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捷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23.119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患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如何。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患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72例,对这些患者都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诊治方法。观察这些患者手术前后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对这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 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后,有68例(94.4%)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狭窄解除,有2例(5.6%)患者转为轻度狭窄;这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4±2.9)分也低于手术前的评分(24.5±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回访这些患者,都没有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状况的复发。结论 结合患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对他们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能够控制并改善患者的病情,预防患者疾病的复发。
[关键词] 急性脑分水岭梗死;血管内介入;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8(b)-0119-03
Clinical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Acute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HEN Ji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Fujian Provincial Jinshan Hospital,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28 China
[Abstracts]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adopted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The carotid stenosis in these patients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s were scored in these patients.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the stenosis of 68 cases(94.4%) of acute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relieved, 2 cases(5.6%) of patients turned into mild stenosis; postoperative neurological deficit of these patients was (10.4±2.9)points, lower than the preoperative score of (24.5±5.3)point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 year later, none of these patients had a recurrence of acute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in the follow-up.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the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can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state of illness and 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Clinical efficacy
腦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SI)也被称作边缘带的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也就是在脑内相邻动脉的供血区域之间的边缘部位出现的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1]。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依据梗死地方的不一样,具体在临床上的表现也不一样,发病最多的部位主要是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之间,然后是大脑前、中动脉之间,大脑前、中、后动脉之间,还有就是梗死也会发生在小脑交界区。大致来说分为3种类型,①皮质下型,②皮质前型,③皮质后型。随着今年临床上介入治疗的技术发展,更多的脑分水梗死患者都开始选择使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疾病。该次研究方便选取了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72例,来分析血管内介入疗法对此病的诊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就诊的患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72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在46~69岁之间,平均(59.4±6.9)岁;其中皮质下型的是12例,皮质前型的是50例,皮质后型的是10例;在临床表现上,运动型失语的12例,精神障碍的10例,智能障碍的8例,精神障碍并智能障碍的9例,中枢神经性偏瘫25例,偏瘫并语言障碍的8例。每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上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对全部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采用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在进行此DSA检查的前3 d,所有患者都要服用75 mg/d的氯呲格雷和150 mg的阿司匹林。在诊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幕上脑血流因责任病变血管影响发生的变化,重点观测血管内介入的路径,测量出狭窄动脉的狭窄程度。
1.2.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都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首先,对患者实行局部麻醉,然后对患者全身实行肝素化,具体是用Seldmger股动脉插管技术从右侧股动脉穿刺过去,然后将6 F或者8 F动脉鞘放置进去[2]。用泥鳅导丝将6 F导引导丝引领到狭窄部近心端,然后放置下来。然后再根据诊断时对血管的测量得出的数据,用路径图引导,在病变远心端颈内动脉内放入远端保护栓塞装置,然后把适宜的自膨式支架按照远端保护栓塞装置的导丝方向放到病变血管的部位,明确放置部位后,要小心翼翼精准地把支架放进去。手术后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部的消毒包扎,带鞘的话要送到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观察,等到ACT小于180 s之后再拔出动脉鞘,然后再进行消毒包扎,之后的5 d内都要给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手术之后的6个月内都要给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服用75 mg/d的氯呲格雷和150 mg/d的阿司匹林。
1.3 评价标准
依照北美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实验标准来判断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狭窄程度,0%~29%归为轻度狭窄,30%~69%归为中度狭窄,70%~100%归为重度狭窄[3]。手术前以及手术后3个月在对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回访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来评价术前术后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神经性功能缺损情况月严重,神经性功能缺损评分就越高[4]。
1.4 统计方法
对所有的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n(%)]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诊断结果
对全部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后,就责任血管的位置来说,有22例患者为颈总动脉,有22例患者为颈内动脉,有14例患者为颈动脉窦部,有14例患者为颈浅动脉。就发病血管的方位来说,发病位置在左侧的为28例患者,发病位置在右侧的为44例患者。就狭窄血管狭窄程度来说,狭窄程度是中度的是22例患者,狭窄程度为重度的是50例患者。见表1。
2.2 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治疗结果
全部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经过手术,都成功的将支架放入到发病责任血管内,成功率达到了100.00%。具体来说,有68例患者的颈动脉狭窄解除,有4例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情况转变为轻度狭窄。总的来说,这些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治疗后的颈动脉狭窄情况较治疗之前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
在手术前对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前这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4.5±5.3)分。在手术之后3个月对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进行回访,结果显示这些患者手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4±2.9)分。两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手术后3个月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手术之前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病部位通常发生在大脑的中动脉和后动脉之间的边缘地带,有时候也会发生在大脑前动脉和中动脉之间的边缘地带以及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之间的边缘地带,只有比较少的几率会发生在基底节、侧脑室胖白质和小脑之间[5]。最近这几年来,CT、MRI、DSA等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这些技术水平的提高为诊断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提供了便利的检查工具,可以帮助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更好治愈。DSA检查技术可以详细地观察到颈内动脉或者其他脑内动脉里面是否出现闭塞情况以及动脉的狭窄情况,一般来说临床上诊断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疾病用DSA检查技术的较多。李冬霞等人[6]在对血管内介入疗法治愈急性分水岭疾病的研究中得到实验数据显示,实施手术后颈动脉狭窄解除率为96.6%。在该次研究中,发现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经过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后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情况都有明显的改善,有68例(94.4%)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狭窄解除,有2例(5.6%)患者转为轻度狭窄;这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4±2.9)分也低于手术前的评分(24.5±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后回访中也没有发现有患者出现疾病复发状况或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情况。由此可知,对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治疗疾病,在严格按照手术标准执行手术的前提下,可以治愈患者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这与李东霞等人[6]论证的观点一致。
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病原理非常复杂,目前来说,尚且没有给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做定论[7]。该文认为,脑内循环灌注压不足是颈动脉系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低血压导致的动脉闭塞以及狭窄也会使得脑内循环灌注压不足出现。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或者心源性血栓会导致脑血管栓子栓塞发生。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是介于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医疗方法[8],隨着导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就凸显出了其风险小、创伤小、操作简单,治疗用时短的优点。开始凭借着该技术的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由该次研究可以证明,血管内介入治疗在结合患者自身身体状况下,用多种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
综上所述,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医治急性脑分水岭梗死,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各大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鹏.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18例临床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2016(20):72-73.
[2] 陈峰,俞菲菲,苗顺,等.分析脑血管介入治疗在脑分水岭梗死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5(11):154-155.
[3] 翟羽佳.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8):2480-2481.
[4] 王洪亮.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32):141.
[5] 胡华林.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5):124-125.
[6] 李冬霞,路丕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40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9):1165-1166.
[7] 徐双荣,丁翠兰,刘绍芳,等.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9):72-74.
[8] 帅杰,刘勇,李黔宁,等.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5):1601-1604.
(收稿日期:201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