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通股份看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接收管理

2017-10-14 22:06施佳威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5期
关键词:企业绩效家族企业

施佳威

摘 要:以中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天通股份”为例,采用投融资及收益分配差异分析、DID差异分析、事件研究法,对家族企业接收管理传承阶段展开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代际传承的共同管理阶段适当拉长有利于企业顺利传承;二代在接收管理阶段巩固控制权的计划与安排十分必要;二代接收管理之后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做出相应调整决策,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结论对其余家族企业顺利进行接收管理传承阶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企业绩效;天通股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5.054

1 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家族企业在体制夹缝中崛起成长,如今数量和实力上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民营企业的主导力量,在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家族企业必然面临的代际传承问题也愈发突出,影响家族企业发展的延续性。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即将面临或正经历代际传承的重要阶段,而如何有序实现权力的平稳过渡,完成代际传承成为一个难题,正如“富不过三代”表明的家族企业传承的不易。但是从当前已有研究来看,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相关文献并不多,未能很好的提出顺利传承的办法与策略。因此,本文以正面典型家族企业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通股份”)为例,将家族企业传承划分为“参与管理”、“共同管理”、“接收管理”,展开天通股份“接收管理”传承阶段前后的分析研究,为其余处于或即将进入接收管理阶段的家族企业提供借鉴。

2 公司概况与传承进程

天通股份是中国软磁行业的龙头企业,创办于1984年,是国内首家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具有典型代表性。公司前身是海宁电子元件厂,49岁的潘广通担任厂长,年仅21岁的长子潘建清任命为副厂长。

2001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创始人潘广通持股14.94%,担任企业董事长,其儿子潘建清持股14.14%,担任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

2008年3月潘广通病逝,潘建清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正式接管天通股份。

潘建清在潘广通病逝后,于2009年3月收购浙江天力工贸有限公司75%的股权,成为天通股份第一大股东,取得绝对控制权,天通股份控制权争夺随即告终。

3 传承前后投融资及分配行为的对比

天通股份自上市,就已经处于代际传承的“共同管理”阶段,直至2008年3月创始人潘广通不幸病逝,潘建清继任董事长,企业正式进入“接收管理”阶段。下面所有研究都基于2008年3月这个传承节点展开。分析时间跨度包括2001年至2015年,数据均来自年报手工整理。

3.1 企业主要经营方向对比分析

3.1.1 主营地区分析

天通股份主营业务收入金额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仅2012年有少许回落。天通股份在传承之前,主营收入中内销与外销比基本保持1:1,而传承之后,内销数明显超过外销,2015年内外销比超过4∶1,这说明潘建清在继任后有意识的将企业主战场往国内迁移,呈现一个“内主外辅”的状态,实施国际化战略。

3.1.2 主营产业分析

传承前后产业分布上主要有两点差异:第一,传承后企业放弃了原有的通信及设备制造产业,虽继续保留磁性材料制造、电子部件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及安装这三个产业,但侧重上有所改变,一开始以磁性材料制造产业一头独大,而后三个产业并重;第二,传承后企业增加了三个新的产业,分别是太阳能光伏产业、LED产业和蓝宝石产业。

3.2 研发

天通股份作为软磁业巨头,研发创新应是一大核心。从研发支出该项指标来看,传承前后研发的投入上存在明显差异,传承之前,研发支出金额较小,传承之后,研发支出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最高一年达到8000万之多,而最低年份也将近3000万。可见,潘建清相比一代更加重视创新研发。此外,根据年报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相关表述,潘建清在管理公司中表现出更强的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将创新研发提到公司发展的重要位置。

3.3 筹资

天通股份前后两代领导人相同点是都不偏好配股,上市以来,即使是2012年后天通股份出现多次亏损,数年无法弥补,企业也未通过配股的方式筹资。

两代领导人也存在差异,传承之前,天通股份增发主要以公开发行为主,其面向群体是所有大中小股东,往往更易引起股价波动,而传承之后,均是通过非公开方式特定增发,对象往往是看好上市公司前景的大股东,传递利好信号。

3.4 分红

企业分红数据前后对比来看,传承之前,企业每年均进行了红利分配,数额略有波动,企业较为重视对股东的回报,然而,传承后至今,企业一直没有进行分红,主要是因为接管传承后连年亏损,产生巨额负利润,以致近年虽扭转亏损局势,企业经历传承动荡后发展重新步入正轨,但仍就未能弥补亏损,也未对股东进行任何红利分配。

4 传承前后企业绩效的对比

4.1 财务绩效

本文通过适当选取相关指标进行DID行业差异分析,通过国泰安数据库获得天通和所在行业的2001年-2015年相關指标,接收管理前7年,后8年,做相关整理。

从均值上看,企业传承后,天通股份与行业平均相比,财务数据指标除资产负债率外都有所下降,企业整体财务绩效由之前的高于行业转而低于行业水平,呈现消极态势。

从中位数上看,企业传承后,天通股份各项指标大体趋势与均值数据无异,但是绝对值差异小于行业均值对比差异。

这说明在接收管理传承之后,无论是行业平均水平还是行业中位数水平上,企业自身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都下降了,企业财务绩效呈现明显下滑局势。

