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教学的立足“点”
——以“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一课为例

2017-10-14 07:40诸伟娟嵊州市马寅初初级中学浙江嵊州311224400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纬线经线学情

诸伟娟(嵊州市马寅初初级中学,浙江嵊州 31122440000)

关注学情:教学的立足“点”
——以“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一课为例

诸伟娟(嵊州市马寅初初级中学,浙江嵊州 31122440000)

历史与社会课要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就必须以生为本,把关注学情作为立足点。教师要善于以学定教,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思维特点和学习细节等,从而触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学情;教学;立足点

笔者曾经参加了由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活动,舟山名师倪燕儿老师执教的“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一课,深深吸引了学生和听课教师,博得大家的掌声。课后好评如潮: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流程和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笔者觉得这堂课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关注学情,以学生生活为本开展教学。下面结合倪老师的“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案例,从困惑点、着眼点、核心点、发展点等几个“点”谈谈对学情的分析与关注。

一、发现困惑点——关注旧知,激发求证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说,现代学习观就是人们用他们已知道的和相信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初期的理解对概念和信息的整合具有重大影响。有时候这些理解是正确的,提供了建构新知识的基础,但有时又是不正确的,教师要善于让学生的困惑呈现出来。[1]

倪老师在本课导入环节便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地球仪上有经纬网、地轴,那么地球上有这些地理事物吗?请学生实事求是回答:手掌张开表示有,握紧拳头表示没有。(笔者进行课堂观察发现居然有好些学生认为是有的)

(2)在学习经线和纬线时,教师出示了地球仪。事先在经线上标注数字1、纬线上标注数字2,然后问学生:你认为1和2哪条是经线,哪条是纬线?请学生举手,经线用手指数1表示,纬线用手指数2表示。(笔者进行课堂观察发现有学生就认为1是纬线、2是经线)

(3)如何切出最长的纬线,它是什么形状?你能切出多少条纬线?学生回答有的说6条、有的说12条、有的说无数条。老师请学生一一说明理由。

倪老师设计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低端,也是许多教师觉得学生应该已经知道没有必要再问的问题,但上述问题的设计恰恰避免了许多教师在学情分析中常犯的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错误。倪老师通过调查,发现了学生的问题,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初期理解,并让学生呈现了自己错误的理解和解释,呈现了学生之间有矛盾和冲突的观点。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求证的强烈欲望。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从被动变成主动,并且由于呈现过自己的错误,知道了自己为什么错,对知识的掌握就更加清晰深刻。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usubel)在其名著《教育心理学》中写道:“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自己认为浅显易懂的知识就忽略学生的感受,要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想法。即使有时看来是非常粗浅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问题,教师也一定要蹲下身来,耐心倾听学生的诉求,以真实了解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

二、抓住着眼点——关注生活,水到渠成

历史与社会教学应该着眼于生活,只有源于生活实际的体验,学生才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接知如接枝”,就是对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精辟阐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和利用,精选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素材,对解决疑难困惑具有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我们的课堂要突出体现生活,在生活化的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切西瓜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多见的生活情境。在学习纬线这一概念时,倪老师出示三张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判断哪种切法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以此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得出纬线的概念。

图1 (√)

图2 (√)

图3 (×)

同样,在学习经线这一概念时,教师也出示三张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判断哪种切法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再引导学生得出经线的概念。

图1 (√)

图2 (×)

图3 (×)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使经线和纬线的概念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轻松自如。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再来开展北极点、南极点、北纬和南纬度数分布规律的教学。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出相应的知识,理解“北增北纬、南增南纬”这些本来教学上的难点,使教学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生活化往往能使教学更有效。

三、把握核心点——关注思维,整合创新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的源泉。有思维含量的教学才是有厚度的教学,使学习者怦然心动。七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其理性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中。

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如对经线和纬线的理解、经度和纬度、东经和西经、东西半球、南纬、北纬、南北半球的判断等,既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也是历史与社会学习的起点,所以也是重点。学习这板块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理解了,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倪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序、教材的知识序,有机整合创新,形成教师的教学序。

如在学习纬线时,倪老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纬线?找出错误的切法(见上述图)。如何切出纬线?它是什么形状?若不断往北(或往南)切地球“西瓜”,你能切出多少条纬线?这些纬线的形状和度数会有什么变化?(学生探索后,教师借助学生切西瓜的生活经验,用微视频播放)

问题设计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到“怎么做”层层深入,从对知识的理解再到知识应用,由已知的知识再到未知的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老师学,学得轻松、学得有味。

另外,在引导学生步步推进,得出结论的同时,倪老师还设计了结构式板书来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上述板书把经纬度的判读、南北半球的判断这些难点,特别是东西半球的区分和东西经的区分这两个易混淆点直观呈现之后,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

四、寻找发展点——关注细节,及时巩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即时表现进行教学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特别灵活的。教师在教学中所看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关注、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观察了解学生的发展,关注学习细节。

在本课教学中,倪老师在学生学完纬线的知识后,出示了一些练习题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自测:纬线知多少?

要求:请给小明批改书本53页作业。

(1)不同的纬线相比较,它们的长度相同吗?(全都不相同)

(2)纬线与经线有着怎样的关系?(垂直关系)

(3)地球仪上的纬度是怎样排列的?(以赤道0°为界向南、向北不断增大到180°)

(4)北纬与南纬是以哪条纬线为起点划分的?(赤道)

(5)北半球与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让学生1分钟批改完成,小白板展示自己的答案。一位同学的答案是:×√×√√

这位学生的答案是全对的,但倪老师没有马上让学生坐下,而是进行追问:第(3)题为什么是错的呢?学生解释说:应该是以赤道为界向东、向西不断增大到180度。学生看似做对了,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倪老师的适时追问,及时发现了学生的错误,运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一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从而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了经纬线的知识。学生的学习错误反映了他们的认知特点与思维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具有重要的资源性价值,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必能进一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2]

总之,要贯彻“以学定教”的理念,真正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出发点去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时刻关注“学情”。如果教师能充分了解、把握学情开展教学,教学就会有的放矢;学生就会全身心投入,学得有效有味,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理念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当然学情内容非常广泛,本文仅从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与关注,但希望能抛砖引玉。

[1] 戈一平,徐承博,陈宇卿.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63-64.

[2] 马文杰,鲍建生.“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3(9):54.

猜你喜欢
纬线经线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高考地理中关于日期比例问题计算的探讨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艺术:北纬30度》神奇纬线 串起文明起源
“经线(子午线)”“纬线”“经度”“纬度”探源お
立井平衡钢丝绳使用寿命分析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复合管注塑机自动检测装置应用
谈“日期图”的判读分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