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瑞谦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考试是学生的关卡。无论是学习动机过强还是学习动机缺乏,都会降低学习效率,甚至还可能导致心理的困惑和生理的不适。
有一天,小辉向我讲述了他的困惑:“初一初二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维持在中等水平。到了初三,我想考入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因此,我开始非常努力地做题、看书,查漏补缺。虽然每天学习的时间增加了很多,但成绩却并没有按照预期的那样明显提升,反而其他方面出现了明显变化,比如身体频繁酸痛、无力,精神恍惚、萎靡不振,睡眠质量差,思维迟钝,视力下降。由于成绩一直没有明显提高,我以为是自己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还不够多,于是我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用于学习,给自己布置更多的学习任务。但是,这种调整并未给成绩带来改善,反而使我的成绩越来越差。而且,本来关系很好的朋友们,也因为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而疏远。我付出了这么多,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问1
翟老师,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呢?
答
小辉,做一件事要想取得成功,努力当然很重要。但是过度努力,却往往使自己与目标背道而驰。当我们非常努力地想要实现一个目标时,我们会变得高度紧张,同时投入全部的精力。我们不允许自己出现错误,因为错误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失败。而对失败的强烈恐惧,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紧张。强度更高的紧张感会让我们更容易犯错,新的错误又会让我们更加紧张……从而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而你现在就是陷入了学习动机过强造成的恶性循环。要知道,学习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打磨,需要学生们不断地在各个学科之间灵活跳转。所以,你这样高强度、高负荷的过度努力学习没有得到任何成效。
问2
翟老师,学习动机过强是如何形成的呢?面对升学压力,为什么有些同学会过度努力,而另外一些同学却能够坦然处之呢?
答
动机,作为个体行为的内部动力,是个体因素和周围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对升学压力,大家之所以有不同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与个体拥有的选项数量有关。坦然面对升学压力的学生,虽然也希望能够考入理想的学校,但是他们也能够接受进入不那么理想的学校,或者参加工作,或者复读。而如果只有一个选项,那么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破釜沉舟,付出全部的努力。
第二,与个体面对失败的态度有关。童年时期,如果犯错后常常将注意力放在自责和被父母惩罚的恐惧上,那么长大之后再次犯错时,以往的糟糕体验会被唤醒。对失败的强烈恐惧,使这部分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容易过分努力。而坦然面对压力的那部分学生,虽然也会犯错,被父母批评惩罚,但他们更能理解父母,知道惩罚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是爱的体现。错误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长大后,他们虽然也讨厌失败,但更能坦然面对挑战。
第三,与个体所获得的支持力度有关。备考之路,来自家庭的支持很重要。但有些家长在提供支持的同时,经常把过多的压力施加到子女身上,比如抱怨孩子不懂事、不懂感恩,不断激发孩子的内疚感和负罪感。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恰当的动机强度,而表现出过分努力。相反,坦然面对学习挑战的那部分学生,则很少遭受家庭压力的冲击。他们的父母尊重子女的自主权,不干涉其学习;尊重孩子的人生发展,不把自己的偏好和未来的家庭重担强加在孩子身上。氛围相对轻松,自然容易坦然应对。
问3
翟老师,如何保持合适强度的学习动机呢?
答
第一,根据自己在一次次“学习—考试”过程中的表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确立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并制订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学习计划。
第二,通過与家人或朋友沟通,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你可以告诉他们:“当我有某种行为表现的时候,我的想法和感受是……在那个时候,你们……会让我更加难受。我希望你们……因为那样对我会比较有帮助。”同时,试着询问对方行为背后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加理解对方,将那些因沟通不畅产生的压力,转化为自己学习上的助力。
第三,不断提醒自己—紧张焦虑是正常的,但过度焦虑带来的过度努力并不能够使成绩提高。对犯错持包容态度,要明白,犯错后一味地后悔、自责只会让心情更加糟糕,找到错误的原因进行改正,并吸取经验和教训,才是有建设性的做法。
学习动机过强,从学习态度上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从身心健康角度和学习效果来看,这么做不仅容易身心疲惫,而且学习效果也是事与愿违。但是,学习动机过低,得过且过,失去斗志,同样也是要不得的。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与任务相匹配的合理强度的动机,才是明智的选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