4.2 市场绩效

下面主要通过事件研究法,对天通股份传承进行相关研究。首先将事件日t0确定为3月4日公告潘广通逝世,潘建清继任董事长的当天。然后分别用短窗口事件研究法和长窗口事件研究法进行计算分析。

4.2.1 短窗口市场反应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本文确定用市场模型进行短窗口市场反应分析。数据选取天通股份事件日t0前后十个交易日(2月21日至3月13日,3月3日停牌)的日收益率和市场等权平均收益率进行计算处理。

从图1可知,天通股份在0个交易日之前,市场反应较为平稳,但是在0个交易日至1个交易日之间猛然向上反应,从1个交易日开始,市场对于天通股份这一传承信息作出连续向下的反应,1个交易日至7个交易日短短数日,就从接近0.08迅速下降至0.03左右。这说明,市场整体上在短期内对于天通股份传承后的市场预期是逐步消极向下的。

4.2.2 长窗口市场价值变化

本文选取天通股份传承时间2008年3月作为发生月份t0,向前取85个月,向后取93个月,事件窗口期从天通股份上市2001年1月到2015年12月,进行企业长窗口市场价值分析。

圖2 天通股份购买持有超额收益率折线图

从图2可知,在传承前15个月开始,天通股份购买持有超额收益率都在0上下细微浮动,从-15个月开始到发生传承,天通股份相对于市场的持有超额收益率明显呈现下降趋势,这很可能是市场接收到了天通股份创始人潘广通病况的消息而对企业预期下降导致的,在0个月至75个月,相比传承之前企业购买持有超额收益率是较低的,但基本稳定保持在一个波动区间内,而且在+7个月和+31个月有两次明显回升,这说明天通股份在该传承完成之后,其市场价值基本稳定,没有大的起伏。这得益于潘建清在继任前跟随父辈管理企业较长一段时间。

5 分析与评价

通过天通股份传承前后的数据对比,直观可见,企业在传承后,短期内市场反应是消极的,但长期来讲,天通股份的市场价值是提升的。财务绩效有所下滑很可能是金融危机和企业领导人更替双重影响结果,但幅度仍旧在合理范围内。此外,二代在接收管理传承阶段的事前、事中、事后都采取了相应策略稳定企业发展,比如接收管理阶段前,二代领导人潘建清相对尽早进入企业内部成为核心管理人物参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这段时间长达7年之久;传承过程中,潘建清一直保有维护家族企业的控制权意识,在一代领导人潘广通病逝之际,果断买进大股东浙江天力工贸有限公司75%的股份,避免了股权遗产划分带来的控制权争夺动荡;接收管理阶段之后,潘建清也及时对企业发展重要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包括主营业务地区和产业的转变、长期投资的进步扩大、研发投入的增加、具体筹资方式的选择、适时红利分配政策的调整、企业社会形象转变等等。

6 结论与启示

综上,天通股份代际传承中的接收管理阶段完成较为顺利,是家族企业传承的成功典范之一。分析该案例的同时,也给即将面临接收管理阶段的家族企业传承带来很多启示。具体汇总如下。

首先,家族企业共同管理阶段时间较长有利于顺利传承。家族企业的交接不仅是权利、财产、资金的交接,更是企业管理交接、企业文化的传承,这并不能够在短期内完成。所以,家族企业创始人有意识的提前带领二代继承人共同管理经营企业,并且逐步放权,是一个明智且必要的选择。

其次,接班人在传承期间应有忧患意识,提前做好巩固控制权的准备。家族企业传承之际是控制权最容易被争夺的时候,如何握住控制权,或者是迅速夺回控制权,都是二代继承人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难题。

最后,传承后二代接班人不可一味照搬上一代管理方式,应根据大环境的变化,保持市场敏感度,适时作出相应战略调整。随着时间推移,科技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人们的需求在以飞快的速度不断变化,资本也因此流向不同领域,只有保有市场敏感度,不断调整企业业务、企业管理,与时俱进的企业,其发展才能得到稳步延续。

本文采用单一案例研究,对典型家族企业天通股份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尽管选择的案例充分考虑了所选案例的代表性,但各个家族企业具体情况错综复杂,难以用天通股份单个案例研究,得出适用于所有家族企业接收管理传承的普适方法,因此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从单个家族企业的角度出发,天通股份的整个接收管理传承相对来说是非常成功的,无论是从财务数据硬性指标还是从市场反应和社会效益上看,天通股份都具有值得肯定的研究价值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陆正飞,朱凯,童盼.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0.

[2]汪祥耀,金一禾.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及二代推动战略转型的绩效研究[J].财经论丛,2015.(11).

[3]彭白颖.上市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与企业绩效[J].财会月刊,2013.10.

[4]陈凌,王萌,朱建安.家族企业的现代转型[J].浙江经济,2012(08).

猜你喜欢
企业绩效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其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探讨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家族企业价值传承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传·承
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风险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