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科研机制的深层变革

2017-10-19 16:22严乃超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25期

严乃超

摘要: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在“科研、教研、培训、信息”四位一体深度融合的机构改革背景下,推动区域教育科研机制在“统筹管理、科研引领、研修一体、信息拓展”四个层面实现深层变革,区域教育科研基本实现了与教研、培训、信息整合运作,资源互补共享,大大激发了区域教育科研的活力。

关键词:教育科研机制;教育机构融合;区域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9A-0032-05

自2012年江苏省推进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评估以来,科研、教研、培训、信息四位一体的教育部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已在全省广泛推开。太仓市早在2003年就进行了大胆尝试,整合系统内的业务部门,组建太仓市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并在2012年首批通过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评估,更名为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中心目前已走过了15年改革历程,经历了“合并→整合→融合”三个阶段,区域教育科研基本实现了与教研、培训、信息整合运作,资源互补共享,大大激发了区域教育科研的活力,并逐渐步入在四位整合的基础上走向四位有机融合、实现内涵式一体化运作的深层变革阶段。

一、融合增效,创新区域教育科研“管理运行”机制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与运作,得益于四位一体的科研引领机制。在中心成立以后,就依托教育部重點课题子课题“‘四位一体教育科研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开始了内部教研管理机制改革,将原来线性管理的科研、教研、培训与信息四个部门拆分重组,以条块融合的方式重构中心各室部。中心以科研为引领,以教研为核心,以信息为支撑,以教师发展为任务,向基层学校和教师提供“教培研信”一体的综合性指导、引领与服务。“四位一体”运作机制打通了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了互相支持、相得益彰的区域教育科研管理运行机制,但也增加了部门之间协调的难度,为使组织管理网络高效畅通地运行,中心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创新措施:

1.统一管理,全面融合

在中心刚成立时,虽然将教研室、教科室、教师进修学校、信息中心四个部门合并为一个单位,四部门加强了联系,但部门间的职能却未能真正实现融合增效。为此,中心在深入分析研究本市教育科研管理的现有资源、潜在资源,以及四部门在教育科研管理中的位置与功能之后,研究创新了县域“部门沟通-活动统筹-平台制衡”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教研、科研、培训、信息四个部门通过相互渗透与融合,大大提升了教育科研活动的功能,实现了整合增效。

一是中心行政工作例会制畅通了部门间的沟通渠道。每周周一是中心的公共日,要求中心人员尽量不要外出,一方面可以有固定的学习研究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安排中心各部门集中组织的会议与活动。依托这一平台,科研部门能很好地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分析科研切入方式,提出科研协同意见,同时寻求科研协助。

二是重大活动统筹制提高了部门合作效率。每逢中心要举办重大活动,会召集各部门参加的专项会议,商讨四位一体的活动方案,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及人员安排,统筹活动细节的落实。科研部门在重大活动中承担理论引领(学习资料汇编)、方法指导(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等科研方法的指导)、成果总结(成果集汇编,形成相关报告等),从而提升重大活动的研究品位和学术品质。

三是日程平台公示制平衡了部门间的活动安排。中心依托信息处的力量开发研制了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网络管理平台,并要求每人都将自己每天的日程上传至个人日程栏目。通过平台的他人共享日程栏目,科研人员能看到中心每个教职员的工作日程安排,以及各部门的工作安排,方便整体部署部门工作,同时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关系,使各项教科研工作步调协同。

2.建章立制,引导融合

部门的融合往往伴随着制度的更新,作为一项全新的体制,原有的教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已不能完全适用,迫切需要在原有的教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基础上制定新的教科研管理制度。

一是在中心管理制度中增加教育科研元素。中心在各部门的协调管理方面研究制定了“四位一体”机制下的岗位职责、工作规范以及考核、评审、奖励制度等管理制度,并研究落实相关执行措施与方法,保障区域教育科研创新机制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新制度有以下特点:一是明确性。在岗位职责中明确规定各工作岗位原有专职以外的教科研管理、指导、督查、评价等职责。二是规范性。在工作规范中,对如何履行各项教科研管理职责,提出规范化要求。三是增效性。在考核、评审、奖励制度中将新增教科研管理职责与原有专职工作整合的有效性、实效性纳入考核评价。四是民主性。岗位职责是在中心对各岗位工作作了明确要求后,由各位教师基于本职工作的特点和对工作要求的理解自己拟定,然后汇总到各室部,进行集中综合而成。这种做法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增加了教职工的认同感,有利于制度的有效落实。

