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椭圆问题的三个模型、两个意识、一个公式

2017-10-11 20:28郎砺志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7期

郎砺志

摘要:本文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大量习题,提炼出椭圆问题的三种解题模型,两个解题意识,推导出一个常用的解题公式,并引导读者可以将类似的结果推广到双曲线和圆中,从某种程度上形成系统化的圆锥曲线知识,启发读者背诵进而在解题中灵活使用,从而提高读者解决圆锥曲线客观试题的能力。

关键词:焦点三角形;顶点三角形;离心率;中点弦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35-02

圆锥曲线和函数的导数是广大高中同学公认的难点,尤其是圆锥曲线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针对圆锥曲线的离心率问题,从大量习题中找寻些许共性,试图帮助同学们找到解决离心率问题的钥匙。

模型1.焦点三角形

设椭圆方程为x2a2+y2b2=1(a>b>0),F1,F2是其左右焦点,F1(-c,0),F2(c,0),c2=a2+b2,P为此椭圆上任意一点,若P,F1,F2不共线,则称ΔPF1F2为此椭圆的一个焦点三角形,它拥有面的基本性质:

(1)ΔPF1F2的周长为2a+2c;

(2)SΔPF1F2=c|yp|=12PF1gPF2sinθ=b2tanθ2;

(3)离心率e=sinθsinα+sinβ;

(4)cosθ≥1-2e2

下面是关于(3)(4)的简证:

(3)的证明:e=2c2a=F1F2PF1+PF2=sinθsinα+sinβ(正弦定理)

(4)的证明:cosθ=PF12+PF22-F1F222PF1PF2=(PF1+PF2)2-2PF1PF2-F1F222PF1PF2=4a2-4c22PF1PF2-1≥4a2-4c22(PF1+PF22)2-1=4a2-4c22a2-1=1-2e2(PF1=PF2=a時取等号)

模型2.顶点三角形

设椭圆方程为x2a2+y2b2=1(a>b>0)如图所示,称ΔPA1A2为此椭圆的一个顶点三角形则:KPA1gKPA2=-b2a2

证明:设P(x0,y0)是此椭圆上任意一点(异于A1A2), A1(-a,0),A2(a,0)

KPA1gKPA2=y0x0-agy0x0+a=y0x02-a2

而x02a2+y02b2=1,∴y02=b2(1-x02a2)=b2(a2-x02)a2代入上式可得:KPA1gKPA2=-b2a2

此结论可以推广如下:

设椭圆方程为x2a2+y2b2=1(a>b>0)如图所示,若AB连线经过原点,P为椭圆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总有KPAgKPB=-b2a2.

下面证明一下上面这个结论,

引理(中点弦公式)设M(x0,y0)为椭圆x2a2+y2b2=1弦AP(AP不平行y轴)的中点,则有:KAP·KOM=-b2a2.

证明:设A(x1,y1),P(x2,y2),则有KAP=y1-y2x1-x2,x12a2+y12b2=1x22a2+y22b2=1

两式相减得:x12-x22a2+y12-y22b2=0整理得:y12-y22x12-x22=-b2a2,即(y1+y2)(y1-y2)(x1+x2)(x1-x2)=-b2a2,因为M(x0,y0)是弦AP的中点,所以KOM=y0x0=2x02y0=y1+y2x1+x2,所以KAP·KOM=-b2a2

由于B与A关于原点对称,利用中位线定理,可以获得上面的结论。

模型3.平行四边形模型

如图,设椭圆方程为x2a2+y2b2=1(a>b>0),F1,F2是其左右焦点,直线AB过原点,则四边形AF1BF2是平行四边形(利用椭圆的中心对称性很容易证明)

下面结合例题来谈谈解椭圆问题的两大意识。

【例1】椭圆C:x29+y24=1,点M与C的焦点不重合,若M关于C的焦点的对称点分别是A,B,线段MN的中点在C上,则|AN|+|BN|=________。

解析:如图,本题题干咋一看十分棘手,因为题中的许多点都不一定在椭圆上,但仔细分析,出现了许多中点,所以我们使用一个基本原则:

中点中位线原则,事实上,|AN|+|BN|=2(|IF1|+|IF2|)=4a=12.

【例2】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左焦点为F,C与过原点的直线相交于A,B两点,连结AF,BF,若|AB|=10,|BF|=8,cos∠ABF=45,则C的离心率为______。

解析:本题中的题干叙述与其他题的显著不同是没有涉及右焦点,所以解题时需要明确另一个解题意识:双焦点同现原则,事实上,设F2为椭圆的右焦点,结合余弦定理可知|BF|=6,因此四边形AFBF2是矩形,由矩形的性质,2c=|F1F2|=|AB|=10,2a=|AF|+|AF2|=|AF|+|BF|=14,e=2c2a=57.

从大量习题中提炼出来的三模型,二意识,一公式在实践的检验中颇有建树,未来还有两个提升能力的方向:一.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识别三种模型,贯彻解题意识和使用重要公式;二.将本文的主要内容推广到圆和双曲线上,同时继续探究焦点在 轴时的情况,如果能够独立完成上述两个问题,那么你的解题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突破,所谓高中数学的难点就不再是难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