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菲
【摘 要】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全国各地区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进度也不统一,致使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建立不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绩效管理队伍专业性普遍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和约束力。本文就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建议,以期能改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管理机制;管理意识;管理队伍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将绩效目标设定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纳入预算资金编制、执行、监督考核全过程的综合系统。预算绩效管理强调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效率和提供公务服务的质量与成本,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改变长期以来预算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重分配轻效果”问题,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和行政工作效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
1.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建立不完善
(1)预算绩效管理尚未与政府绩效管理有机融合。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预算绩效管理涉及到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委监察、审计、人事、编办及财政等多个党政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然而目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基本上还是由财政部门独自推进,政府高层层面和其他监督职能部门介入的比较少。有部分部门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预算资金按照规定合理合法使用就行,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如何不曾关注。
(2)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单位的目标规划相脱节。目前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本部门预算时,对资金使用额度的确定没有考虑本单位的目标规划和工作任务,造成预算资金安排与实际资金需求有出入、预算资金成本和产出效益不匹配的现象,导致各基层业务部门产生“批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的想法,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
(3)绩效评价信息缺乏公开透明的监督。公开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客观公正的应用。有的单位出现绩效评价结果不理想的情况,便会通过找领导、找上级的方式向财政部门施压,干扰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应用和执行,使得预算绩效评价失去了客观性和科学性;有的单位虽然有公开机制,但是预算绩效评价信息公开时间较为滞后,没有及时在本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公开,导致预算绩效的公开性、公平性和透明性大打折扣。
2.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预算绩效理念,将大部分精力放在预算编制上,不注重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只负责把钱花完,支出具有盲目性,因此造成了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如: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与财务人员认为专项资金就是领导专项,如何使用都是由领导拍板决定,没必要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还有部分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认识不清晰,对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存在被动应付、盲目接受的态度和行为,甚至存在抵触和厌烦的情绪;还有的单位即使进行了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也仅局限于对预算执行完成情况的评价,对于预算执行的效果没有考量,造成经费使用紧张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并存的局面,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3.预算绩效管理队伍专业性普遍不高
从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各级人员及参与绩效评价的第三方人员是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因此这部分人员的专业知识、评价经验、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直接影响着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目前这部分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绩效评价经验不足的问题,另外参与绩效评价的第三方评价力量来源过于单一,行业涉及不够广泛,目前基本上仅吸纳了会计师事务所来参与绩效评价,这些直接影响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加強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措施
1.完善管理机制,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1)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与政府绩效管理的融合
①建立政府统一领导,财政牵头,预算单位实施,纪检、监察和审计等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相互配合、整体协调”的工作机制。理清职责,明确职权,落实责任,提升政府对预算资金使用结果的关注,提高政府的决策、管理水平。②建立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行政问责机制。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及预算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的重要依据。
(2)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的有机结合
①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并与预算编制系统互联互通,使预算绩效目标编制与部门预算资金编制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本着“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申请预算时要依据其法律赋予的职能和职责,设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具体绩效目标,准确计算达到目标所需的预算资金,力求避免浪费和经费紧张;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目标的审核,对绩效目标审核不合格的退回部门修改、完善,符合要求的方能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探索在一些项目工程期限较长且占比较大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改变预算编制方法,由原先的零基预算编制方法改为滚动预算编制方法,并试着探索中长期财政规划预算编制与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有机融合的模式。②建立“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预算绩效评价制度。每年的预算资金支出安排要与资金使用取得的产出和成效挂钩,上一的年度表现会直接影响下一年度的预算资金安排。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可在安排该项目后续资金时给予优先考虑。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可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同时对其以后年度的预算资金安排进行相应减少。
(3)建立预算绩效信息公开监督机制endprint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将预算绩效信息通过公告板、政务信息网、报刊杂志等媒体在规定时间及时对内、对外公开发布,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预算绩效信息的适时适度公开,能使各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本单位职工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有利于各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其中要加大社会公众对政府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的力度,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预算督促和预算编制,使预算部门主动接受社会民众监督,增强社会责任感。
2.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提是观念的转变和绩效氛围的形成。
(1)广泛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知识。由于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因此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提高思想认识,扩大舆论宣传。具体可以充分开展理论研讨班、业务培训班等方式对预算绩效管理知识进行有效宣传,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强化责任和效率意识;利用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使预算绩效理念深入人心。
(2)通过主动服务,电话答疑、上门指导等措施,着力解决行政事业单位想干不会干的问题,有效促进预算单位绩效管理意识的树立。
(3)建立预算绩效信息共享机制,依靠现代化管理手段在网上开辟“预算绩效管理”信息专栏,将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和办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他地区和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交流与借鉴。
3.加大组织培训力度,提升预算绩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1)对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建立培训与考核制度
①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对从事预算绩效管理的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掌握履职尽责所必备的知识,成为专业性强、胜任本职工作的预算绩效管理专业人员。②开展专题培训。根据新政策和新形势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的安排预算绩效管理业务的专题培训,使预算绩效管理人员能扎实的掌握最新的绩效管理理论和理念。③适度组织外地学习。组织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去其他地区进行学习和培训,从实践中学习借鉴先进的预算绩效管理经验和做法。鼓励绩效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将参加培训的情况纳入职称评审的继续教育记录中。④对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建立考核机制。主要考核领导重视程度、机构设置和人员落实、配套制度建设、评价工作实施、评价资料及信息报送、调查研究、评价结果应用、绩效信息公开、合理化建议等情况,评选出一定数额的先进个人进行奖励,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个人晋升提拔、職称聘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2)扩大参与绩效评价第三方力量的范围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标、个人报名、组织推荐等形式,建立中介机构库、专家学者库、监督指导库等第三方机制,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公信力和权威性。①中介机构库。建立符合绩效管理工作需求的中介机构库,如各种专业性很强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行业咨询等机构,并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引导和管理。②专家学者库。专家学者库的建立要涵盖不同领域和行业,并按照优胜劣汰原则进行及时更新与补充。③监督指导库。建立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社会群众代表广泛参与的监督指导人员库。
参考文献:
[1]李平.中期财政规划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2016(6):92-94.
[2]张苏安.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机制的思考[J].中国财政,2015(15):28-29.
[3]程瑜.激励与约束:中国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创新路径[J].财政研究,2014(9):5-8.
[4]李云峰.基于信息公开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50):93-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