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晖,李琳,司娜,高谦,李鹏霖,王璐璐,尹长恒
(衡水市人民医院,河北衡水05300)
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脊神经背根脉冲射频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观察
徐晖,李琳,司娜,高谦,李鹏霖,王璐璐,尹长恒
(衡水市人民医院,河北衡水05300)
目的观察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脊神经背根脉冲射频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口服加巴喷丁并行硬膜外神经阻滞,观察组加用脊神经背根脉冲射频。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焦虑、抑郁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VAS及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VAS及SDS、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及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低于对照组的77.14%(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脊神经背根脉冲射频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减轻患者疼痛,间接改善其不良情绪,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硬膜外神经阻滞;脊神经背根脉冲射频;加巴喷丁;焦虑;抑郁;老年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发于免疫低下及老年人群中,患者因受疼痛困扰而多伴失眠和焦虑或抑郁症状[1]。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严重性及复杂性越来越突出,临床如何更快、更好地消除疼痛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及难点问题[2]。目前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主要有止痛和抗抑郁及神经阻滞、抗炎等,均可缓解患者疼痛。硬膜外神经阻滞可通过药物阻断疼痛传导,从而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但该方法对病程较长者效果并不理想[3]。脉冲射频可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具有不良反应少、可重复性强的优点。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们观察了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脊神经背根脉冲射频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①存在带状疱疹疾病史;②急性期持续疼痛时间>3个月;③受累神经分布区存在剧烈疼痛;④年龄>65岁;⑤排除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过敏体质、全身性感染或炎症、出凝血功能障碍等。收集衡水市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 (71.1±4.2)岁,病程 (8.4±2.2)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21例,年龄 (71.6±4.4)岁,病程 (8.6±2.1)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具有可比性(P均>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第1天,睡前一次性服用300 mg;第2 天早晚各1次,300 mg/次;第3 天及以后,300 mg/次,3 次/d;连续服用4周。对照组同时行硬膜外神经阻滞:选取相应椎间隙并定位,常规消毒后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管3.5~4.5 cm,先给予2%利多卡因3 mL。术后镇痛方案:0.05 mg/mL地塞米松磷酸钠(糖尿病者不添加)+0.125%盐酸罗哌卡因,采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持续剂量2 mL/h,锁定时间为15 min,单次给药剂量0.5 mL/次,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实施单次脊神经背根脉冲射频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胸下垫枕,使胸椎变平,采用15°患侧斜位投照;观察到原来的横突基底部变小时,将穿刺点标志于横突基底部凹陷相应的皮肤上。在X线透视下将穿刺针顺着透视的方向推进,用前后位和侧位X线透视检查针尖的位置,直至针尖侧位投影在椎间孔的后缘、前后位投影在肋骨下椎体外缘。找到疱疹分布区的胸椎脊神经后,使用脉冲射频对神经进行调节,并同时调节上一位及下一位的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参数:温度42 ℃,频率2 Hz,脉宽20 ms,电压26~56 V,时间120 s,间隔15 s,连续治疗2次。
1.3 效果观察指标及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价疼痛程度,以0~10分表示,得分越高疼痛越厉害;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价焦虑、抑郁状况,SDS、SAS分值越低状态越好。临床疗效评价:显效为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疼痛指数≥60%;有效为疼痛局部减轻,疼痛指数为20%~59%;无效为疼痛无改善或疼痛指数<20%[7]。疼痛指数=(治疗前VAS-治疗后VAS)/治疗前VAS×100%[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VAS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DS、SAS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带状疱疹患者常见并发症,也是临床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该疾病危险性随着患者年龄增大而增加,且年龄越大,患者疼痛越难消除。目前,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治疗主要以缓解疼痛及消除抑郁或焦虑症状为目的,更好地改善其生活质量[9]。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物理治疗和神经阻滞及药物治疗,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可能会因增加药物剂量而增加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信心从而降低疗效[10]。所以,如何于短时间内获取最佳效果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硬膜外神经阻滞,可将药物直接和持续注入至患者病变区域神经周围,从而阻断感觉传导及疼痛的恶性循环,尤其是交感神经阻滞后可解除患者局部血管痉挛,有效改善其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性物质堆积,加速其神经修复,最终起到改善疼痛的作用[11]。硬膜外神经阻滞选择盐酸罗哌卡因,其可阻滞感觉神经传导,减少神经疼痛,同时对患者运动神经影响小,无明显呼吸抑制现象;再辅以小剂量地塞米松磷酸钠可起到较好的抗炎和消肿等作用,有利于患者神经修复[12]。加巴喷丁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其不经人体肝脏代谢,且无诱导或抑制肝微粒体酶的作用,与蛋白结合力相对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引发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痛觉上扬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巴喷丁可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相结合,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活动,从而起到镇痛效果[13]。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可能机制:①抑制神经纤维冲动传导或电生理活动过程;②引起疼痛信息传递、处理通路的可塑性改变;③激活脊髓疼痛感受抑制系统;④降低中枢系统的疼痛介质水平[14]。所以,本研究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脉冲射频及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助于患者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因老年人群免疫力低下,神经损伤较严重,长期受剧烈疼痛的折磨;此外,高水平疼痛还会增加患者体内儿茶酚胺产生,提高外周敏感性,加剧其疼痛感。此时,患者心理负担会加重,患者因长期失眠而对生活失去信心,所以多数患者因此而产生焦虑或抑郁症状。这两种不良情绪存在高度共患性,但也可单独或同时并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症状加重则会加剧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同时不良情绪的产生会进一步降低患者应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能力,因此使不良情绪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间形成恶性循环[15]。本研究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脉冲射频及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得到明显缓解,从而打破不良情绪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间的恶性循环,缓解其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采用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效果,且有助于改善其不良情绪,因此值得深入研究以推广。
[1] 刘军超,时飞,陈付强,等.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652-2654.
[2] 夏晓萱,张敏,彭轩,等.水滤红外线A联合扶他林软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9):696-697.
[3] 曾小平,袁红梅.半导体激光与微波联用药物治疗护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15,36(1):148-150.
[4] 邱玲,杨璇,张吉,等.电针夹脊穴配合调制中频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2016,31(2):138-140.
[5] 伍小敏,于泳健,蔡放,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352-354.
[6] 马若兰,何爱敏,凌小燕,等.两种物理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12):1845-1846.
[7] 马晓娟.血府逐瘀片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J].中国药业,2014,23(6):73.
[8] 郑小平,夏中元,吴洋,等.神经妥乐平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抑郁评分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7(2):293-295.
[9] 王文珠,王冉,刘建,等.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7):663-665.
[10] 金文哲,任婷婷,李仁淑,等.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硬膜外镇痛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5):507-508.
[11] 李慧,宋丽萍,王京慧,等.神经阻滞联合普瑞巴林防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3):363-365.
[12] 付强,郑宝森.脉冲射频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4):931-932.
[13] 姜开洋,董莉丽.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中射频温度和电压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6,45(16):2261-2263.
[14] 张蓉,张妍,王秀莲,等.脉冲射频联合 PECA 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6):1450-1452.
[15] 涂涛,董蜀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组织MITOL 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5,55(23):24-25.
10.3969/j.issn.1002-266X.2017.34.032
R459.2
B
1002-266X(2017)34-0092-03
2017-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