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燕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江苏 泰州 225500)
成人麻疹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
纪晓燕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江苏 泰州 225500)
目的 探讨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03例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加强护理后,除1例患者因病情危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均痊愈。结论 在成人麻疹疾病治疗中,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成人麻疹;临床观察;护理
近年发现麻疹在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并发症等方面有一些变迁,在儿童发病率显著下降的同时,未计划免疫或免疫失败的青少年发病在继续增加[1]。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精心护理在成人麻疹治疗中的效果。对我科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接受治疗的103例成人麻疹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03例成人麻疹患者,其中男43例,女60例;1~3月发病24例,4~6月72例,7~9月7例;18~30岁40例;年龄31~40岁41例,41~50岁22例;平均住院8.38天。
1.2 临床表现
成人麻疹起病急,发病第一日即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后出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咳嗽加重,热型不规则或为稽留热,持续3~8日。疹型为粗大斑丘疹,融合,退疹迟缓。口腔黏膜斑常见,但不典型,消失较晚。肠道症状多见且明显。
1.3 并发症
麻疹常并发其他器官损害见表1。
表1 患者并发症情况
1.4 治疗
麻疹本身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
2.1 入院护理
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采用亲切的话语、熟练的操作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教育背景、家庭背景采取个性化性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麻疹的传播途径、如何治疗及预后;并让同病室患者介绍治疗效果和亲身体会。
2.2 高热的观察及护理
卧床休息,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2~4小时测量体温1次。评估发热的程度及自觉症状,体温>39.5℃以上者遵医嘱给予小剂量退热剂,烦躁不安者酌情使用镇静剂。禁忌使用酒精擦浴,以免体温骤降引起末梢循环障碍和皮疹透发;体温下降过程中及时擦干汗渍,保持皮肤、床单元清洁、干燥。降温过程中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和降温后反应,防止虚脱;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以补充能量的消耗;高热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2次/d;保持病室安静,定时通风,保证空气新鲜。
2.3 皮疹护理
记录出疹时间、部位、次序,多少、颜色、皮疹是否出齐。若出疹过程不顺利,可辅助用鲜芫荽煎水内服并擦身促使皮疹出齐、出透[2]。出疹不透者,应密切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向患者讲解皮疹出透的重要性,勿搔抓,避免继发感染,如瘙痒症状严重,遵医嘱涂抹炉甘石洗剂,疹退后若皮肤干燥予润肤乳涂抹。
2.4 眼、鼻、口腔护理
保持病室内光线柔和,拉上窗帘或戴上墨镜,避免强光刺激。结膜充血分泌物多时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并遵医嘱予洛美沙星和更昔洛韦滴眼液交替滴入。鼻塞者,保持鼻腔清洁,必要时使用1%呋喃西林麻黄碱液滴鼻,3~4次/d。每次进食后用温水或0.02%呋喃西林溶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2.5 腹泻护理
记录排便次数、量、色、质,注意有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感。便后用软纸轻擦肛门,温水清洗,保持局部皮肤、黏膜清洁干燥。
2.6 并发症护理
(1)中毒性心肌炎。71例中毒性心肌炎患者,护理措施: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限制探视;少量多餐,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静脉输液时滴速严格控制在20~30滴/min;向患者宣教本病的演变过程及预后,消除患者心理负担。
(2)电解质紊乱。49例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症状,其中低钾41例,护理措施:遵医嘱补钾,遵循见尿补钾原则,补钾前详细询问患者排尿次数及尿量;口服钾溶液味道苦涩且对消化道黏膜刺激性较大,将其掺入果汁或用温水稀释后服用;告知患者低血钾的原因、临床症状,指导其卧床休息并做好防跌倒坠床措施;关心、体贴患者,及时满足其生活需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肝功能损害。46例肝功能损害患者,护理措施:卧床休息以增加肝脏血流量;进食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禁烟、酒、辛辣刺激食物;遵医嘱给予保肝、降酶治疗;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
(4)呼吸系统损害护理。39例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咳嗽,护理措施:保持病室环境整洁,温度、湿度适宜,每日开窗通风,使用紫外线消毒,2次/d,30 min/次;患者取舒适体位,胸痛时给予患侧卧位,胸闷时取半坐卧位,予氧气2~4 L/min吸入;输液速度控制不超过40滴/min,以免肺水肿的发生;评估患者咳嗽情况,咳痰的难易程度,痰液的颜色、量、性质和气味等,痰液黏稠者给予背部叩击和雾化吸入疗法,2次/d,以便痰脉血栓可能性的提升,让患者更支持护理工作的开展,也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服务效果。
[1] 刘 淳,于会勇,赵艳茹,等.品管圈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2):3-5.
[2] 吴贵玲,彭颖皓,邱晓霞,等.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前期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2):3063-3065.
[3] 梁艳平.预防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8):2494-2496.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5.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