二是在区域教育科研制度中体现四位一体要求。在区域教育科研管理方面,中心科研处研究制定了《太仓市课题管理办法》《太仓市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课规范》等。《太仓市课题管理办法》对“四位一体”体制下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了三大融合:首先是主体融合,强化教科员、教研员等多元主体在课题管理、指导与评价中的作用。其次是过程融合,通过常态化、“教研-科研-培训”融合型的调研活动,强化对课题评审、学期报告、年度报告、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研究动态等各管理环节的督查,并对重要资料的积累与整理作及时的检查与指导。第三是评估融合,成果鉴定宽进严出,在强化各教育教学主管部门作用的基础上注重课题成果的实效性评价。《太仓市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课规范》加强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对接,使科研真正落脚到课堂教学实效上,也使课堂聚焦到了研究主题上。

二、融合提升,创新区域教育科研引领机制

在四位一体管理体制下,科研与教研、培训、信息部门相辅相成,共生发展,其中科研主要发挥引领作用。长期以来,教研、培训、信息等工作因得不到科研指导而难以提升,科研也因缺少实践载体而不能落到实处、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因此,创新区域教育科研引领机制,搭建多元化的科研引领载体与平台,提升区域科研引领能力是首要任务。中心成立后,通过实践探索,逐渐实现了区域教育科研的三大引领机制:endprint

1.依托区域重大课题的全面引领机制

中心成立后,我市先后承担了“构建城乡一体化校外教育运行机制的实践与研究”“构建区域性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长效机制的实践与研究”“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县域的课程建设与发展研究”“构建县域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实践与研究”“依托共同体建设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等全国、省级课题的研究。进入“十三五”,我市又成功申报立项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区域推进全科阅读的实践研究”、立项课题“依托学科发展共同体区域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依托区域重大课题这一平台开展县域和学校两个层面的科研引领:一是引领区域各教育部门的研究工作。以上区域重大课题往往涉及中心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科研部门通过区域重大课题与各个部门的工作发生广泛联系,并引领各部门开展相关的子课题研究。二是引领区域各学校的课改实验。为了通过区域重大课题研究带动全市深入推进课改,科研部门采取面向全市学校进行子课题项目招标和围绕区域课题研究内容设立太仓市专项课题两大举措,将研究工作分解落实到各实验学校,发挥区域课题在学校层面的科研引领作用。

2.依托部门合作课题的合作引领机制

为深入引领各部门开展教育科研,科研处积极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型的课题研究,通过直接合作与合作指导两种方式创新部门间的合作型科研引领机制。

一是依托跨部门课题开展直接合作研究。在省市课题实行两位主持人的举措后,我处与中小学部、信息处都有合作课题研究,每个科研员都有与相关教研员、信息员合作的省、市课题。使区域教育科研深入课堂,介入培训,融入信息,在一线的实践研究中落到实处。如在科研处与小学部合作承担的省教研课题“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场的实践与研究”的引领下,我市小学语文公开课和教研活动经验报告在“全国第二届两岸三地有效教学论坛”上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其成果获省教研成果一等奖。科研处与信息处合作开展的“‘班班通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的运用机制”“依托wiki平台创新学科共同体研修的实践与研究”等研究多次获奖,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率。

二是依托学科课题合作开展课题指导。“四位一体”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将学科课题的评审、指导、管理、鉴定组织工作直接挂靠到中学部与小学部,由教研员直接指导,学科中的骨干教师参与课题与成果的評审与鉴定,使教科研管理向教学一线前移,最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

3.依托科研同行活动的实践引领机制

科研处通过与其他部门共同组织“科研+”的科研同行活动,从科研与专业两方面对教师进行指导,逐步增强了各部门活动的研究性,丰富了部门活动的科学与理论内涵。

一是开展“科研+”区域课改研讨活动。我市探索了多项四位一体的“科研+”区域课改研讨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每年一次的“聚焦课堂,学会学习”县域大型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形成了“主题学习—集体备课—磨课研讨—同题开课—课堂观察—反思提升—择优发表”教研模式。活动的主题是“以生为本,学会学习”,在活动前,中心科研部门围绕主题编写《课堂教学改革学习资料汇编》,为活动提供主题学习资料。各项活动都围绕主题展开,最后经反思提升,形成活动成果,精选其中优秀成果发表在《太仓教育》上。

