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习得理论:试分析“狼孩儿”案例

2017-09-30 02:46康佳敏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语言习得

【摘要】狼孩儿事件的发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极大轰动。作为少有的罕见事件,狼孩儿案例对儿童语言习得和心智发展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本文尝试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语言天赋论来对狼孩儿的语言习得状况进行分析探究,分别探讨先天语言习得机制和后天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狼孩儿事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语言天赋论 语言习得

一、引言

狼孩儿作为众所周知且轰动一时的重大发现,引起了广泛的研究与思考。具体是说一个几个月大婴儿被一只狼带走并抚养了数年。这一意外事件的焦点是当孩子被从狼窝救出后,其智力水平发展得极其缓慢,甚至是毫无进展。研究者进行了诸多研究,其中涉及许多专业领域和相关理论,例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语言天赋论。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狼孩儿案例

首先,根据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语言能力是人类基本行为之一。而且,根据华生和斯金纳的刺激-反应理论,当刺激数量和频率足够时,会引起反应的产生和自动化。李嘉祥在论文中说到,“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终于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即刺激、反应之间形成联结。”也就是说,儿童的言语行为能够通过不断重复的刺激-反应得以加强,并最终会导致第一语言的习得。

然而,狼孩儿的发现证明了刺激-反应理论的一些错误。我们查找资料可以了解到,当狼孩儿被从狼窝救出回到人类社会后,他们接受了一系列教育,包括语言能力培训和生活技能培训。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接受了一连串的刺激(即语言输入),但是这些训练的结果并不让人满意,因为结果发现要使狼孩儿接受和吸收语言输入非常困难。因此,他们几乎不可能做出相应的反应。朱昆仑在他的论文中总结道:“决定语言学习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年龄,年龄决定大脑发育程度。二是环境,外部语言环境决定着刺激-反应的强弱,从而决定着语言习得的效果。”用具体例子来讲,数据资料表明经过整整7年的人类教育(社会化),印度发现的一名叫卡玛拉的狼孩儿仅能勉强掌握4-5个单词和数个简单的句子。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狼孩儿的故事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理论)的反面实例。也就是说,对学习者成功习得一门语言而言,简单的刺激-反应(外部因素)不能成为最重要的习得语言关键。语言学习者的内部因素也必须加以关注。

在狼孩儿案例中,内部因素是狼孩儿自身,而外部因素则是来自语言学习的不断刺激(即语言输入)。

一方面,儿童智力的发展存在一个关键阶段,尤其是语言能力的提高。在那种条件下,狼孩儿很早便离开人类社会。当然,还需要关注的是对狼孩儿再教育(社会化)失败的原因。这是因为那一时期的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外部因素(语言输入,即不断的刺激)。他們没有理性对待内部因素(即狼孩儿的心智发展)。

另一方面,刺激贫乏论的观点表明外部因素对语言学习也很重要。首先,语言环境是第一个外部因素。对狼孩儿来说,他们在只有几个月大时便离开人类社会。他们的生活环境只是狼群和大自然,而非人类文明。相对应地,狼孩儿的语言环境也与一般的婴幼儿不同。前者是狼嚎,后者则是人类语言。第二,持续不断的刺激则是第二个外部因素。这一点和第一个因素相似。语言输入的不断刺激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快、更稳固地习得语言。缺乏必要的刺激会导致语言的贫乏。第三,儿童的模仿是另一个外部因素。儿童练习语言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模仿。根据刺激-反应理论,通过不断的刺激和相对应的反应,儿童得以不断地加强和重复语言练习。反而对狼孩儿来说,他们所能模仿的只是狼嚎和狼的行为。

三、语言天赋论与狼孩儿案例

关于语言天赋论,这一理论是由乔姆斯基于20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它建立在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批判上。乔姆斯基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习得机制(LAD),这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特殊机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具有一种特有的、动物不具备的机制。王强在他的论文中强调:“基于语言官能的语言习得是一个自然生长发育无意识的过程。”即儿童对于语言的习得无需教导指引。简要讲就是,人类这一特有机制中的是普遍语法(UG)。也就是说,儿童能够较快习得母语的的事实表明,语言习得机制由一定的普遍语言特征构成,这些特征可以在任何语言中被发现和证实。因此,语言习得机制是学习语言的关键。

四、总结

通过对两种理论与狼孩儿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首先,作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重点,刺激-反应理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地位,以及外部刺激对语言习得的决定作用。因此,华生和桑代克的主张是上世纪教育学界普遍接受认可的一种教学观念,即突出教育、训练和学习的作用。但狼孩儿事件成为这一学习理论的一大反例,对狼孩儿进行社会化(语言教学)的结果并非如刺激-反应理论所预测的那样,反而存在较大差距。而作为语言天赋论核心观点的刺激贫乏论,则认为儿童在习得母语时,存在语言输入和输出不对等的现象。也就是说,儿童是通过有限的外部刺激掌握无限的语言知识。但狼孩儿事件又成为这一理论的一大反例。狼孩儿作为人类儿童,本应具有先天存在的语言习得机制,通过后天的刺激便能掌握母语。可结果并非如此。因此,本论文认为儿童在习得母语方面,先天语言习得机制和后天语言输入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会极大影响儿童的心智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昆仑.以行为主义看我国的英语教学[D].山东大学,2005.

作者简介:康佳敏(1993-),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习得
儿童语言习得与小学英语教学
多模态语言体验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及其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论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高职高专英语的语境化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开设语言实践课的必要性及优势
利用网络资源创建大学生英语学习资料库的实践探索
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
基于联想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词汇教学策略
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