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昆明
秦基伟是湖北黄安县(今红安)人,1914年生。在他的戎马生涯中,曾担任红军第四方面军警卫团团长、八路军太谷游击支队队长、一二九师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长等职。烽火战争年代,秦基伟不仅是个打仗好手,而且,还有个雅好,喜欢戏剧,是个出了名的戏迷。在太行山,便流传下他一些趣事。
抗战初,秦基伟担任八路军太谷游击支队队长,手下不少队员都是学生出身,善于表演节目。一次,秦基伟组织队员们到村里宣传抗日,给老百姓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节目一演完,游击队的头头们就带头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之类的口号。可是,秦基伟湖北方言重,发音不标准,将“日本”喊成“二本”,偏偏游击队里还有一个东北人,说话东北口音重,将“日本”喊成“一本”。看戏的一位老太太听了两人的喊话,被弄得一脸糊涂,问身边一个演戏的女八路:“妮子,到底要打倒一本帝国主义,还是二本帝国主义?”旁边的人听了,都扑哧笑了。秦基伟知道后,有些尴尬。
1941年,秦基伟担任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他是个爱玩之人,每次打完胜仗,就喜欢在军分区搞个文艺联欢晚会庆贺一下,这也算是活跃一下部队的业余文化生活。戏班子是军分区机关人员临时拼凑起来的,司令员、政委、参谋等人都参加。不过,演出时,这演奏乐器的水平可就不敢令人恭维了,拉二胡的,拉着拉着就跑了调,像鸡哼哼,吹笛子的,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没音,像喘氣不匀。在秦基伟看来,都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不过,虽然这些人表演不够专业,但是在台上,有的敲锣,有的打鼓,有的敲钹,有的拉二胡,有的表演,可都玩得高高兴兴,不亦乐乎。
一次,部队打了一个胜仗。为庆祝胜利,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郭峰写了一出话剧,名叫《陈大亮锄奸》,内容主要讲的是:一家药铺的二掌柜向日本人告密,说药铺是八路军的交通站,而后,在药铺做学徒工的地下党员陈大亮带领游击队,将叛徒处决。
在以往表演的节目中,秦基伟担任的都是正面角色,可副政委郭峰这回想捉弄一下他,在分配角色时,让秦基伟扮“日军少佐”。秦基伟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因为郭峰是总导演,演节目都得听他的。
这个临时凑起来的戏班子,排练、表演也没那么严格,几个人先坐到一块儿,让导演郭峰说下戏的内容,分下角色,安排下每个人的动作、言语,而后演员们再简单排练一下,这个节目就算准备好了。正式上台后,主要靠演员们临场发挥,尽管表演中漏洞百出,但是,无论台上表演的人,还是台下观看的战士,都很高兴,大家图的就是一个乐呵。
这天晚上,吃过饭后,秦基伟把部队的人聚到一块,舞台上的戏就开演了。
按照剧情,秦基伟扮演“日军少佐”,只会说日语,旁边有一个“翻译”解释。可是,上台后,秦基伟除了“米西”“亚西”“八格牙鲁”之类简单的日语,再不会了,因而,他临场发挥,嘴里叽哩呱啦的随便说了一通。
扮演“翻译”的人听得一头雾水,觉得这个秦基伟在乱讲话,便提醒道:“太君,你的语言的不通,我的没法翻译的干活!”
秦基伟辩解道:“胡说,导演的说了,我说话,大家不懂,就算日本话的干活。你的不信,去后台问郭副政委的干活!”
“翻译”也随机应变道:“那我们接着往下演的干活。”之后,“翻译”转向观众,大声说道:“刚才太君说了,凡是发现有八路行动,一律报告,皇军有赏,倘若知情不报,死啦死啦的。”
却没想到,秦基伟作出一副大发脾气的样子,伸手“啪”地一拍桌子,说道:“错了,我刚才说的是……”接着,只听秦基伟把刚才说的那番谁也听不懂的“日语”又重述了一遍,再自个儿翻译给大家听,“这番话翻译成汉语是,叽哩呱啦,俺的婶子,俺的嫂子,去扒土豆子,扒了一大堆,怀里抱着,胳膊挎着。你的,稀里糊涂的,纂改太君的话,你才死啦死啦的。”
这一下,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
不过,扮“翻译”的脑瓜子也算转得快,马上向台下道:“良民们,我们皇军太君是个中国通,中国话讲得很好。下面,由他亲自给大家训话,我就不翻译了。”他一下把“翻译”的差事全推了出去。
秦基伟也不含糊,往台前走了几步,大声喊道:“同志们!”他这一喊,没料到马上引来一阵大笑。
秦基伟知道喊错了,赶紧改口:“群众们……乡亲们……”
台下的人哪会买账,纷纷说道,日本鬼子肯定不是这么叫的,这是八路军的话。
经一个人提醒,秦基伟才算找对了词儿:“良民们……”接下来,本以为这场戏能正常演下去,可是,秦基伟讲一句,台下的人就大笑一阵。
原来,有几句台词是副政委郭峰故意设的套,用来捉弄秦基伟的。这几句台词是:“我们日本人要过星期日,上街看女人,天下雨了,要穿水胶鞋。”可是,秦基伟乡音重,经他一说就走了调,变成了:“我们二本人要过星期二,上该看乳人,天上下乳了,要穿岁焦孩。”
