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监管初探

2017-10-17 09:32向常成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科组管理制度学科

向常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如何达到这些目标就必须对该课程进行动态和静态的监管。

一、构建课程组织管理机构,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新新形势下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就要构建课程组织管理网络。学校应在校长领导下,教务处、政教处协同合作,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少先队大队部、班主任队伍共同参与,层层落实,协同合作,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一)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导航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必须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校本规划;负责制定该课程管理制度,对课程的实施进行监控、督促;负责做好课程评价工作,为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提出改进方案。

(二)成立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年级备课组,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科组负责落实课程计划,围绕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归纳,对存在问题进行反思,寻求解决的方法与策略,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各年级备课组要协助科组做好课程实施中的相关工作,在学校课程内容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年级学生的需求规划年级活动内容,对活动实施的每个环节给予具体、明确、全面的指导。

(三)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主要承担对学生学习的教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的职责,科任教师协同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地计划、决策并解决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

(四)聘请校外辅导员,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活动。各年级根据活动需要,邀请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同参与活动的实施过程,让综合实践活动更具有整体、实践、开放、生成、自主多方面的特性。

二、完善课程管理制度,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证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管理策略,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并逐步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如课程开发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师资配备制度、课程备课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的教研培训制度、教师激励制度、活动安全保障制度等。课程管理制度要求规范,操作性、实用性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要对管理制度不断地完善、修改、补充。

三、加强学科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科组是学校集教学、教研、管理于一身的基层组织,是连接学校教导处与科组教师的桥梁。学科组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动脉,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个科组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学校要通过各类培训、校本教研与交流评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学校既要从思想上重视,又要从业务上予以引领,其重要的手段就是学习培训。可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科组学习、学校学习,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等学习方式让教师感悟新课程理念。立足校本培训,挖掘自身资源,丰富培训的活动形式。建立教师培训组织机构,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二)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指导能力

新课程倡导以校本为本的教研,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以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

(三)举行交流评比展示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要举行相关的评比活动,如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师指导方案、教学设计的评比等,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分享经验的同时,也对活动中的存在问题进行剖析、诊断,及时调整方向。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动态监管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实践的课程,是一门变动的课程,它有总体设计和规划,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有变化着的因素必须对这门课程要有动态监管机制。

(一)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实行动态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是过程取向,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调整目标和主题,各年段、班级要制定相应的计划,相互衔接补充,使综合实践活动反映出学校和所在社区的特色,更加切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二)任课教师落实的动态机制

为了便于实践活动真正得以顺利进行,一方面要把每周的综合实践课程的专用课时安排给固定的教师,另一方面根据需要专任教师又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协调其它科任老师开展实践活动,有时还需要聘请校外人士参与其中。

(三)教学培训的动态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长期以来习惯于学科教学的教师来说,從观念意识、能力素质等方面都是一种挑战,加强师资培训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

(四)课时调整的灵活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它的实施在时间上要求也有灵活的一面,要根据具体要求灵活调整课时。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正确处理好了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主打学科与综合学科间的关系。主打学科在传统中的地位根深蒂固无可厚非,但在新形式下应把综合学科和主打学科放在同样高的位置,不能厚此薄彼。

第二,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系,有助于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三,综合学科的课外延伸与学校其它集体活动的关系,不能因为学校的集体活动冲淡或取消相应的综合学科。

第四,正确处理好综合学科的校外活动和学生安全之间的关系,不能因怕出安全事故而放弃应有的课外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科组管理制度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众人拾柴火焰高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课题引航,研训促发展
“超学科”来啦
平凡工作育优秀数学科组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