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以荆门段为例

2017-10-18 03:34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荆门市荆门汉江

江 丽

(荆楚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荆门448000)

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以荆门段为例

江 丽

(荆楚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荆门448000)

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重要粮仓和产业基地,荆门市地处湖北省腹地中心,拥有肥沃的土地,较为充足的淡水,农业基础良好,发展生态农业的潜力巨大。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农业带来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对荆门市种植业、土壤资源利用、水资源、生物资源及渔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本文以图表的形式详细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适应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变化,加快推动荆门生态农业发展,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南水北调的优势资源,科学规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着力增强生态农业效益,推动农业向生态绿色方向发展。具体提出了对策建议: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规划农业区域布局,治理化肥、农药、地膜污染,开发利用农业农村废弃物,加大治理水土流失力度,保证生态环境建设的安全性、持续性和高效性,促进荆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生态农业;荆门

Abstract: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is an important granary and industrial base in Hubei,Jingmen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Hubei province,has fertile land,more adequate fresh water,good agricultural foundation,and the potential of develop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s enormous.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great changes are brought about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especially the impact on the planting,soil resources utilization,water resources,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fishery developmen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Jingmen,we must take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as the main line,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 resources,scientific planning,save resources,protect the environment,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accelerate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scientifically plan agricultural regional layout,control fertilizer,pesticide,plastic film pollution,develop the agricultural rural waste,increase soil erosion,ensure the safety,continuity and efficienc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health.

Key words:divert water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project;ecological griculture;Jingmen City

南水北调是我国的战略性重大工程,重点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采取跨流域配置水资源,有效缓解北方严重短缺水资源瓶颈。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重要粮仓和产业基地,荆门市地处湖北省腹地中心[1]。南水北调工程荆门段河长近190公里,灌区覆盖11.3万公顷耕地面积,占全市52%的灌溉面积。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将对荆门种植业、土壤利用、水资源、生物资源及渔业都带来一定影响。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对荆门生态农业的影响趋势,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非常重要。

一、南水北调工程荆门段农业发展现状

荆门从古到今都是山清水秀、安居乐业的宝地,该市拥有肥沃的土地,较为充足的淡水,非常适宜农业发展。现有25万公顷耕地,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新增近1万公顷河滩地;全市水域总面积现有近20万公顷,其中养殖面积达7.5万公顷。2015年底,全市放养水面6.7万公顷左右,约占总养殖面积的90%。荆门市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发展生态农业的潜力巨大[2]。

(一)种植业现状

荆门市南水北调灌溉面积33万公顷,重点包含钟祥市10个镇、沙洋县的9个镇以及马良监狱农场,近600个村,110多万人口,总灌溉耕地13万公顷。荆门市主要重点种植模式是水稻——油菜、油菜——西瓜——水稻、油菜——花生——蔬菜、大麦——水稻、油菜——棉花、小麦——棉花、油菜——西瓜——蔬菜、小麦+油菜——花生+棉花、马铃薯——棉花+蔬菜、林果+蔬菜等等,良好的种植业,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

