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便应该重点关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高效性和针对性,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为学生制定出针对的教学策略。结合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教师重点分析了渗透德育教学的实际策略,希望能够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德育;策略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正式写进现行宪法。中共十九大报告指明了新时代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其中贯穿着大量法治的精神和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对初中生进行法法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初中法治教育的意义
法治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体系中,法治教育虽然与思想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等教育活动一样,发挥着自己独有的教育功能。
二、 初中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十九大和“两会”有关宪法精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法律的含义,违法种类、法律的特征与各种违法所承担的责任;记住一些法律名称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总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等;一些法律常识和案例如吸毒,贩毒、抢劫、醉驾等特例;依法律己和维权方式;公民权利和义务意识;等等。
三、 初中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许多法律的内容,内容齐全,案例充足,思想品德课就自然成为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的教学学生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就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首先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 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设计“模拟法庭”,观看“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如,在课堂教学《依法保護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节时,可以将课堂设计成“模拟法庭”,选举营业员、商场保安员、营业部经理、记者、消费者协会负责人、仲裁机关负责人、法庭审判长、书记员等各一名。通过模拟训练将教材中“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等问题迎刃而解了,教学效果比较好。这样在学生模拟的基础上,明白了作为消费者应该享有的权利,同时应该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比较列表法
接受法治教育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为强化知识记忆,可采取列表比较方法。如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比“法治”与“德治”的区别和联系;权利和义务;起诉、上诉和申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公民与人民;罚款和罚金;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权利和权力;等等。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强化学科知识的理解记忆。
(三) 知识竞赛、辩论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
为了训练辩证思维,对认识网络、从众心理、学习和游戏关系等适当组织学生参与辩论;对难以记住的内容或者重点主干的知识,采取只是竞赛方法,记忆效果会更那好点;一定要进行一些类似主题班会的实践活动,不可让活动流于形式,否则就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既不利于法治教育,又不利于中考选拔人才。
(四) 课外管理法
法治教育无小事,润物细无声。要想管理好学生,就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时间,抓住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小事,适时地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比如可以让违纪学生收集整理法律知识和案例资料,让他们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增强法律意识。如针对学生课堂迟到、上课说闲话、不完成作业、乱扔零食等现象,结合训练曾经思想品德教学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认清自身思想和行为的真正危害性。
参考文献:
[1]胡生文.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教育革新,2008(02).
[2]胡梁效.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从一节思想品德课谈我之所见[J].教育革新,2011(04).
[3]甘红平.情境再现回归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
[4]马玉.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分析与阐述[J].天天爱科学,2016(18).
作者简介:
王向利,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芹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