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英
摘 要: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热情的高低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但很多学生都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针对这样的情况,很多教师都认为这是学生不喜欢学习的表现,这样片面的想法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从自身上入手,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非常有效,基于此,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激励策略;教师;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关键阶段,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语言对于他们日后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而语文是小学生见证语言魅力的主要学科,学习语文能够让小学生学会欣赏和应用语言。但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中普遍出现了“沉默”情况,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不愿意在课上发言,这样就很难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管理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就应该运用创设学习环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更加主动的学习知识,主动探索和研究语文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沟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切感,消除对教师的陌生感。唯有做到这样,在课堂中,学生才能够积极表达自身的看法,教师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对鼓励学生,对于学生表达的看法教师要尊重,这样才不会打消学生积极学习和认真思考的积极性,才会放松的学习语文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之前,教师应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搜集一些有关于周总理的事迹,了解他的感人事迹。做一期手抄报,在课前搜集做手抄报后,让学生对周总理的为人有所了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积极性,为达到预期课堂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赞美学生的想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让学生对学习有信心,就需要真心贊美学生的想法,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赞美中找到学习的信念。在教学中,小学生可能会有一些不着边际的想法,无论多么荒唐的想法,教师都不能一味否定他们的想法,应从学生角度上入手,理解小学生提出的想法,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气氛,鼓励小学生积极发言,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生找到学习的信心后,就会自主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由于家庭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位小学生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很多小学生胆子小,不敢在课堂中发言,对于这类的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多对他们进行鼓励,鼓励他们敢于展现自身的想法,这样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前的距离,促使小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语文。
如:在《麻雀》一文学习中,教师可点名让一位平时课上不积极发言的学生朗读文章,虽然这次他表现依然平平,但教师对他进行大大鼓励,帮助他找到学习语文的信心,激励他更加努力的学习语文。在那之后,教师就会发现这名同学课堂上不但积极发言,而且他的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经常与学生和教师沟通和交流,可见,赞美和鼓励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多加赞美每一位学生。
三、与学生积极互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是高大的、严肃的,不敢接近教师,这就致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隔阂,即便学生有想法,也不敢与教师沟通。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与小学生沟通,主动了解小学生的想法,帮助小学生从课堂中被动客体转变成课堂主体,真正在课堂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而更加深入的学习知识。在课堂中,教师可运用幽默、滑稽的语言与小学生讨论知识,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让小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解放自己爱玩、爱思考的天性。在小学生出现错误想法后,教师不能马上批判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错误想法,并与学生及时交流,在引导学生中使学生主动发现自身想法是有错误的。同时,教师还要赞美一些有独特想法的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扩展自身的思维空间。
如:在接触《和时间赛跑》一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之后,教师设计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找到这几个小问题的答案。在课文朗读中,若是学生遇到有疑惑的问题,可以与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讨论,带领学生主动探索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使教师与学生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表达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敢于发言、主动表达看法,这都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课堂中不主动发言,教师应反思自身,运用激励对策,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与学生积极互动,运用竞争方式和赞美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李淑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