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10-12 06:10:48方达辉福建省漳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福建漳州363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8期
关键词:管径符合率螺旋

方达辉 福建省漳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福建 漳州 36300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方达辉 福建省漳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福建 漳州 36300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腹部肿块性疾病144例。结果:恶性肿瘤84例,良性50例,交界性10例。有CT血管成像资料定位诊断率91.0%高于无资料诊断77.8%。有CT血管成像资料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94.7%、98.0%、95.8%高于无CT血管成像资料诊断85.1%、80.0%、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CT血管成像资料分期符合率83.3%(120/144),高于无血管成像资料70.8%(10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供血动脉比重4.3%低于良性者64.0%,恶性与交界性1支供血动脉且异常增粗59.6%、2支供血动脉比重10.6%高于良性病灶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支供应动脉且管径正常恶性与交界性病灶BF、BV、MTT、PS高于良性病灶管径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提高定位、定性诊断效率。

腹部肿瘤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诊断

腹部脏器众多,包括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已被发现的肿瘤超过300种。血管成像是诊断腹部肿瘤的重要方法,多层螺旋CT通过“体素各向贴同性”采集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病灶与血管之间的关系,对腹部进行大范围、快速扫描,诊断效率高,同时具有无创、价格低、三维图形可任意角度观察等优势[1]。2014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腹部肿块性疾病144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腹部肿块性病例入组。纳入标准:①腹部CT平扫、超声检查、触诊等途径发现腹部肿块;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最终采用手术、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入选对象144例,其中胃肠道42例、子宫39例、卵巢35例、腹膜后16例、腹膜腔7例、泌尿系统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在检查前详细的排查是否存在CT检查禁忌症,如幽闭恐惧症、造影剂过敏等。检查前,需要进行屏气训练,以配合CT检查,减少呼吸伪影,提高检查的质量。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需要先控制治疗,检查前空腹,禁食水4~6h,若心率不达标,则需要口服地西泮5mg。进行碘试验,剔除碘过敏者。穿宽松的衣物,医嘱患者检查时避免出现吞咽、体动等情况,平心静气,CT检查非常安全,患者无需过分的担忧。因时间跨度较长,患者CT检查后,包括飞利浦16层CT以及32层CT。检查的范围在膈肌顶至耻骨联合下缘。16层螺旋CT,准直0.75mm螺距0.938,管电流250mAs,管电压120kV。造影剂选择优维显造影剂(370mgI/mL,用量按照1.5mL/kg计算,单次不超过100mL),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经肘部前静,速度4.0~4.5mL/s。注射完毕后,相同速度注射生理盐水40mL,若无恶心等不良反应,开始检查。注射25s、70s、180s,对目标区域进行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T容积检查,部分患者主动触发扫描,触发阈值80HU,扫描时间4~5s。图像后处理采用Release V4.0.2.145,重建腹部以及盆腔动漫血管。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整理资料,将包含血管成像的资料先交给2名医师分别独立诊断,不同意见协商解决,然后在增加血管成像的资料,再次分别独立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

1.3 观察指标

肿瘤定位诊断符合率,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血管成像对肿瘤供血动脉显示情况,不同类型的肿瘤供血动脉显示情况。检出1支供血动脉且管径正常的良性、恶性与交界性肿瘤组织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灌注参数指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ena±SD)符号(±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诊断符合率、定性诊断效率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方法诊断效率

144例肿块,其中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84例,良性50例,交界性10例。有CT血管成像资料定位诊断率高于无资料诊断。有CT血管成像资料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高于无CT血管成像资料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有CT血管成像资料分期符合率83.3%(120/144),高于无血管成像资料70.8%(10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管显示情况

恶性与交界性肿瘤0支4例、1支78例(正常22例、异常增粗56例)、2支10例、3支及以上2例,良性病灶则为32、18(18、0)、0、0例。无供血动脉比重4.3%低于良性者64.0%,恶性与交界性1支供血动脉且异常增粗59.6%、2支供血动脉比重10.6%高于良性病灶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1支供应动脉且管径正常病灶灌注参数