(二)土壤资源现状

荆门市土壤资源重点是潮土、棕土、紫土、砂土4种类型,总面积11.3万公顷。荆门市土壤资源结构如表1所示。(1)潮土。潮土耕地最多,面积5.5万公顷,约占48.8%,汉江冲积物形成的成土母质,具有蓬松的土质,透气性较好,稳定性较强,抗旱能力较强,成为全省棉花蔬菜重要种植区域。土壤养分主要包括:有机质15.7-18.6g/kg,全氮 1.2-1.6 g/kg,有效磷 4.2-8.4 mg/kg,速效钾0.08-0.12g/kg,碱解氮0.084-0.102 g/kg.pH为6.5至7.5。(2)棕土。重点包括马肝土、黄土等旱地土和黄泥土等水稻土,全部面积5.2万公顷,约占45.9%,母质是勃土,土质厚重、耕种较差、耕层较浅,保水透水较差,保肥水平较好,土壤养分主要包括:有机质 18.8-20.6g/kg,全氮 0.96-1.6g/kg,碱解氮0.1-0.15g/kg,有效磷0.003-0.006g/kg,速效钾0.09-0.12g/kg,pH为 7.5至8.5。(3)砂土。砂土0.33万公顷,约占3%,主要是花岗岩和其他石岩。蓬松的土质,较差的保肥性,较浅的耕层,较差的土壤肥力。土壤养分主要是:有机质19.3-20.8g/kg,全氮1.16-1.76g/kg,碱解氮 0.1-0.106g/kg,有效磷 0.004-0.007g/kg,速效钾 0.1-0.105g/kg,pH=5.5-6.8。(4)紫土。紫土面积很小,共0.27万公顷,占全部面积的2.3%,母质是紫砂页岩。具有较疏松的土质、较浅的耕层,较好的通气透水性,含钾较为丰富,肥力非常一般,适于种植花生和玉米。土壤养分主要是:有机质19.6-21.2 g/kg,全氮 1.16-2.07g/kg,碱解氮 0.1-0.12g/kg,有效磷0.005-0.01g/kg,速效钾 0.13-0.16g/kg,pH=6.8-8.2。

表1 土壤资源结构 单位:万公顷、%、g/kg

(三)水资源现状

荆门市平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常年在8000——1160 mm之间。平均水资源在40亿方以上,地表水资源平均是38亿方左右,地下水资源平均是15亿方左右。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1 400方,每公顷面积占有水资源16000方,每年一季度降水量明显偏少,比全省平均水量低,用水不够充足。区域内除南水北调外,主要水源来自汉江支流、竹皮河、天门河和漳河水库。因为荆门市是全省粮食主产地、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一定区域内石化、纺织等行业废水入河造成污染,再加上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给全市水域造成了较大影响[3]。总之,荆门市水资源不够充足、用水效率不够高效、用水不够平衡。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有效利用各环节存在浪费污染的问题,加剧了全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从而制约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四)渔业发展现状

多年来,荆门市在“一江一河十二库”开展春季禁渔期制,总共投资2000多万元,增殖放流优质鱼种6000余万尾,在全市各天然水域连续5年开展小龙虾禁捕工作。先后建成了汉江、惠亭水库等六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54万公顷。荆门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召集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共同拆除漳河水库养鱼网箱,漳河水库从此不再网箱养鱼。先后集中监测了54座禁止投肥水库水质,并与水库负责人签订禁止投肥责任书,组织专业人员定期与不定期检测水质,有效遏制了水库投肥养殖行为。

表2 荆门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

二、南水北调工程对荆门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南水北调工程对荆门市种植业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荆门段建成,上游柴湖等乡镇水位下降0.2米到1米;下游马良等乡镇水位上升0.4米到2米。给全市种植业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一是制约原来灌区发挥功能。水位升降都会影响引水闸渠输入输出,泵站水源被淹或不足,造成水利工程难以发挥正常功能。二是上游地下水位下降,下游地下水位上升[4]。正常年份,汉江两岸地下水位大致0.6米,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后,沿江地下水位明显升降,严重影响蔬菜、棉花、水果等农作物的生长。三是弱化优势农作物,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汉江两岸耐旱作物种植,完善灌溉水田耕作传统,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种植业发展布局。

(二)南水北调工程对荆门市土壤利用的影响

南水北调荆门段沿岸多是汉江泥沙冲积而成的潮土,土壤含沙量高,水位下降后,江滩种植的作物得不到地下水有效补偿,加之潮土抗旱能力降低,水旱交替加速潮土沙化过程,给土壤造成了严重影响。一是对潮土的影响。潮土主要是泥沙冲积物,沙土含量较高,汉江水位不断降低,出现了严重干旱现象,交替出现雨季和旱季,加快潮土退化为砂土,降低了土壤肥力。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后,汉江水位下降了0.3米到1米,农作物生长蒸发大量水,地下水不能得到有效补偿,降低了保水能力,从而减弱了潮土抗旱水平。二是对棕壤的影响。棕壤地质较勃,地下水位降低,出现板结土壤,阻力将不断变大,翻耕土地较为困难,耕种层变浅薄,可耕性能不好,农作物扎根严重受到影响。再加上地下水位不断降低,水分向上较为困难,耕种土层受到蒸发失墒,遇到干旱季节容易产生裂缝。三是对砂土的影响。因为砂土较轻,地下水位降低后,遇到干旱季节,容易造成粗砂粒转化成细砂粒,受风力和耕作影响,容易造成沙化或荒漠化。四是对紫土的影响。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紫土受风力、湿干、热冷交替作用下,较粗质地的紫土逐步风化,不断转化为砂粒和粉砂,不断降低了抗旱能力。