这一下,台下的人是笑得前仰后合,一旁的郭峰也跟着笑。秦基伟说完词,看大家表情不对劲,才明白过来,中了郭峰的圈套。
秦基伟下台后,该郭峰上场了。郭峰饰演的是锄奸英雄“陈大亮”,他带领几个游击队员,堵住叛徒“二掌柜”的去路,要除掉“二掌柜”。可是,台上的“陈大亮”和“二掌柜”正说着话,秦基伟却带着几个“日本兵”上场了,而且,二话不说,将“二掌柜”和其他游击队员都扣押到地上,只留下“陈大亮”一个人站在那里。
见秦基伟不按剧情来,郭峰赶紧让秦基伟离开,免得把戏演砸了。哪知道秦基伟“奸笑”一阵,说道:“陈大亮先生,你的很好,你的情报的准确……你的功劳大大的,皇军大大的有赏。”经秦基伟这么一弄,剧情完全变了,原本是“锄奸英雄”的“陈大亮”,转眼间变成了出卖同胞的叛徒、汉奸。
台下的观众看了,结局出人意料,都说节目演得不错。事到这般田地,郭峰也无可奈何,只得将错就错,承认了自己扮演的“陈大亮”是叛徒。
在这场戏中,郭峰本来想借节目捉弄一下秦基伟,可没想到演到最后,他又被秦基伟耍了一把。endprint
解放战争期间,秦基伟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改称“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一次,第九纵队打了一个胜仗,进驻河南巩县回廓镇休整。附近郑州、洛阳的群众纷纷赶到回廓镇慰问,并请了一个河南梆子剧团,给部队演了三天戏。
借部队休整的空儿,秦基伟也抽时间去看戏,满足一下自己的戏瘾。这还不算,为了让战士们也放松一下心情,他提请纵队党委研究,又请河南梆子剧团给部队唱了几天大戏。
河南这个剧团表演不错,看戏的人纷纷叫好。为了鼓励剧团,秦基伟让人买了两套衣服,送给剧团一个名角的女儿,并拿出几块大洋,送给剧团。
可没想到,秦基伟给钱的行为受到了第九纵队文工团女演员们的质疑,觉得秦基伟这是在摆阔、乱花钱,属于军阀行为。
一天,秦基伟正坐在台下看戏,文工团的几个女演员便找上他理论,你一言,我一句,公开批评秦基伟。这让旁边坐的一个政治部副主任也发火了,批评这帮演员们实在不懂事。
哪知看戏的秦基伟没有生气,而是泰然自若地坐在那里,说道:“你们都不要吵了,天大的事,看完戏再提。你们说我是军阀,要是真的一个军阀坐在这里,你们敢吵么?不毙你才怪。看戏,看戏。”他挥了挥手,让几个人不要再闹了。这几个演员这才没有再发声争辩。
第二天,秦基伟却主动来到纵队文工团,让大家随便批评他。
秦基伟这一来,反倒让昨天批评他的那些演员们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不过,还是有一个年轻的女演员提出了疑问:“司令员,你干么要给钱,只有捧角才给钱……”
秦基伟笑著说道:“给了钱是不错,但不像有些同志说得那样,大把扔。不可能大把扔,而且,钱也不是公家的,是发给我个人的。人家是地方戏班子,卖艺糊口,给点钱,是习俗,是鼓励,我认为是应该的。”
大家没想到,秦基伟是把个人攒的津贴给了剧团做奖励。而他说的这一番话,也合情合理,让文工团的人听了,都是心服口服,没人再提不同意见了。
1947年7月底,秦基伟接到命令,赶到河南宝丰县皂角树村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在这个会议上,秦基伟认识了陈毅。陈毅此时担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他从别人的口中很快知道了秦基伟爱看戏、会唱戏。
一天晚上,陈毅摇着一把扇子,找到秦基伟,想听他唱一段京戏。
秦基伟谦虚道:“我那个土腔土调,别把首长吓跑了。”
陈毅笑着说:“让你唱你就扯起喉咙唱,有啥子了不起么!”
秦基伟推辞不掉,只得道:“既然陈司令员要听,我也就不怕献丑了。”
而后,秦基伟唱了两段。陈毅连声夸他唱得“地道”。
1948年10月,第九纵队解放了郑州。部队进驻郑州后,秦基伟兼任郑州警备队司令员。
一天晚上,秦基伟又按捺不住戏瘾,换了一身便装,跑到中原大戏院看戏。可没想到,邓小平给警备司令部打来电话,点名要找秦基伟。
值班参谋哪敢隐瞒,汇报了秦基伟的去向。
邓小平没有发作,只是在电话中沉默了一阵,说道:“把他给我找回来。”
参谋赶紧派人找到秦基伟。秦基伟得知是邓小平打电话找他,情知不妙,赶紧回了部队。
秦基伟一进值班室,就看到邓小平一边抽烟,一边等他。而邓小平见秦基伟回来了,只说了一句:“今天晚上,我们两个都有事了,你给我一份检查,我给你一个处分。”
秦基伟只得乖乖写了一份检查,交到了邓小平手中。
此后,秦基伟行动,再也不敢由着性子,马虎大意了,而是时时想着自己要遵守规矩,做个模范,带个好头。
在战争年代,不论将帅也好,还是普通战士也罢,他们既有艰苦奋斗、舍身卫国、甘于奉献、不计生死的共同一面,也有各自与众不同的情趣、爱好。“戏迷”秦基伟也用他最普通、真实、有趣、生动的经历,给后人留下他“不惧革命苦,乐观常存心”的精彩一面。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地税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