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华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必修课程,其目标是将社会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的个体思想道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在思想道德课中渗透德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德育 问题 策略
一、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受升学考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重理论、轻实际、轻德育的现象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屡见不鲜。许多教师思想陈旧,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他们只想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过分偏向知识的言传身教,从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工作。然而,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这一标准本身就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把德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既要重视智育,又要重视德育。
只有真正转变思想政治教学的观念,思想品德课教师才能在一线教学工作中,重视德育工作,才能“润物细无声”地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学中去。
二、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德育的目标
思想品德课中德育渗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敬业乐群、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奋不顾身、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敢于探索,不墨守成规的改革创新意识;文明、守法、敬业等核心价值观意识。因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从小处着眼,从点滴的小事抓起,在细节上下功夫,给学生渗透德育思想。
三、在思想品德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这是促使学生进步的前提,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现场激励法、障碍排除法、氛围调节法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再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帮助学生懂得明晓事理,分清是非,提高道德认识。如在教学《战胜挫折》时,教师可以讲述我国乒乓球名将邓亚萍的故事,告诉学生邓亚萍曾一度失败,遭受挫折,但她并不灰心丧气,而是调整心态,刻苦训练,最终获得了成功。
2.深入钻研教材,理论联系实际
新教材融入的事例,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要抓住教材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渗透和落实德育内容。
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还要结合学校、学生和校园周边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更好地渗透德育。这样一来,既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性,又拓宽了德育的教学渠道。
如在教学《做理智的消费者》时,教师就可以把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与现实生活中的绿色消费、光盘行动、旅游时不冲动消费等联系起来,通过联系实际开展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这就决定了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是影响其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以自身作为表率,积极提高自我修养。由于学生能够直接接触的事物比较局限,所以在他们眼中,教师就是自己的榜样。因此,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以正面引导,为其树立榜样。
4.开展学科活动,培养道德品质
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切身體会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面临的种种选择,并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得到有效成长。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鉴别能力。如在教学《保护环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校园周边的环境状况,让学生切身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结语
德育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德育工作的目标,有策略地渗透德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莲花县神泉中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