(三)南水北调工程对荆门市水资源的影响

南水北调完成后,丹江水库每年下泄水量从358亿立方减到了218亿立方至228亿立方,汉江上游的水量也减少了1/3左右,水位下降0.4米至1米,江汉来水不断减少,两岸河道逐步变窄,流速不断变缓,从而影响了汉江净化水平能力,给水质造成了恶劣影响,致使汉江污染不断恶化,影响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5]。兴隆大坝完工以来,马良水厂处于兴隆库区回水区中,蓄水以后,如果工业排水达标但生活用水不达标,马良水库水质为Ⅳ类,影响了饮用水安全,致使取水和饮水难度加大。2015年马良水库附近地区生活排污如表3所示。

表3 2015年马良水库附近市县排污情况

(四)对水生物资源及渔业的影响

汉江水生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和科学价值。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汉江河道总纳污水平降低,荆门市某些河段出现了“水华”现象,尤其是钟祥城区与马良段,建成兴隆水利工程增加了“水华”发生率[6]。从图1可以看出,加高丹江口大坝后,兴隆水库藻类浓度明显增加,也加重了富营养化程度,增大了污水浓度,水质逐步恶化,枯水期很易出现“水华”现象。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后,水量不断减少,进一步改变了水位、流量、流速等水文情况,水污染物也不断增加,荆门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破坏了鱼类的生态环境。比如荆门市汉江内自然生长鱼类有75种,占全市总鱼类品种的78%,捕获量为9000吨左右,南水北调工程建成,破坏了25个鱼类产卵场,初步估计鱼类总量减少1/4以上,野生鱼减少50%的产量,极大影响了荆门市渔业经济发展。

图1 2015年汉江荆门段藻类生物量变化实测值与模拟值比较

三、加快南水北调工程荆门段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荆门市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南水北调的优势资源,破除其不利影响,科学规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着力增强生态农业效益,推动农业向生态绿色方向发展。

(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南水北调工程给荆门市农业带来较大影响,但考虑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生产仍要保持一定的比重。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优势农业产业,特别是加快劳动密集型农业发展[7]。荆门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在保证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绿豆、薯类等耐旱杂粮发展;在稳定生产棉、油的同时,积极种植烟叶,利用良好的日照资源,加快早熟水果、蔬菜、花卉等农产品种植,培育小辣椒、中药材、食用菌等区域特色产品;在发展黄牛养殖的基础上,同步推进肉用畜产品、奶业和家禽发展;充分利用广阔的库区面积,积极引导水产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过程中,淡化各业之间的占比,按照市场竞争规律,分析各农产品的比较效益,从品种、质量和区域结构出发,加快实现高效的农业产业结构。

(二)科学规划农业区域布局。根据南水北调工程的特点,立足于荆门市自然条件,以发展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为目标,重新开展农业一级区划,依据荆门市区位和环境优势,开展二级区划[8]。一是马良水库控制区属山区和半山区,山、水、气、热等生态环境独特,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要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发展循环型的中药材、林果、食用菌等名特优产品基地,按照农牧结合和林牧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农牧产品和优质林果,培育资源优质农业。二是规划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生态有机农业带,鼓励两岸农民种植林果、瓜菜、花卉等高效绿色农业。荆门城区要做好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文章,引进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育优质新品种,推动旅游观光农业发展。三是移民安置区要调整区域产业发展。该地区大多数是岗丘区,水源短缺,土地稀薄,整治难度较大,应在建设移民区配套水利设施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节水抗旱农作物,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构建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结构。同时,大力发展抗旱优良农产品与食草畜产品,推动抗旱种子研发、农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关联产业发展。