二是开展“科研+”学校调研活动。“科研+”调研活动也是我市的一项创新科研引领机制。在“四位一体”的体制中,中心研训人员兼负科研、教研、培训等指导职责,中心组织的调研活动也可协调多个部门的人员参加,在此基础上中心变常规的教学调研活动为科研、教研、信息同步的综合调研活动,在对学校教学工作调研的同时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调研,使教科研的调研工作常态化。

三、融合发展,创新教育科研“研修一体”机制

教师发展中心的根本任务是开展区域研修,促进教师的发展。由于“四位一体”管理体制创新性、管理主体多元性等特点,使创新区域教育科研“研修一体、融合发展”机制,保障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有效提升,成为新体制下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1.科研融合研修有效提升区域研修学术品质

区域教育科研“研修一体”机制使我市区域研修活动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得到不断创新与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科研融合的区域研修是学习型的研修。在四位一体体制下,我市科研部门利用区域性学习文摘《燃荻》这一学习平台,每月定期组织学校开展文稿推荐、专题组稿、读书交流、学习论坛、主题学习等系列研修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区域学习心得评比活动,使教师在学习中受到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熏陶,有效促进了新观念、新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渗透。

其次,科研融合的区域研修是研究型的研修。随着科研的融入,各部门有意识地围绕课题和项目组织各类区域研修活动,充分利用教育理论与科研方法开展实践研究,研究教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原因与对策;探究教育教学的过程与细节,优化流程与环节;寻找区域研修的创新途径与方法,提高品质与实效。

第三,科研融合的区域研修是主题型的研修。随着科研的融入,各部门更加聚焦亟须解决和优化的若干问题组织各类区域研修活动,然后按计划分步进行系列化行动研究。通过主题式研修,在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上实现重点突破,并将其提升为有价值的经验与成果。与科研有机融合的区域教育科研“研修一体”机制在我市各个部门的研修活动中得到广泛落实,逐渐成为我市教育科研工作的一大亮点。

2.科研融合培训有效强化区域教师科研素养

教师发展中心的根本任务是促进教师发展,其主要路径是教师培训。“四位一体”体制下的教师培训通过将培训与教研、教科研、信息整合,实现了教科研训一体化,统一了全市的教师培训计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避免互相冲突和重复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普遍薄弱,加上学校教师重教学轻科研现象普遍存在,教科研能力是目前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通过构建科研与培训有机融合的“研训一体”培训模式,加强教育科研培训课程建设,扩大科研培训的范围,提高科研培训的实效,是补齐教师发展“教育科研短板”,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endprint

一是扩大科研培训对象范围,加强科研培训课程建设。教育科研培训对象,以前主要是各学校的教科室主任,在“四位一体”管理体制下,教科研管理主體的多元化使培训对象进一步扩大,主要做好各学校教科室主任、教培研中心教科研管理人员、太仓市各级重点课题负责人、太仓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多元管理主体迅速适应新体制、新部门、新职能、新岗位、新职责,熟悉“四位一体”的教科研管理的运行新模式、操作新规则、研究新要求,顺利开展指导、管理、评价工作,使骨干教师,特别是名教师补齐教育科研方面的短板。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要研究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配套不同的教育科研培训课程,着力抓好教科研基本知识学习、课题规范管理、课题研究方法科学运用等三个方面基本技能的系统性培训。例如:对教研员的培训主要是以区域性教科研指导、管理、评价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指导、管理、评价能力为主要目标,以现场培训、实际操作为主要方式,时间安排比较灵活,以实战考评来考核培训效果。对教科室主任的培训主要是以学校教科研规划、立章建制、组织、管理、指导、评价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对学校教科研的总体策划与全面管理能力为主要目标,以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为主要方式,时间安排相对固定,以理论考查、工作成果评价、实战考评来考核培训效果。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将科研内容作为必修内容,将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作为研修任务,从而提高培训班学员的科研素养,使我市骨干教师都成为科研队伍的有生力量。

