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熙
【摘要】不应当将“龙虾学院”看作职业技术类大学专业设置的奇葩现象,但大学应用类专业设置也应当注重文化内涵,不能把专业设置当作商业广告。技术类大学应以培养技术操作型人才为主,淡化学位并慎授学位。大学专业设置既要防止浅薄化、广告化,也要防止故步自封,裹足不前,从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专业设置;教育理念;应用型人才
一、前言
最近,小龙虾被热议,成了“网红”,除了因为中国已成为世界小龙虾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更因为湖北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开办了全国首家“龙虾学院”。各种调侃和热议的背后,其实反映出大家关注的是当代大学专业应当怎样设置才算合理这个问题。
二、专业名称不等于商业广告
应当看到,在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的现代社会,社会的多元化特征必然要求傳统的大学教育走出“象牙之塔”,从研究型、精英型泛化为技能型、普众型。不论你愿不愿意,想不想转,任何教育规律都必须始终遵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因此,传统以科学分类为特征的大学专业设置,也必然滋生出以社会热门技能为特征的专业设置。这样看来,艺术职业学院有“龙虾专业”,茅台学院有“品酒专业”也就没什么值得奇怪的,不能就以此认为这是大学专业设置的奇葩现象。
但是,把大学专业设置看作打商业广告一样的做法,教育界一直存在着诟病。的确,办教育毕竟不是办商业,大学的专业怎么设置才好,值得专业设置者以及专业设置审批者认真思考和斟酌。
毋庸置疑,大学专业设置的名称不应当等同于商业广告,应当有所抽象,以便使其更富有文化内涵。同时,学校名称与专业名称之间,也应当体现概念包容的逻辑关系。例如,汉江艺术职业学院下如果设置为“烹饪学院”或“龙虾烹饪学院”,下面再分设“小龙虾专业”等,或将更具备逻辑概念和文化特征。教育出资方或办学者怎么上报,可能受制于文化和眼界,但教育管理及专业审批者应当有相应的学识和眼界,不能仅仅是审核办学的各项硬件要素,如是否具备资金、场地、师资和生源等就完事,而还应该有专业设置的文化内涵论证说明,否则就真难以向社会证明其开办的学校机构是办学还是经商,是培养烹饪人才还是龙虾专营食品店。
对于“龙虾学院”,有网友调侃称:“讲真的,我可以读到博士后。”这其实反映了社会上对这类技能型专业的学识、学历及学位获得的担忧,也反映了相当部分人对职业技术院校及其技能专业的不理解。笔者以为,这类应用技能型专业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在学历上设置2~4年为主,学位设置原则上以大专或本科为主,个别具有学识文化品位的专业,可视其条件设置硕士点。鉴于这类应用技术类专业一般资金硬件条件充足,而文化软实力较差的现实情况,这类大学硕士点的审批应当更加审慎严格,避免商业行为侵蚀或取代教育行为的情况发生。至于博士学位,在职业技术类大学,原则上可以不设置。应当严格禁止乱授学位,乱“戴帽子”,扰乱教育市场学位授予秩序的做法。
三、当代大学教育目标:新一代“工匠”
严格应用技能型专业学位授予,并非说职业技术类大学及其专业不应当或不能够进行学术理论的储备和研究,恰恰相反,开办职业技术类院校和专业,必须要以相当的文化软实力和具有相当学识水平的师资为审批成立条件及准入条件,而且成立后的职业技术大学,应当有与所设大学名实相符的专业理论研究和文化积淀。例如茅台酒学院,无疑应当努力争取成为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和酿酒科技研发中心,应当努力成为中国酿酒业的人才培养基地,而不应当仅仅是酿酒工人就业的一个平台。潜江龙虾学院也应当努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龙虾养殖和烹饪研究的专业基地,而不应当仅仅是培养几个龙虾烹饪大厨。
社会不应当简单地嘲笑应用类职业技术大学及其专业的崛起,对于专业设置的过于广告化问题,应当给予更多的善意批评和帮助。当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同步运转的时候,我们也无不惊讶地发现,世界大学教育的职业技术化趋向也正在蔓延,这在新兴经济体国家尤为显著。我们都知道印度的IT业在全球具有领先水平和地位,然而这种领先,正是每年由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技术操作型人才支撑起的,从研究型大学毕业的高端人才只占全部IT人才的12%。我国大学教育由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职业技术学院的崛起。2016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已达到40%,超过了不少中上收入水平国家,而其中绝大部分是由职业技术大学的兴起和招生所做的贡献。正是因为职业院校为现代社会培养了大批的高端应用人才,才适应和满足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要求。
在当今世界,以生物技术绿色革命、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正在到来,我们固然需要大学在这些尖端领域有更多的突破,但更多的是需要将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所带来的突破,运用于社会经济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大学的应用型专业设置,不会就此止步,只会越来越越多,越来越完备。当代中国的大学教育,不应当只期冀出现“大国大师”,更应当出现成千上万的“大国工匠”。这样的“工匠”,绝不可能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带出来的“小木匠”“小铁匠”,而应当是具有现代科技知识水平的新一代“工匠”。
大学专业设置的职业化、应用化趋向,其实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拉动的必然趋向。我们过去大学专业设置的基本格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苏联模式构建的大学专业设置体系,其特点是与市场经济严重脱节。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呼唤和新的科技革命影响,大学专业设置正在从单向的“高精尖”“象牙之塔”走出来,越来越职业化和应用化,越来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人们对大学教育的功能及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与现代社会经济接轨。一些人固守传统大学“高精尖”的高贵“血统”,又有一些人在评价具有职业教育背景的人才时,往往用传统“高精尖”研究型的标准来评价,从而总觉得“今不如昔”,现在的大学生不如改革开放前的大学生。这显然是对当代大学、大学生以及大学功能的误读,没有对研究型大学专业与职能技术型大学专业做出合理的区分与理解。
如今大学专业的设置,应当是研究型与应用型、高学历(博士)长学制与低学历(大专及本科)短学制、“高精尖”与“短平快”相互契合、相得益彰的宝塔式构架。塔底是以应用职业技术专业为主的大多数人才,越往上则是越来越少的研究型专业及其人才,在塔的顶端,则是极少数摘取科学明珠的专门人才。
我们的大学应当努力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但这并不是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大学教育始终要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其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当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正在出现一种多元化、多层级、多模式的发展趋势。教育管理者切不可买椟还珠,更不可抱残守缺,在大学教育及其专业设置上应当有一个更为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四、结论
小龙虾及其“龙虾专业”的热议,也许会“吹皱一池春水”,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大学专业和调整专业,避免职业技术型大学的专业设置过于浅薄化、广告化,同时又避免研究型大学对社会科技变革视而不见,故步自封,在专业设置上裹足不前,这不单是对办学者教育理念的一场文化考量,也是对整个教育界、知识界的文化考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