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语文教学模式

2017-10-17 15:48侯淑君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技术信息语文

侯淑君

摘要: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语文教学,打通课内外衔接,因资源的丰富性,使学生的学习世界成为了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世界;因过程的开放性,使学生有了自主筛选和整理的机会,丰富了教学手段,活跃了教学气氛,培养了学生分享、合作、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0/23-0061-02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语文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而且助力第二教学渠道的开辟,促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改变了“粉笔+黑板”的传统授课模式,实现了课堂网络化、可视化、互动化,借助音乐、画面、视频,创设一种与“语言文字”相吻合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真切感受文章背后的气氛。

(一)借助音乐,营造氛围

使用音乐设置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酝酿朗读情感,从而产生更好的朗读效果。

比如,学习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为了更好的批文人情,笔者借助音乐来营造氛围。笔者打开电脑,音响里反复播放着罗大佑根据余光中的诗句谱写的《乡愁四韵》,苍凉的曲子循环回旋,让学生静听,连续听了三遍,要求他们先闭目听,脑海里想象游子天涯漂泊的情景,去感受亲人无处排遣无计消除的思乡之情。听完音乐后,再请学生读,此时再读,脸上的表情丰富了,内心的起伏大了,朗读中加入自己的感情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课的最后,又让学生自由选择相关的音乐配乐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情感的體会。

(二)播放视频,凸现情境

影像资料进入课堂,把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从视听两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用视频资源凸显情境,能够更好地创造愉悦共鸣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比如在学习《爱莲说》时介绍“托物言志”的写法,几篇课文《陋室铭》《小石潭记》等都运用了这种写法,但学生理解上仍有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以《爱莲说》中的托物言志为例制作了微课,课堂上播放,学生听读看议结合,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辟第二教学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样大量的阅读,只依靠课堂显然不能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笔者所在校将语文课外阅读纳入课程,开设阅读课,把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第二课堂,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思路,为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方面提供示范。

(一)阅读欣赏课

美文需美读。为了便于慢慢品味,指导学生把优美语句记录在网校空间或班级博客上,并鼓励学生写阅读心得,同时引入相关评议文章综合阅读,使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进一步提高。

比如,在学习写景抒情类散文时,笔者个性化使用教材,分别从两本教材里选择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和季羡林的《清塘荷韵》,两篇文章都有生动活泼的语言,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参与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学生都记录和分享了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以“生命的力量”为话题,展开讨论,做到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重。最后将所做笔记和阅读体会发布到网校空间或班级博客。为了切实提高阅读欣赏的能力,我们开设网络“踏歌行”语文朗读主题社区,将好的朗读音频、视频作品上传,便于保存、展示和交流。

(二)阅读搜索课

在微机室上阅读搜索课,人手一台电脑,首先要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学习资源的筛选,我们指导学生利用百度、新浪、搜狐等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资源,迅速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还指导学生利用比较好的语文专业网站,如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等,从而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

比如,在学习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时,首先阅读了教材中名著导读的材料,又引导学生阅读了原著,最后在微机室人手一台电脑,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三位名人的资料、本书的不同译本和他人对本书的评价,从而对本书形成一个全面立体的认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心学校、本地区或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标、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生活就是语文学习教育的源头活水,大语文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环境,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结合学校生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活动内容的确定、形式的选择、结果的展示都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紧扣学科的主题活动《龙与中华文化》《<孟子>中的成语与修辞》《走近名人》《<史记>中的成语故事》等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结合学校生活开展实践活动,也是笔者所在校“文化艺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雅言启迪智慧、经典浸润人生”经典诵读、“我的梦·巨鹿梦·中国梦”征文比赛、“好书大家看”好书推荐、“读书·讲坛”读书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学生的好文章或言论在班级博客展示,一些优秀作品还可以发布到网校,让家长和更多的人看到孩子的作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大有裨益。

(二)挖掘当地自然地域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的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地域文化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网络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资源,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笔者在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后,让学生去调查一下自己的家乡较为有名的特产(串枝红杏、枸杞、银花),了解它们的生长状况,同时进行实地参观、调查访问,了解它们的种植面积、收获季节和深加工情况,并认真作好记录,用相机或手机拍照录像供大家认识和了解。最后,学生搜集整理了巨鹿特产的图片、文字、音像资料,有的搜集相关的佳作让大家图文共享,有的还配上自己的解说词,这些图片、文字和视频都发布到网上共享,既培养了孩子的创新意识,又丰富了课程资源。

【责任编辑 李晓旭】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术信息语文
订阅信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展会信息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