员工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所以高职院校中以证书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是不合理的。
(三)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广泛,比较发达的地区在中小学教学中就已经接触到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并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偏僻或者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非常少。高职计算机教材的内容与高中的计算机内容会存在一定的重复,这也使得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要高一些。而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几乎处于空白,导致教师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计算机教育实践性改革策略
“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也需要能够注重对教学“精”的追求,以教学手段和效果不断的完善和升华为己任,从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和完善。
(一)注重对教材内容的丰富和完善
“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首先需要对教材进行完善,因为教材是教学的指导和主要参考资料。在教材的完善中需要体现出“工匠精神”[2]。比如必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工作岗位来编写教材,进而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所以在教材的编写中,不仅要聘请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同时也需要聘请相关的企业计算机专业人才参加,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指导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保证实践知识的与时俱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符合岗位的需求。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比较快,高职院校还需要能够根据当前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及时地更换教材。
(二)改善教学方式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改善了教学方式,但是多数还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太大的改观。针对这种情况,“工匠精神”引领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要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对当前企业的调研发现,当前企业需要的人才更趋向于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也需要以岗位人才的要求特质开展教学。比如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不需要为学生全程的讲授和演示,而是通过对学生的分组和任务分配,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索,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都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更符合岗位要求。
(三)优化考核方式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和教师教学的反馈,所以考核对学生的计算机职业能力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符合“工匠精神”,还需要优化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保证反馈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比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训练的考核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书面的考核,同时也需要為学生提供上机考核,而且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等内容,不仅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看到他人的优势以及自己的不足,通过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积极探寻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學生自身的特点,不断完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银军.论实践性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实效性: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科学导报,2016(8):303.
[2]陈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改革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18):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