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芳
摘 要:劳动与技术从实践与思维两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锻炼,是创新的最好体现。本文意在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游戏、欣赏作品开启创新的兴趣;在发散思维、丰富联想、打破常规中优化思维;在操作实践中融入生活、合作互助、拓展训练使创造能力得以提升;在赏识、展示、全面的评价中让学生的创新激情得以持续高涨;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培养环保意识、加强勤俭节约教育中彰显劳技课的人文素养,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到“会学技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提高学生的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创新;实践;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158-01
劳动与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主要目标再也不是单纯的劳动了,而在于加强基础教育劳动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和进行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态度和能力,以适应受技术深刻影响的社会及家庭生活的需要。由此可见,在整个劳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在操作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继而挖掘出学生的创造能力,持续学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全面充分地开发与培养。
一、创设情境,兴趣先行
1、聚集源头活水,触发内心需求。生活是劳动技术的源头活水,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其潜在的好奇心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能积极主动投入其中,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借力好玩游戏,活跃课堂氛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游戏引导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变“苦学”为“乐学”,让原本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也能增强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到劳技课堂的无穷魅力。
3、欣赏优秀作品,激起创作欲望。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也比较强,因此编制类、科技制作累、手工制作类这三类主题的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而教师要想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就离不开作品的展示。教师可以在课前展示范作,吸引学生前来观摩,学生有的赞叹于的羡慕,早就想跃跃欲试;课中展示范作,激起学生更高层次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技能;课后,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被选中作品的学生觉得特别的自豪。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才会产生巨大的作用。教师可以巧设日常生活情境,让劳动教育生活化,促使劳动创造活动转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与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技术的兴趣,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和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有了兴趣与好奇心做牵引,学生必然乐于学习,勇于创新。
二、创新实践,解放双手
人类的想象活动总是充满创造性,再创造同样如此。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践见真知,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高尚情操。
1、融入生活,开展创新实践。劳技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有很强的操作实践性,因此课程实要让学生从生活出发,走向生活。教师要放眼于生活,拓宽生活联系,融入生活情感,引导学生挖掘生活元素,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实践,完善创新。
2、合作互助,凸显主体地位。合群是人所具有的一种与他人、群体之间良好交往的欲望和能力,是人的本能欲望,也是人在生活中必备的生活本能。
3、拓展训练,升华创新高度
学生对用有所学、学有所用的知识,学得更为积极主动。正如布鲁纳说: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学生知道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在拓展练习阶段,我们顺应学生学习知识的务实心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技能背景出发,让学生将学到的技术知识、技能、方法应用于实际的操作中去,并养成迁移的思考习惯。创造力的开发远远重于知识的储备,给学生添上创造和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不要墨守成规,尝试去改变、去创造,让他们在实践的乐园中展翅翱翔。
三、多元评价,贵在欣赏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的确,孩子喜欢被称赞、被表扬,孩子喜欢成功。《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指出,“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
1、赏识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赞赏是一种美的熏陶,所有孩子都希望得到赞赏、信任和鼓励,这样的语言对孩子们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教师要多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正面鼓励。
2、全面评价,促进个性的张扬。在以往的课堂评价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最后的成果如何,这种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情感态度不同,各有所长,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多元的评价,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评价。
四、注重品质,彰显人文
1、挖掘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于具体的授课之中。
2、不失时机,进行环保意识培养。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环境保护的好坏将取决于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水平。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要紧扣教学实际,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
3、见缝插针,加强勤俭节约意識。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就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俭败由奢”的说法。现在一些孩子勤俭节约意识相当淡薄,花钱大手大脚,经常吃零食、穿名牌、互相攀比,孩子正处于人生的起步价段,是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好品质的培养,教师就更责无旁贷了。
总之,为了培养未来科技化、灵活化的新型劳动人才,教师要让创新意识深达学生内心,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凝聚创造力,创造充分释放思维能力的活力课堂空间,积极开展创造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一朵朵创新思维的火花争相绽放,使劳动与技术课堂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 解 进.在劳技课中实施创新教育.[J].现代教学.2015(05)
[2] 曹如忠.趣味教学法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