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2017-09-30 07:27李丽娟
甘肃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新模式形式

李丽娟

【关键词】 校本教研;教师;教科研能力;形式;政策;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7—0022—02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针对我国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那么,如何有效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笔者认为校本教研是有利途径之一。校本教育科研(School-based Educational是一个西学东渐的概念,在我国是 Research)指各级学校(主要指中小学)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研究活动。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及意义

校本教研源于校本培训,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而组织的。校本教研应有两个层面上的理解:其一,指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基于并为了学校的发展而开展的教学研究;其二,指上级教研单位为了某项课题研究而深入学校内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的教学研究。以上两层理解都强调针对学校的实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校本教研准确的内涵应是:着眼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以学校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单位的直接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而开展的教学研究。

二、校本教研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重视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是80年代以后各国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 的走向。为了督促在职教师的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尤其是教育科研水平,各国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研究部门均提出制定相应措施,鼓励教师进修提高。新理念下的教育要求教师开展科研型教学,提高教学中的科研含量。

1. 校本教研的针对性有利于填补理论与实践间的鸿沟。校本教研课题直接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即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课题的归宿和目的,最终服务于实践。不同于某些纯理论性课题,即为了观点立住脚到学校收集数据进行研究,最终服务于课题。因此校本教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如何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如何筛选学生的问题进行探究等。所以说校本教研的开展立足点是解决一线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能最直接地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校本教研的实用性有利于促使学校形成教科研的特色。校本教研课题必须基于学校实际,它才有支撑点,才有生命力。它不同于单纯的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它依据学校教师平时教学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与困难,组织教师开展研究,帮助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更具实际性。当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有很多是无现成答案的问题,是以往的教育教学经验所不能解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很难说谁是教育教学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分享智慧,就成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必须的选择。教师在彼此的借鉴与学习中,可以不断形成自己新的视野和思路,通过教师个体的思考和发展,促进学校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

3. 校本教研的能动性有利于促进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校本教研与教师的工作紧密相联,它来源于教师实践中的困惑,研究问题不仅来自对学校实际的深刻认识,而且研究的主体又是学校中的领导与教师,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过程。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兴趣、特长,进行设想——实践——再设想——再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同时,校本教研是一种新的教研活动,它不同于传统教研,教师不再单方面地洗耳恭听教研员的意见,而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种自由的阐述、讨论、辩论中,观点会越来越鲜明,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这对于参与教师都是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三、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

校本教研必须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创设和谐的教研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研形式,唤醒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促进教师的成长。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坚定基石。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是改进职业生存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产生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智慧的重要手段。校本教研要求教师突破自己,课前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什么教育理念,实施时能不能顺利落实;课中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对教与学的活动及时灵活调控,使动态的课堂不断有新的资源生成;课后进一步去反思和探索后续解决问题的方向,将研究引向思维的深处,深化对教育教学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实践性智慧。通过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觀规律,反过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教育思想和境界,时时处处用新课程理念来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反思有效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教师运用理念的催化剂,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同伴互助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实效保障。校本科研必须要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突破口,寻求有效的途径。可以采取质疑、讨论、反思、总结等形式,通过开展教材研究、案例分析、集体备课、专题汇报课、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主题沙龙等活动进行。激发教师群体的智慧,发挥团队合作、互补共生、群策群力、互动成长的巨大优势。

3. 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科研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是较为常见的研究合作形式之一。与大学和中小学教师构成的共同体相比,它具有联系普遍、直接、灵活、广泛等特点。专业的引领能弥补一线教师专业水平的欠缺、理论知识的贫乏。所以教师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在不断磨练中,提升专业素养。

四、思考与建议

一是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证教师的进修,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学术假期,鼓励教师参加进修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进修的职责、义务要有严格、明确的规定。明确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教育“临床专家”,设立“以能力为本”的教师培训课程。培训教师学会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兴趣、特长,把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普遍的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找出来,进行梳理,在实践中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回到实践中去验证,从而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或方法,以便在今后实际教学中应用。

二是开拓“以学校为基地”进行教师教育的新模式,转变在高等学府培养教师的单一模式。采取政策导向,鼓励一些师范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鼓励一些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并入综合性大学,使中小学教师由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和综合性大学的相关学院培养,学生在教育系或综合性大学中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学习教育专业的课程,在相关系或学院选修学科专业课程,通过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设备条件优越等教育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三是通过建立伙伴关系来培养教师的校本科研能力。合作不是一种短期行为,而是参与各方长期的努力,共同承担责任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达到某种结果,它不光是共享信息,而是要带来改变,即它同时关注过程和结果。因此要加强各职能部门,各级各类教育部门、机构间的合作,包括大学教师与中小学 ,教师的研究共同体、科研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学校部分教师之间的合作等方式,加大合作的层次性,既要有“土专家”,又要聘请行业学科专家、教授来校“传经送宝”,成立“校本研究共同体”,积极倡导各级各类人员之间共同合作、交流。

编辑:蔡扬宗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新模式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