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自学辅导理念的运用

2017-10-17 15:50林成杰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自学理念教学

林成杰

摘要:课程教学从过去的“填鸭式”到自学辅导教材的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再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发展“导学式”的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理念;自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0/23-0073-03

如何运用和发展自学辅导教学理念进行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有如下体会: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机地与学生自学的教学观念结合起来

旧教材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主、学生为次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处于被动地位及消极状态;学生也只能被動地输入信息,没有信息反馈,更没有输出信息,这样就使学生感到课堂学习枯燥无味、压抑学生的思维,最终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新课标则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互相合作学习性及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放下顾虑及思想包袱,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理念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着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即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巧设课堂的学习提纲,激发学生自学探究兴趣

自学辅导教材中的“启”,即是启发引导,布置阅读提纲,这一环节在新课程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提纲的详与略、大与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探究的思维,提纲的拟定在备课时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反映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性内容,能引导和推动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含有启发性,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例如在七年级数学(下)的平行线判定的一课中,

笔者设计的提纲为: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为什么?

如何运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去证明?

如图,已知∠1=∠3,求证a∥b.

这样,学生就会利用学过的知识及对顶角相等性质去证明:

证明:∵∠1=∠3(已知)

∠1=∠2(对顶角相等)

∴∠2=∠3(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这样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推导得出结论。

(二)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程要求,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巧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整式加减时,设计了这样的

一道题目:我们的学校环境幽雅、设施齐备,在一块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娱乐场所中,有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篮球场及长为x,宽为y的长方形游泳池,其余是种有花草的草坪,求草坪的面积?此题目一出,学生的学习气氛高涨,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有的说先求游泳池的面积及球场的面积,再求娱乐场所的面积,最后求草坪的面积:ab-xy-πr21/2……教师最后引入了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中。

(三)培养学生合作讨论、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素质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下教学的一种要求。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间的友谊,使差生在学习上不再孤立无助,促使他们自己去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改变以往在课堂上“无事做”的不良倾向。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和观点,一方面: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大脑中的内部信息得到了交换,使学生自己的思维得到了不断的调整,使学生自身思维的封闭系统转向开放系统,产生信息的交换,由争论、鉴别、思考、调整、认识,直接引向更高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收集信息,及时掌握全班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根据捕捉到的反馈信息及时评价,确定讲解的起点,相应地调整修改课前设计的教学方案。

如在讲三角形构成的三边关系时,在课堂上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多条分别截成10cm、20cm、25cm、30cm、40cm等吸管,要求学生三三组合,顺次首尾连接是否能构成三角形来让学生探索问题,通过合作讨论及探索,最后发现了问题,得出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否则无法构成三角形。

(四)营造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氛围

主动参与学习,体现主动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情感、思维、动作多维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发展的机会,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1.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使学习成为自身的需要。兴趣是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同时,又反过来推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正负数”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甲乙两人一起买作业本,当时乙身上没带钱,需向甲借0.2元买作业本,对乙来说,“借”甲0.2元应如何记帐?对甲来说,“借出”给乙的0.2元应如何记帐?或者教师先拿出一根温度计,让学生读出此时室温的度数,然后将温度计插入装有冰棍碎的杯中,过一段时间,再让学生观察此时温度计的温度,引导学生以0℃为基准,0℃上或0℃下的温度如何表示,从而让学生明白了“正负数”意义及由来。这一活动是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设计的,学生则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由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引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endprint

2.设计课堂变式习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运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去学习、发现和掌握新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比拥有理论知识更为重要。

学生的素质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设计课堂习题时,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知识层次,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习题。此方面忌“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参与,都能运用各自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五)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

思考是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表现,是掌握知识的关键。数学课堂教学,就要使学生做到善于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但是,学生思考的是什么?数学中的一些性质、法则、定理、公理、解题的方法等都是学生思考的范围。另外,如何去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手段,精巧设疑,诱发思考,点拨启迪,化难为易,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把学过的知识归纳整理,从而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运用过的知识加深印象,真正掌握自学方法。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小结可让学生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但最后教师必须有的放矢,概括全貌,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做题格式规范化,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使知识更系统化。

三、教师不再是“一桶水”的拥有者,而将成为不断改善知识的进取者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是值得推行的,但如今在网络时代、视听、信息传递量大及速度快的新课程下教学,教师不只能拥有封闭知识,不管有再多的知识,也将会陈旧、干涸。所以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与时俱进,只有成为一条永不干涸的小溪,一眼汩汩的清泉,不断更新自己储存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学海无涯,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和发展自学辅导教学思想与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既长知识,又养成自学习惯,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社会儲备人才。

【责任编辑 冯梦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学理念教学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心处事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现代陶艺理念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