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笑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143-01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意义十分重大。下面谈谈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敢问
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有较多的温暖,有良好的交往,有较多的表达机会。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民主、自由、和谐,学生间互相协作的和谐的教学气氛,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1、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
2、给学生的“学”以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
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给学生的“学”以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独立地研究学习内容,力争自己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或师生共同研究、各抒己见。
3、营造积极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
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真诚地鼓励,耐心地启发引导,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在学生热烈讨论并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发言,养成静静地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何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感到确实有问题要问。
1、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奇中问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创设于有吸引力的悬念式情境中,诱发学生产生揭开秘密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想问。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时,当学生发现我能很快判断出他们给出的数能否被3整除,并且非常准确,这时同学们觉得很奇怪,自然就产生疑问:老师为什么能判断的又快又准?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从而进入到积极的探究学习之中。
2、创设现实生活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用中问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或比较关注的生活情境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利息》时,在课前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银行去参观,观察银行的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利率会不同啊?怎样求利息? 我的压岁钱怎样存最合算?……
3、创设实践操作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做中问
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既能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又能帮助他们形成独特的体验。学生会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先布置学生动手用纸做一个底面直径6厘米,高8厘米的圆柱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然就产生了问题:侧面积不知道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围?当这一问题自己解决后,又引发新的问题:围侧面积的长方形纸长究竟应该是多少呢?等等。
4、创设认知矛盾式问题情境,是学生在疑问中学
在數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创设能引起学生怀疑但又不能用现有知识解决的问题情景,能使学生产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探索数学知识,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强化积极评价,使学生乐问
当一个人的才能为他人所承认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因此,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乐于提出问题。
1、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热情鼓励,提供成功的体验
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积极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也最能产生即时积极效应的,是教师在课堂里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教师在提出表扬时,不仅要充分体现语言的情感性,还应伴有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
2、教师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是对学生最有效的激励
教师对学生提问给予积极评价,让每个学生乐于提问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处理。
3、体验“问”的快乐,使学生“乐问”。
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主要的功机——成就动机。教师对学生发问的精彩之处,要给予及时的言语表扬,或者用微笑、点头、肯定手势以及关怀性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使学生体验“问”的快乐。
4、让每个学生有提问的机会,乐于提问
在积极评价的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课前、课中到课后,保证提问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乐于提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