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电影的成功因素

2017-10-17 15:44叶定宇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9期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

叶定宇

摘要:本文从综艺电影消费者、综艺电影商品本身、综艺电影消费者与综艺电影的联系发出,分析《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取得七个亿票房商业奇迹成功的逻辑。

关键词:综艺电影;《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电影化

2014年春节上映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仅仅上映7天就收获了5亿票房,最终票房成绩达到了7个亿,成为一个现象级票房奇迹。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热播后被改编成电影《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并且在电影院上映。其实《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在开拍之前,电影制作成本就通过广告商投放广告,赞助广告经费的形式成本就已经回流。《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从电影决定开拍到上映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拍摄时间只用了六天,预算成本也不到5000万,其中广告商投放广告所赞助的广告费用就已经接近预算成本。从商业的角度来说《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无疑是成功的,本文从消费者,电影商品本身,消费者与商品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该电影的成功逻辑,以及思考我国综艺电影的发展之路。

一、消费者

(一)老观众的成功带入

根据数据确定目标消费群体,并据此进行电影定位。电影《爸爸去哪儿》改编自湖南卫视 2013 年热播的同名亲子户外真人秀综艺节目,电影的目标消费群体明确为该综艺节目的忠实观众。营销团队在研究了该节目的收视数据后得出结论:目标消费群体覆盖了年轻人、小朋友和老年人,且 80%为女性,因此,初步把电影设想为“一家人一起看”的电影版真人秀,拟以真实记录的方式展现父亲与孩子的关系。针对现代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父亲缺位的现象,定位电影的主旨为“关注父爱缺席,召唤亲情回归”。

(二)新观众的吸引

深度挖掘目標消费群体的观影需求,并据此进行电影内容制作,吸引新的消费者走进影院观看电影。尽管电影《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存在着拍摄时间短、投资有限、没有太多华丽的电影技巧、不像电影等客观问题,但它却获得了观众票房和口碑的双重肯定,这与制作团队对目标消费群体的观影需求的深度挖掘不无关系。《爸爸去哪儿》营销团队与主创团队借助新媒体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深度的调研和分析,进而进行电影内容制作。由于其目标消费群体是覆盖了三代人的“一家人”,因此,首先,在电影情节设计上,尽量体现轻松愉快的氛围和老少咸宜的特点。在影片中,五对父子来到野生动物园挑战各种“终极任务”,期间状况百出,看点笑点不断,亦不乏温馨快乐和惊险刺激。其次,在电影整体内容风格上,尽量体现出欢乐、温情与正能量,契合目标消费群体的观影需求。

(三)“IP热”的有效利用

IP,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IP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IP可以用在多种领域,音乐、戏剧、电影、电视、动漫、游戏……但不管形式如何,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IP一定是拥有一定知名度、有潜在变现能力的东西。《爸爸去哪儿》衍生出的综艺电影《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就是利用了,它可以成功吸引喜欢《爸爸去哪儿》综艺节目的电视观众去电影院观看《爸爸去哪儿》大电影。

二、商品本身

(一)综艺节目与综艺电影

电视综艺节目改拍电影的尝试并非从中国大陆始,境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而从此以后电视综艺节目衍生的电影就在世界范围内层出不穷。

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和《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最大的不同是综艺电影在结尾处拍摄了一个MV把以前十二期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最令人感动的画面剪辑到了一起,集束性的呈现给观众,唤起观众以前观看综艺节目时候的感动记忆。首先电影的配乐是综艺节目的主题曲,观众听着主题曲,想起了以前的记忆,为影片情绪的高潮渲染了情绪,接着画面切入五个孩子和他们父亲在一起的画面,观众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孩子,吸引观众继续观看电影的兴趣;观众在影院看到自己喜欢熟悉的小宝贝,和以前收看综艺节目时候节目嘉宾带给观众的感动。而综艺电影恰好满足了观众的预期,带给观众回忆性,集束性画面的视觉感官享受。

(二)综艺电影与传统电影

英国文化研究者迈克·费瑟斯通认为:消费文化顾名思义指的是消费社会的文化,它基于这样一个假设认为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和实践活动的重新组织。在日常生活中,消费文化强调遵循享乐主义,追逐眼前快感,培养自我表现的生活方式,发展自恋和自私的人格类型。①而我们所要研究的综艺电影正是符合消费文化的核心概念,热播综艺节目播出之后,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他们是电影票房的保障,对他们而言,电影院上的电影屏幕只是观看他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的一种媒介,而和传统电影的意识形态结构是不一样的。

三、结语

综艺电影虽然得到了市场的认同,但是一些传统导演和一些电影研究工作者对综艺电影的态度大多还是持负面的评价,他们认为综艺电影的出现其实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畸形产物,而且不可能长久生存下去。②而一部五天拍摄完成的真人秀电影《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票房超过七个亿,其实是很多中国传统电影导演不敢想象和中国传统电影不敢比的,它上演了令人惊讶的票房神话与现象级商业电影,在这些漂亮的数字背后,其实也包含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成功因素。这些成功因素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一些启迪:要学会利用一个已经成功的品牌来带动相关产品的营销,保持核心竞争力,而且要善于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造势,掌握受众心理进行适度的广告投放,以达到预期目的。③

注释:

①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页。

②史可扬:《分析国产大片的几个角度》,《唐都学刊》,2007年4期,第65—第66页。

③张辉锋,吴文汐:《消费者情境的发掘——大数据时代广告投放的新水平》,《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4期,第156—第161页。

参考文献:

[1]迈克·克朗,杨淑华.文化地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3.

[2]尼尔·波兹曼,章艳.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4-26.

[3]布尔迪厄,许钧.关于电视[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78-82.

[4]迈克·费瑟斯通,刘精明.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65.

[5]石义彬.单向度 超真实 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2.

猜你喜欢
爸爸去哪儿
以小见大彰显“文化自信”黄金IP《爸爸去哪儿》第四季转网夺冠
用马斯洛理论简析《爸爸去哪儿》萌娃的行为
试论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综艺电影《爸爸去哪儿》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以《爸爸去哪儿》为例解析真人秀电影票房成功因素
我想参加《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来了之后
《爸爸去哪儿》中的儿童话语分析
《爸爸去哪儿》的剪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