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协同育人创新模式探索

2017-09-30 06:15莫利民
教育界·上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协同育人一带一路

莫利民

【摘要】协同育人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应社会与市场所需培养人才,给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方向。文章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广西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协同育人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酒店管理专业;协同育人

现在,许多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会多方面考虑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因此,“校企合作”这一办学理念被引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并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和完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旅游酒店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再仅是大量的熟练的基层服务操作人员,更是能够熟悉国际酒店管理运作,外语口语能力强,信息管理技术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技术管理型复合人才。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家把广西定位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势必会再一次掀起广西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浪潮。旅游业发展国际化,对旅游酒店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同时也对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广西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协同育人的概念

协同,即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个体,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协同一致完成某一个目标。简单来说,协同育人就是高校协同企业、政府、社会机构或者其他高校进行合作,在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通过资源配置,发挥各方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共同培育能满足社会所需的人才[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变化,人才需求多样化,原来单纯的校企合作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教育领域呼唤更为多样和高效的协同育人模式。

二、广西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协同育人现状

从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到“一带一路”将广西列为重要战略位置,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倾斜,广西旅游酒店行业发展遇到一个又一个的新机遇。十多年来,区内酒店数量的急剧增加和国际酒店管理公司的不断扩张,人才需求逐年增长,且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尤其紧缺。在这一背景下,广西高校担当起重要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任务,为地方的旅游酒店业发展储备新的力量。

根据近几年的招生计划和教育部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统计,广西区内招生酒店管理专业(含酒店管理方向)的院校有31所,其中本科院校11所,高职高专院校20所。部分本科院校招收专科学历考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历院校为8所,专科学历院校为23所。在这些院校中,酒店管理本科层次正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而在近几年陆续新增的。在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校中,以职业院校为主,职业院校侧重于实践教学,大多具备与酒店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丰富经验,但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不利于管理水平提高和职业晋升,多少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为了避免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弊端,本科院校都将酒店管理专业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并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为规范和促进校企协同育人,2015年广西出台了《广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2]。该办法是广西历史上首个关于校企合作的文件,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协同育人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有政府文件的保障,广西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协同育人的探索将在实践中不断向前迈进。

当前,广西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协同育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缺乏合理的师资结构

目前,广西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协调。一类教师学历高且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高星级酒店相关岗位的从业经验;另一类教师具有丰富的酒店从业经验但理论基础不牢固,学历不高,理论水平不高。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跨境旅游盛行,高星级酒店对在外语水平、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突出的人才更是求贤若渴;社会和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升级,对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仅以当前的能力和水平,难以做到教学与国际接轨。

(二)校企双方在利益上难以达成一致

学校进行协同育人的目的是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在实践中有教有学。但是酒店是营利性企业,出发点更多的是为了盈利。一方面是在人员流动大和旅游旺季出现大量人员缺口的时候,希望学校输送实习生以解决用工荒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因为学生往往学成之后不会留下为企业服务,使得企业缺乏主动合作、深度合作的积极性,且不愿意承担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实践教学工作,给予实习生的集中培训往往只是为了应付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需要。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多是自己摸索,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思考和指引,不利于酒店管理专业长效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

根据现有国内北上广深合作的实习单位人力部门提供的反馈,广西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与企业的人才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缺乏语言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影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交往更为频繁,境外酒店所需要的酒店从业者一定是懂外语,具备较强语言沟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学生在还未学成的時候作为学习者去到酒店实习,增加了酒店的培训和经营成本,或者是学成之后放弃实习,半途而废,也影响到合作企业的正常工作运营。

(四)学生受地方思维禁锢影响

广西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生源大多是广西本地。广西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创造创新性思想环境和氛围,思维方式会直接反映到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选择上。部分学生容易在职业群体中感受到差距而失去自信心,直接降低其在酒店工作中的职业获得感和成就感,从而不太愿意离开广西远赴他乡学习和工作,影响到其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自身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受限了。endprint

三、协同育人创新模式探索

(一)优化师资结构,把先进理念引入课堂

院校应积极主动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牵线搭桥,为缺乏酒店实战经验的教师提供企业挂职的机会和便利,让专业教师不断吸收丰富而多元的行业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大双师型人才的比例,势必会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做教育教学的信心[3]。同时,由院校提供实训场地和相关资源,引进优秀的酒店一线师资,尤其是有国际酒店运营经验的名师进课堂,定期进行专题培训和讲座,将先进的酒店服务管理理念带入课堂,让学生及时吸收更新的行业知识和资讯,为其步入酒店实习工作、开始“酒店人”的职业生涯打下更为牢固的基础。

(二) 深化订单式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

院校可与企业洽谈好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年在学校接受常规课程学习,第二年接受合作企业派来的专业技术教师来校教授职业技能,第三年进入合作企业实习,第四年企业接收学生就业。订单式培养,有针对性地教学,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端正职业态度并自觉完善和提升自己,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合作企业的用人问题。订单式培养模式中,企业实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减轻学校缺乏实践资源的压力,也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协同育人培养学生所带来的多元化长效的效益,使合作长久而且高效[4]。

(三)与境外高校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地缘优势

从国内的协同育人实践可见,校企之间由于利益出发点和管理思路并不完全一致,合作存在一定难度。如果是跨境合作,那么管理起来难度会更大。因此,为了降低跨境校企合作风险和难度,可以考虑与境外的高校合作办学,采取专科“2+1”模式或者入读境外高校专升本、本科“3+1”或者“2+2”模式,由境外高校与境外的高星级酒店企业协调,与境外学生一同前往企业实习,减少沟通协调上的障碍,充分享受广西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所带来的地缘优势。

(四)优化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和思维

根据国内外涉外高星级酒店的服务与管理需要,优化课程设置,除了开设管理学、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还可以增设英语口语实践、第二外语、美学鉴赏、个人形象管理、客源地概况、品质管理等职业拓展类课程,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

四、小结

协同育人不仅能给酒店管理专业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充分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脱节,还能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与时俱进,在“一带一路”战略辐射下获得多方位的发展。显然,协同育人是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必然选择,广西高校应该正确认识并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抓住“一带一路”机遇,积极寻求各方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出满足广西地方社会发展的高层次酒店管理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奇志.应用型本科协同育人模式多样化刍议[J].教学研究,2014 ,37 (04): 5-8.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广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桂政办发〔2015〕 42号)[EB/OL].http://www.gxedu.gov.cn/Item/11040.aspx,2015-07-20.

[3]李天源.應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159-161.

[4]张文华,曹会林.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思路[J].经贸实践,2016 (02):269.endprint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专业协同育人一带一路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