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道人评点《水浒传》第二回文化创新思想述论

2017-10-17 07:32周国锋李士金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9期
关键词:道人金圣叹空空

周国锋+李士金

中国古代小说名著评点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才辈出,群英荟萃。王运熙等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曾提到金人瑞评《三国演义》,震动当时文坛,“一时间反对他、詈骂他的人固然不少,但崇拜他、学习他的人却更多。” 金圣叹后来遇害,廖燕作传赞道:“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作者千百年来始开生面。”“效先生所评书”成为时尚(《二十七松堂集·金圣叹先生传》)。后来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志演义》、张道深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均极有名。评点小说,金圣叹才气最大,影响最深,其遗传生命病态亦最严重。金圣叹辱骂《水浒》英雄云:宋江等一百八人,其幼,皆豺狼虎豹之姿也;其壮,皆杀人夺货之行也;其后,皆敲朴劓刖之余也;其卒,皆揭竿斩木之贼也。有王者作,比而诛之,则千人亦快,万人亦快者也。从中可见金圣叹精神极端偏激也!今有学者空空道人效法古人,以新时期之新目光再评中国古典名著,文化创新含蕴深刻,哲理微妙,值得探索,堪称佳话。

钱穆曰:人类常情,必先“认识”,乃生“情态”。又云:“凡其所爱,必其所知。”空空道人对历史文化包括文学名著有着真正的认识,并以点评小说名著为传承民族文化之一途,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在内容上积极创新,引导人们获得真知,值得关注。本文在李士金教授指导下,以其评点《水浒传》第二回文字为主要内容,研讨其文化创新思想,供学界参考焉。

一、空空道人管窺学界研究《水浒传》的简述

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谈到金人瑞自云得古本,止七十回,而指招安以下为罗贯中续成,斥曰“恶札”。周亮工(《书影》一)记《水浒传》云,“近金圣叹自七十回之后,断为罗所续,因极口诋罗,复伪为施序于前,此书遂为施有矣。”可见金圣叹之心术问题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才情卓著,却因其心术而贻误读者甚多。如何正确理解古代小说名著文本?一些学者研究古代文学古代小说数十年,对名著文本之理解仍然不能令人信服。如云“且举智多星吴用的奇智妙计。其神出鬼没不可端倪之处,也可以窥见诡谲阴险的国民性的一面”。其实,吴用之奇智妙计、神出鬼没,与“诡谲阴险的国民性”并无内在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此阐释很容易误导读者,以为“诡谲阴险的国民性”是值得赞扬的神出鬼没的奇智妙计之源。学者云:“《水浒传》的文笔,较《三国志》为大进步,其中保存土话尤多。对于人物的描写,其个性皆能活跃纸上,尤为特色”。实质《水浒》《三国》文字各有优长。

刘大杰著《中国文学史》云:“《水浒传》的现实主义艺术力量,首先在于它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出北宋末年一次农民起义的成长、发展和失败过程。”,其实,《水浒传》中描写的参加反抗官府的人员骨干,多是地主、军官、知识分子,给这样的反抗者造反定性为“农民起义”未必妥当。有学者云“所谓‘忠,就是忠于大宋皇帝,这是《水浒传》所一贯标榜和宣扬的,书名《忠义水浒传》,梁山原来的聚义厅后被宋江改成‘忠义堂。”实际上,《水浒传》作者所云“忠”含义不仅仅是忠于大宋皇帝,最本质的意思乃是忠于皇帝和朝廷所代表的国家民族利益。有学者云“在李逵的精神世界里,我们可以感触到农民阶级的那种旷野一样广大、大地一样仁厚的性格。”这样的结论远离《水浒传》中李逵形象之实际,只是一种体现极左时代精神风气的语言。李逵的精神世界如何?应该根据文本加以实事求是的研讨,他固然有爽直善良的一面,然其杀人放火,不顾一切,岂能以他的精神世界代表仁厚的性格!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云:小说作者站在造反英雄的立场上,沿着“乱自上作”、“造反有理”的思路,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并从中总结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水浒》是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水浒》作者是不是“站在造反英雄的立场上”?是不是沿着“乱自上作”、“造反有理”的思路?这些都有商榷的余地、探索的空间。

二、空空道人评点《水浒传》文化创新:客观分析 剖析典型

空空道人评点《水浒传》第二回能直接抓住问题实质,比如指出《水浒传》描写的108个英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其实都是天上的魔星下凡。而这些魔星被放出来的原因,主要在于愚蠢无知的朝廷官员犯错。而朝廷官员愚蠢无知又具有一定的宿命色彩,或者可以说是天命如此。人生也是这个样子的,比如描写鲁智深,他开始出家,到最后修成正果,其实都可以用命中注定来形容。但是《水浒》作者,又通过杰出的现实主义描写,指出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就导致《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呈现除了深刻含蓄、精深博大、意义深远的特点,从而具有不断进行思考和讨论的价值。

高俅在历史上的言行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能有一定差异,在《水浒传》中高俅毕竟是一个艺术形象,空空道人评点正是抓住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官场的典型艺术人物形象,揭示了中国社会钻营仕途、官场腐败与民间社会关系的复杂状况。本来高俅是一个无赖痞子,犯事被送配出界,东京城里没有地方容得下他,最后只能去外地投奔了一个开赌坊的。谁能想得到就这样一个被官府惩治的对象最后竟然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贵!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之间是相通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高俅才会通过一次次的推荐,不断接近当时的上流社会。人物风流聚散令人叹息。当他被转让到驸马家时,高俅不想发迹也不可能!因为某个社会层次需要这样的人才。

