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引领课堂教学创新

2017-09-30 18:55姜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雨课堂教学过程资源共享

姜蓉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雨课堂应运而生。本文对雨课堂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创新课堂教学,整合教育资源,挖掘大数据的价值。

关键词:雨课堂;教学过程;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7-0095-03

● 前言

雨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混合教学模式悄然崛起,它将前沿的教育理念与互联网技术巧妙融合,运用互联网工具成功地将课堂上的手机转变为用于学习的工具。课上扫码签到、实时答题、答疑弹幕、数据分析等这些形式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实质性地解决了“三率”即到课率、抬头率、入脑率问题。这一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实现大班教学中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本文以雨课堂怎样结合社交工具微信和办公软件PowerPoint引领课堂教学创新为重点展开研究。

●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先进经验纷纷亮相。2016年,教育部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创新在线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推动优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不同类型高校小规模定制在线课程应用、校内校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方法变革”。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及其旗下的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2016年2月,雨课堂从清华的课堂里走出,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便有上千所高校的班级采用雨课堂模式授课。目前,学堂在线运行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内外几十所顶尖高校的优质课堂。[2]这些课堂已有3000所院校的教师使用,注册学员超过50000人。

● 雨课堂的创新之处

1.操作简单

课堂创新固然重要,但如果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过于复杂,那么教学过程将陷入使用工具分散教学精力的窘境。雨课堂基于人性化的考虑,以大众熟悉的社交工具微信和常用办公软件PPT为重点进行开发,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使用的门槛,还保证了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用户体验。

对于教师来说,PPT作为课堂内容载体工具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软件,他们可以通过下载指定版本PowerPoint来制作自己的课件。对于制作过程,教师无需进行特殊培训即可上手,通过创建课程和班级微信群就可以将制作的课件推送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手机作为必备的通信工具,已基本达到人手一台。学生通过用手机扫描屏幕二维码、输入课堂暗号等方式便可进入课程的学习。

2.区别于当下的翻转课堂

当下,翻转课堂还存在线上与线下脱节、扩展性不强,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不完整等问题。而雨课堂打通了课前预习、课上讲解和课后复习的闭环,赋予了整个教学过程新的内涵。课前,教师将上课要使用到的PPT提前推送给学生,PPT里可以插入讲义、学堂在线及MOOC视频资源、习题,甚至是教师的录音;学生可以提前进行课程的预习。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查看课件”功能,收集学生的预习数据,了解他们对课件的预习情况,并根据量化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准备。课上,教师将PPT实时地推送到学生手机端,让他们通过手机端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如果没有听懂,可以按下“不懂按钮”或使用弹幕功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实时地推送题目,并根据题目的难易情况设定答题时间,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任务。这样不仅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答题情况。课后,教师可以创建试卷,并将试卷发布至班级微信群作为课后作业。

3.教学状态的实时把控

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课件的预习情况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备课。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点击“不懂”按键和弹幕功能实时反馈,了解学生对课件内容的理解情况,还可以在课后复习题的设计上进行补充。课上限时的习题,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可以方便教师对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整体性的评价,以便教师调整课程节奏及知识的重点讲解。课后,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推送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情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数据均被自动完整地采集,由此直观地量化了学生的学习轨迹。教师可以根据报表数据对教学过程进行灵活地调控。学生则可以根据个人学习的数据了解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及时向教师反馈自己的疑问,课后也可自行在终端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加强。

4.碎片集中化和资源共享

现在网络学习的特点就是碎片化,学生的学习缺乏系统性。面对信息的大爆炸,碎片化的资源对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要求加大。对于自我知识构建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讲,碎片化学习很难让他们真正系统地学懂知识。而雨课堂能将视频碎片、知识碎片变得体系化,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构建的模型,指导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知识构建能力。

优质的资源对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由于雨课堂对全社会开放,且具有全天候课堂互动永不下线的突出特点,所以它集中了碎片化资源、新型教学工具和新创新的教学模式资源,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共享。

5.大数据对教学的作用

通过雨课堂产生的大量数据不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習,都具有很大的价值。对于教师来说,课前的数据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的重要根据,它能帮助教师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对不同的班级制订不一样的教学计划。课上的数据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根据,它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地调整课程节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的数据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的重要根据,它能帮助教师了解整堂课的教学成效。以往,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都是通过平时的作业、考试以及在课堂上的观察来获得,这样不论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检测,还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测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对大班教学所花费的时间更长。另外,由于以往各类系统收集的数据过于零散和模糊,所以教师对数据分析的结果都不够精准。从时效性来讲,数据的滞后使得教师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然而,雨课堂生成的数据则无需教师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重复性的统计和分析,就可以实时、客观、全面地了解当前的教学状态,做到因专业施教、因班施教和因生施教。

对于教学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可以利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对资源进行反复检验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资源的优质性。这些数据有助于教学工作者探索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模式,同时,它们也是对教师进行评价、质量考查的重要依据,还对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有着指导意义。

● 雨课堂的不足之处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雨课堂虽然有着诸多创新之处,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雨课堂对网络的依赖性,导致其在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PPT卡顿、收不到推送信息等问题。如果教学中出现网络不稳定还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这就需要学校提供较好的网络环境。

第二,受视频资源来源限制,目前只能插入优酷、土豆和腾讯的视频资源。

第三,目前的雨课堂尚不支持MAC,PC版雨课堂目前只支持Windows 7及以上版本,同时须安装PowerPoint 2010及以上版本。

第四,虽然雨课堂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是学生爱不爱听,关键还是看教师有没有花心思在教学上,能不能控制好课堂节奏,能不能与学生在课前、课上、课后进行有效的互动。

第五,数据并不是衡量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唯一根据,有关精神和感情层面信息的获得还需要教师切身去感受。

● 结语

雨课堂既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体现了服务社会的价值。正如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袁驷在“LINK2016在线教育论坛”上讲到的,“‘雨课堂的探索,是重新定义混合式教学;‘雨课堂的意义在于积云成雨、收雨成云、人人受益”。

参考文献:

[1]臧晶晶,郭丽文.滴水成雨——走进雨课堂[J].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6(8).

[2]袁驷.“雨课堂”要收雨成云[J].中国教育网络,2016(6).

猜你喜欢
雨课堂教学过程资源共享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