二是构建“研训一体”培训模式,提高科研培训的实效。在“四位一体”管理体制下,创新科研培训形式,有机融合科研内容,切实构建起“教科研训一体”培训模式,增强了不同层次的区域性教师培训的活力,提升了我市教师教科研综合能力,对区域教育科研也起到融合增效的作用。在这一模式中,教科员在教师培训中从边缘走向中心。教科员被确认为区域研修一体的教师培训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和实施主体,这样的定位促使教科员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去认识教科研、谋划教科研、创新教科研,并积极参与区域性教师培训工作,极大地调动起教科员在教师培训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赋予教育科研活动以培训的职能,将教育科研活动作为常态化的科研培训平台,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业务辅导、定期的理论学习、典型课题的现场实训、教研与科研同行的专题研讨、研培结合的课题研究等灵活多样、务实高效的培训活动,强化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结合的实战性培养,对参加活动的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战培训,这种培训具有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教师实际教学水平提高快等优点,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四、融合延伸,创新教育科研“信息拓展”机制

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信息交流和沟通是否迅捷有效,对于教育科研管理至关重要。随着“四位一体”体制的推行,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信息部人员与教育科研管理人员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沟通与合作,一方面依托信息处为区域教育科研提供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科研处与信息处合作开展信息融合的研究探索,有力促进了区域教育科研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区域信息技术从简单整合走向有机融合。

1.构筑区域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

中心四位一体体制实现了科研处与信息处的无缝对接,在区域教育科研管理人员减少而科研项目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科研处与信息处全面合作,针对教育科研管理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了太仓市教育科研网络管理平台,与传统文本管理相融合,构筑起了立体式教育科研管理架构。构建网络管理平台就是为了方便过程资料与阶段成果的及时呈现、管理、调控与指导,但要真正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发挥其过程管理的作用,还要进一步进行平台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首先要形成与管理平台配套的管理与评价制度。为此,科研处制定了《太仓市学校教育科研常规管理考核办法》《太仓市学校教育科研网络管理规范》,详细规定了利用教育科研平台进行过程性管理的具体要求与考核办法,使各校教科室主任有效承担起网络管理员的职责。最后,通过行政手段和督查机制对平台信息进行督查与管理。我市每学期对各校教科研网络平台进行学期考核,每年进行学年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学校综合评估中,有效解决了学校教科研过程性管理考核不到位、走过场的问题。

2.支撑区域教育科研网络化远程活动

在传统文本管理时期,经常出现文件未能及时传递、无法找到相关表格、教科研通识内容在各个学校的重复培训、教科研现场活动受时空的限制难以深入、无法对每一学校的教科研常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了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太仓市教育科研网页开设教科研信息、教科研网上培训、教科研专题论坛、教科研常规管理等栏目,实现活动信息及时传递、常规信息随用随取;通过网上教科研培训栏目实现远程培训、实时培训、互动式培训、培训资料的随需随用;通过网上教科研专题沙龙就目前各学科、各学校普遍关注的主题,随时随地进行不同范围的探讨与思维碰撞;通过教科研常规管理栏目简化管理程序、明晰管理项目、方便管理统计、实现无纸化远程管理。

3.加快区域教培研训信息化进程

四位一体体制下教育科研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为我市加快区域教培研训信息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与科研支持。通过开展信息技术融合研究,我市的信息化改革拓展到教师远程培训、教学资源开发、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等各个教研领域,开发建设了多样化的区域性信息化教育平台,这些信息化教育平台具有及时性、交互性、共享性和数据管理与统计的简易性等特点,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及时呈现,有助于跨时空的研讨与指导,为开展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营造了时空开放、实时互动的教学研究环境。例如通过科研处与信息处开展的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依托wiki平台创新学科共同体研修的实践与研究”,搭建了学科共同体的网络集体备课平台,使跨时空集体备课成了一种行动研究,为提高我市“四位一体”研修的效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四位一体”中,区域教育科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实践表明,“四位一体”的意义不仅在于重组,更重要的是在“四位”互动融合中,教研、科研、培训得以创生,得以增值。“四位一体”形成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有效服务于基层的全新的教育科研机制,开创了我市教育科研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杨孝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