1支供应动脉且管径正常恶性与交界性病灶BF、BV、MTT、PS 分 别 为(32.5±12.6)mL/(min×100g)、(5.3±1.3)mL/100g、(14.4±7.1)s、(17.4±5.1)mL/min/100g,高于良性病灶管径正常者(21.46±5.7)mL/min/100g、(4.1±0.8)mL/100g、(10.6±2.9)s、(10.2±2.6)mL/(min×1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有无CT血管成像资料定位与定性诊断结果对比

3. 讨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技术已基本成熟,开始向传统的血管检查“金标准”挑战。但MSCTA有以下技术要求:①多层螺旋CT,阵列16排及以上;②X射线球管旋转速度完成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亚秒级,准直器宽度<1.0mm,能够智能过滤球馆涉管射线,自动设置技术;③靶血管对比剂浓度实时跟踪自动触发扫描,Z轴向大范围快速容积扫描;④强大的后处理技术,能够有效的去除噪声的影响[2]。

从本次研究来看,MSCTA不仅可提高定位诊断效率,还可提高定性诊断效率。有CT血管成像资料定位诊断率91.0%高于无资料诊断77.8%(P<0.05)。这与MSCTA能够较容易的通过供血动脉定位有关[3]。与此同时,MSCTA还能够提高定性诊断效用,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94.7%、98.0%、95.8%高于无MSCTA诊断85.1%、80.0%、83.1%(P<0.05)。MSTA能够通过重建肿瘤的供血动脉,通过分析肿瘤供血动脉调速、是否存在异常扩增粗情况、病灶与血管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供血动脉的生长包括支数、管径、走形与肿瘤的类型关系密切。MSCTA为一次性成像,能够反映瞬间血流状态,尽管不能反映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但是能够有效的减少伪影,更侵袭的判断血管的分支、走形。不排除今后研发出根据血管结构特征,辅助定性诊断的智能工具。

采用MSCTA辅助诊断,仍不可避免存在误漏诊,研究中1支供应动脉且管径正常恶性与交界性病灶BF、BV、MTT、PS高于良性病灶管径正常者(P<0.05),而前文提到MSCTA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更高。误漏诊主要为无供血动脉的血管,此类病灶也无法进行灌注增强,病灶体积相对更小,容易误漏诊[4]。

MSCTA也存在局限性,有报道显示其对腹膜后肿瘤的供血动脉显示较差,这可能与该区域的主动脉支管径较细小,重建分辨难度较大有关。管径越小,血流量、血容量越小,其中含有的非离子碘含量越少,成像质量越差。对于那些分支比较细小的病灶,采用MSCTA可能难以满足需求。MSCTA辅助血管成像,用于解剖结构分析,对于精准手术具有重要意义[5]。

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提高定位、定性诊断效率,但对于管径较小的分支上肿瘤供应动脉显示效果不佳。

[1] 高婷,李超,梁锌,等.中国癌症流行的国际比较[J].中国肿瘤,2016,25(6):409-411.

[2] 张磊,赵旭,商利明.64 排螺旋 CT 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4):123-124.

[3] 葛涌钱,周学军,包雪平,等.不同管电压对下肢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5(4):291-294.

[4] 孙建梅.CT 血管成像检出内脏动脉瘤的分布及特征[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7,23(1):64-66.

[5] 胡海菁,徐新超,张奕昭.MSCTA 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及可切除性的评估[J].罕少疾病杂志,2012,19(4):38-41.

1006-6586(2017)18-0079-02

R730.44

A

2017-06-13

方达辉,主治医生,研究方向:胸腹部CT、MR诊断。

猜你喜欢
管径符合率螺旋
大管径预微导纠偏防护窗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旋风“螺旋丸”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螺旋变变变
寒区某水电站大管径PCCP管施工过程
拓扑缺陷对Armchair型小管径多壁碳纳米管输运性质的影响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