从《水浒传》的描写中,我们还能发现高俅的一些其他特点,那就是他善于侍奉主子,他懂得恭敬谦虚、卑躬屈膝、小心翼翼地侍奉主子,这也是他日后爬上高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简单的来说,高俅从外表、语言和帮闲能力方面都被驸马所看好,对于驸马而言,高俅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于是高俅做了驸马的亲随,即是贴身的随从。然后,更大的机遇还在后面,原来这驸马是端王的姐夫,就是这个端王,让高俅日后坐上了朝廷的高位。空空道人在评点《水浒传》的过程中,对于高俅发迹的故事,有着相当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他特别指出,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喜欢把反面人物脸谱化。高俅被称为奸臣,总体来说是恰当的,但是我们也需要去认识他身上的优点。尤其需要看到的是,所谓的大奸大恶之人,必有超乎寻常人的特点,不然就没有办法维系其奸恶的权威。空空道人以《水浒传》第二回中描写的高俅做服务工作为例,研讨其恭敬的行为,认为其中高俅的言语行动的描写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从高俅小心翼翼的动作和认真谨慎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高俅不是一个简单粗鲁的小混混。高俅是“将着两般玉玩器”,在“怀中揣着书呈”,他的言辞非常小心得体,恭谨可人。他在端王正在玩乐的时候,不去冲撞,只是站在众人的背后伺侯,从中可知他心性之严密谨慎。endprint

三、空空道人评点《水浒传》文化创新:探寻根源 批判专制

古人极为重视师道,“虽天子必有所师”。后世管理者无视传统,师心自用,其愚甚矣。中国历史上动乱的时代,其政权领导人往往是亲近于小人,正如端王亲近于高俅,高俅有作乐的本事让他高兴,他就欣赏高俅继而不管高俅的能力水平就委以重任,从而导致了小人当权的混乱局面。施耐庵刻意描写了高俅谨慎小心侍奉主任,同时描写了高俅上位之后就忘乎所以、大肆作恶。一个破落户子弟之所以能夠掌握军事大权,与皇帝的昏庸无能有直接关联。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政治权力继承模式,使得皇位的传递总是在皇室成员内部进行。这样的模式从某种方面来说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因为它减少了封建社会中人们为帝位而进行大规模争斗的可能性。但是这个模式又具有非常明显的弊端,那就是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皇帝的文化道德素质得不到保障。纵观整个中国封建时期的历史,“白痴”做皇帝的例子屡见不鲜,没有才能而做了皇帝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国运往往和皇帝个人的本事才能有着相当大的关联,皇帝开明,国家稳定的机会就大,皇帝昏庸,国家就容易陷入到一个混乱的境地。端王即后来的宋徽宗对于艺术活动有着相当大的兴趣,他的书法和绘画技艺相当可观,他甚至创造了一种名为“瘦金体”的书法风格,然而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是不合格的,他把亲信高俅委以重任,真正有本领的军官受到了他的排斥和打击。比如王进非常孝顺,而且拥有高超的本领,是国家栋梁,却被高俅打压排挤,不得不避地避人。

空空道人强调,《水浒传》第二回以艺术形象之描写体现当时的高层权力交替只在一个小圈子里进行,主要领导人没有良好的政治素养,那么这个小圈子很快就会被各种庸才和奸恶之徒占领。108个英雄好汉也就都失落无聊、被边缘化,被欺压,结果全部上了梁山!朝廷被庸才掌控,外族又在不断发展壮大,北宋灭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当然,灭亡之前,照样歌舞升平,视有识之士为异类也。“政之不中,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若制造内讧,以神话自我,此何止不中而已也。执行不中之令,亦臣之罪也。北宋灭亡是客观事实,两个皇帝被俘虏也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其中一个皇帝就是《水浒传》第二回写到的端王。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其社会制度使得国家命运以一种很奇妙的方式和最高领导人联系到了一起,皇帝遗传生命素质不好,后天政治文化教养欠缺,他自己出问题,天下老百姓都跟着他受灾受难。这是空空道人点评《水浒传》见解独到之处。

总之,空空道人评点《水浒传》的文化创新不在于翻空出奇,更无故作姿态的文字游戏。而在于立意高远,追求真理,揭示世界的真相。研究社会动荡原因的复杂性,在《水浒传》中探寻中国社会发展中带有客观规律性的经验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这才是其评点水浒的文化创新实质所在。

参考文献:

[1]王运熙等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七卷本)[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

[2]钱穆著.国史大纲,引论[M].商务印书馆,1996年修订第三版.

[3]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4.

[4]陈洪主编,郭箴一著.民国中国小说史著集成.第七卷.中国小说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5]刘大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7]马积高,黄钧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下[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5.

[8]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9]施耐庵著.水浒传[M].岳麓书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人金圣叹空空
奇才金圣叹
金圣叹刑场别子
黄鹤楼的传说
神算
孙空空 捏面人
神 算
本期资深大厨:金圣叹
脑袋空空
厨师也不错
复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