(三)治理化肥、农药、地膜污染。施肥方面,加大化肥投入量控制力度,提高有机肥和绿肥使用量;增强化肥利用效率,加大测土配肥技术推广力度,确保施肥均衡,做到少量多次施肥;尽可能减少施用土壤板结的肥料,多施用高效、新型、有机的肥料,降低化肥流失率;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尽可能种植少施用农作物。施药方面,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生物、农业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科学施用药物;改善耕作方式,完善种植模式,扩大新型抗虫害农作物种植面积;采取机械防虫和生物防虫技术,减少施药数量;扩大无公害生产技术,禁止或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土壤改良方面,提高土壤有机物含量,改进土壤性质,改变土壤氧化还原环境,加快污染物转化为降解或减少毒性,增强土壤的活性,提升土壤微生物活力,强化降解污染物能力。地膜方面,大力使用保护性生产技术,积极收集废弃地膜,广泛使用可降解农膜,扩大草秸覆盖技术,降低农膜使用量[9]。

(四)开发利用农业农村废弃物。大力推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实施农村沼气与秸秆气化行动。加快建设标准化沼气池,采取“一池三改”方式,综合开发农村废弃物和污染物,生产的沼气可用来照明、取暖和炊事;沼液和沼渣用做有机肥料,实现循环利用、降低污染、保护环境、减少成本,达到农业生活生产及废弃物重新利用的目的。沼渣是迟效性和速效性都比较强的有机肥料,能够很好地增加土肥、改善土质,有效改进土壤品质,提高土壤溶重。沼液含有丰富的速效磷、氨态氮、速效钾,用来灌溉农业及喷施叶面,起到“生物农药”的作用。广泛应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发展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农业,达到农家清洁化、庭院高效化和农业无害化“三赢”目的。另外,积极推广大型畜牧养殖场污水、粪便综合处理技术,切实制定科学有效措施,减少氮、磷等元素含量,做到排放标准安全。

(五)加大治理水土流失力度。南水北调工程沿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这同周围自然地貌特征是紧密相联的,应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土壤性质及植被条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科学规划水土流失治理方案[10]。治理重点为马良库区周边,以及丘陵山区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应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积极封山造林,退耕还草、还林,积极开展人工育林,通过整治山坡、保护沟道、绿化坡面、整治土地等方式,修建小型水库、塘坝,截流拦洪,降低水土流失,做好小流域治理。同时,改进水土保持监督预防体系,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1]李长安,蔡述明,陈绍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经济带的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0):131-132.

[2]荆门市统计局2015荆门市农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3]张家玉,罗莉,李春生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5):31-32.

[4]张志勇,重庆“三峡库区”农村后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02):86-91.

[5]蔡述明,陈国阶,杜耘等.汉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4):11-18.

[6]张军以,苏维词.基于低碳经济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探讨——以三峡库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1)84-86.

[7]郭素玲,新常态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1):34-37.

[8]尹昌斌,程磊磊,杨晓梅,等.生态义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01):15-21.

[9]尹昌斌,程磊磊,杨晓梅,赵俊伟.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1):15-21.

[10]武风平,张亚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北京农业,2013(24):26-29.

编辑:崔月华

Eff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a case study of Jingmen

JIANG Li
(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ingmen Hubei 448000)

F320

A

2095-7327(2017)-07-0013-05

江丽(1979-),女,湖北荆门人,荆楚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湖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南水北调对荆门生态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6Y211)。

猜你喜欢
荆门市荆门汉江
荆门市诗词学会
汉江春晓
荆门市恒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汉江,为你梳妆
守望汉江
能源管理系统在荆门石化的应用
汉江之歌
菊逢盛世,韵满荆门 第十二届中国(荆门)菊花展览会侧记
《李白·渡荆门送别》
行书·李白《渡荆门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