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17-10-15 22:13孙忠灿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实施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孙忠灿

摘 要:实施课堂生活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将数学当成外语教”的教授方法,也改變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实施课堂生活化教学,能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的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领略数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主要探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实施

生活与教学是流水而不是镜子,它们是在不断变化的。生活化课堂教学必须有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支撑,而多样化的教学是对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第一,学科教学是知识科学发展的缩影,但生活不仅仅是科学的世界,在生活中还有艺术的、道德的、情感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将作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学习资源,将生活的知识拓展到课堂学习中来。第二,生活化课堂教学包含着诸多的方面、层次与内容,单一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足以应付新的教学需要的,生活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体现与表达生活的课堂教学的多样化[1]。

一、制约小学数学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因素

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历来是颇有争议性的一个问题,争议的核心是价值问题,也就是依据什么样的价值标准来选择课程内容的问题。课程建设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研究:一是课程标准层面;二是教材层面;三是课堂教学层面。我们希望课程建设的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科学化与生活化相统一,统一在哪里?统一在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发展的需要里,统一在教育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里。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课程目标的来源中,不管是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还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讲,都应该是来源于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学校课程应确立新的知识观、学生观,要超越传统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使生命发展、生存发展和生活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并深深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因此,只要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学校课程的内容也应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是保持教育发展的稳定性、人才培养的稳定性的必要保证[2]。与此相适应,学校课程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的统一和稳定,更具有必要性。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过于整齐划一的学校课程设置,在提高效能、注意公平的前提下,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从生活过程中学数学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把生活中的数学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从而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从生活中的事物引人,得到对钟表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学习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活动的时间,获得对时间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设计使数学活动生动活泼,学生更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一个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突然天阴了下来,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下冰雹”“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冰雹……”“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人,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3]。

3.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情境中学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生活现象”,通过创造性的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生活情景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帮助学生搞清较难、易混的内容,使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自然。

4.作业设计生活化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精心设计作业,考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的作业与生活紧密结合。如我在教学“比例尺”后,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全班分五个小组,每个组绘制一幅“我们美丽的校园”的平面图,并把它与同学交流,全班展评。当我布置后,同学们积极性高,小组同学纷纷献计献策,大家齐心协力,进行校园建筑物的测量,确定它们所在的位置,研究一個合适的比例尺……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数学课延伸到了生活中,数学作业走出了课堂的限制,让学生明白不但课堂上需要合作,生活中更需要合作,从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4]。

5.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及时地对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把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解决好,让他们感知数学的魅力和作用,更能懂得数学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从丰富的生活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数学生活化的问题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都要认真研究和探究的问题,我们要深刻地理解这一内容的实际意义,要挖掘教材,研究学生,领会新课标,研究教学教法。坚持以学生学习主体性和教师指导性的教学观念和原则。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

三、结论

小学数学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又必须回归于他们的生活,这样的数学才富有活力。教师应多设计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真正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培胜.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1.

[2]查月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190.

[3]张淑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6:57.

[4]宗雅慧.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几点体会[J].教育现代化,2016,08:256-258.

猜你喜欢
实施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