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2017-10-09 23:32刘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优质课同伴蜜蜂

刘华

摘 要: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课堂观察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方式,需要教师间的深入合作。本文就课堂观察的本质、意义、基本程序,如何给出反馈意见和建议等做一个初步探讨。

关键词: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179-01

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ing)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课堂观察的本质就是精确严密的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言语和行為。课堂观察应包括对学生课堂中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及注意力状况、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观察。课堂观察时,必须找到一个你可以观察到教师并且看到学生表情的位置。根据不同的课程在教室走动可收集最准确的信息,同时记录学生的反应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观察时尽可能不搅乱班级活动或者转移学生注意力。

课堂观察的意义在于了解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教师正确理解课堂动力学(classroom dynamics)如何继续以及高质量教学的重要性。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

通常同学科的教师(同伴)是很好的观察者,因为他对于你所教的内容将会有详细的反馈意见。例如,你可能邀请同伴观察你如何进行概念教学,让他给你反馈意见,或者将他的处理方式与你的进行比较。你要做的事是告诉同伴你的教学目标和想从他那获得什么特定信息。而当你被邀请去观察一个同伴的课堂时,将如何操作?笔者认为,课堂观察的基本程序可遵循课堂观察“三步法”:

第一步,上课前:(1)与同伴见面和谈话;(2)请他介绍本节课的内容;(3)本堂课他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他要完成什么;(4)教学计划是什么;(5)明确他要求你特别关注的内容;(6)确定你的同伴想从你那得到什么,进而确定观察重点。

第二步,上课时:(1)提早到达班级;(2)带好笔记本安静的坐下;(3)设计一个课堂观察评价核对表(check list),列出同伴所要求你观察的具体内容,如关键词和图表;(4)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去捕获你要观察的内容;(5)有选择的记录同伴所关心的内容,因为要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是不可能的。

第三步,课后:(1)在结束观察后马上回顾你的记录确定你能回忆起的细节并告诉同伴;(2)课后如果可能尽快生成观察报告,但不是立即。因为许多人要接着上课,还有你也需要时间去反思你说看到的;(3)在你发表意见之前先问你的同伴一个问题,“你觉得这堂课如何?”看他的回答,然后再发表意见;(4)真诚的描述在班级里你所观察到的他恰当的教学处理方法,对于同伴来说,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是非常重要的;(5)观察报告应该是一种探讨而不是说教;(6)避免过多的信息,保持反馈意见集中在之前同伴要求你观察的重点。

课堂观察后给出的反馈意见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那只是别人的理解和反应。那么如何给出反馈意见以及如何接受意见呢?

关于给出反馈意见:(1)尽可能详细,避免泛泛而谈;(2)尽可能的用描述,而避免过多评价;(3)确定反馈意见涉及的具体细节;(4)确定你给的反馈意见是帮助性质的,而不是处罚性质的;(5)对于大多数教员来说纠正错误比给出积极肯定的反馈意见更容易,因此要特别注意更多的给出积极肯定的反馈,而不是纠正错误;(6)当你给出建设性的意见时,举例说明你所注意到的有益行为会让你的意见更加可信,同时还可以让你的意见更加中听。关于接受意见:(1)请求获得你想要的反馈意见,描述你想要反馈的行为是哪一个;(2)仔细听,坦率接受意见;(3)解释你所听到的,以确定你理解反馈意见的含义。

课堂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个内容,一千个老师去组织,就有一千个不同的课堂。尽管课题相同,看到的却大相径庭,学生的表现更有天壤之别。而同伴观察,就是让拥有智慧双眼的同行帮助我们透视课堂,探寻课堂奥秘。以下为笔者的一个课例:

2016年4月10日,某生物复习课正在进行。

教室里,学生时而沉思,时而议论,教学在有序地进行。教室外,山青水秀,蜂飞蝶舞,花香不时地送进窗口。

“两只蜜蜂!两只蜜蜂!”一学生突然轻呼。不速之客的光临,顷刻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有的在仰望,有的在指点,有的在议论,正常的教学顿时大乱。

“两只蜜蜂难道比知识的吸引力更大。” 授课教师抬出“知识”想让学生的思维回归到我的教学思路中。

“它们是工蜂还是蜂王?”学生并不买授课教师的账,眼光仍在跟随着蜜蜂。

“请同学们看着黑板。” 授课教师面有愠色。

“它们会不会叮我?”几个女生不顾我的发怒,仍在窃窃私语。

授课教师怒不可遏了,冲过去,“啪”的一声,蜜蜂死在他的书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随着蜜蜂的死而消失了,一堂课在死气沉沉的氛围中度过。

这是一堂市优质课的预演课,课后,听课老师就课堂上的“蜜蜂事件”展开了讨论。

“蜜蜂的不请自来,打乱了授课者原有的预设,但授课老师用打死蜜蜂来唤回学生的注意力,无疑不是好办法。”

“我认为老师可以捉住蜜蜂飞进课堂这件事渗透学习自觉性教育,比如说,蜜蜂飞舞为采蜜,那教室里是什么东西使蜜蜂流连忘返呢?这种东西毫无疑问就是知识。你们看,蜜蜂都来学习知识了,同学们还能不集中精力听课吗?”

“其实,在生物学上,蜜蜂是一种很好的实验材料,蜜蜂的不请自来,正好可以把它作为教具,让同学们讨论蜜蜂的生殖方式,从而巩固知识。最后还可以感谢一下蜜蜂,为我们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具。这也是一种感恩教育,还是一次生命教育,怎可将它打死呢?”……

在同行观察和指点下,授课教师调整了一些教学理念,完善了一些教学细节,在市优质课比赛时也特意请了两只蜜蜂作为“助教”,取得了市优质课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课堂观察,有了同伴的引领、点化和帮助,课堂已成为展示集体智慧、教师共同成长的舞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质课同伴蜜蜂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蜜蜂
蜜蜂谷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
优质课竞赛后的三则评课妙语
让化学观念深入于心——观摩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有感
插翅还是折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