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婷婷
【摘要】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学生的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的提高。目前,如何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也成为众多教师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质量;兴趣;联系
【中图分类号】O13-4;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17-02
随着近代数学的不断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各个学科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理论和成果,促进着整个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都是在数学的促进下形成的时代的产物,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学好高等数学这门课,掌握数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于大部分理工科学生而言,对于高等数学的学习却是谈虎色变,望而不及。如何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成为高等数学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分析(由内而外)
1.学生现状分析——内因
对于从初等数学过渡到高等数学的学生而言,思维开始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变,然而大部分同学在转变的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适应,仍然停留在中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上,这是导致学生对高等数学失去学习兴趣的内在因素之一;其次,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以及理论架构与高等数学课程难度的不相匹配,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内因之一,自身的数学功底差,而课程要求却较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同学犹豫不前。再次,学生本身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强,也是导致厌学的内因所在。
2.教学现状分析——外因
作为高等数学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直接制约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在上课前虽以充分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可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教师一昧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填鸭式的教学永远带动不了学生,也打动不了学生,不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共鸣和情感共鸣。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如果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那么纵使课讲得再好,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实很多高等数学教师都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在课下也是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在课堂上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又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可即便这样,教学效果却还是不尽如人意。
3.社会环境分析——外因
高等数学是一门工具,是为其他自然科学做基础的理论性学科。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实际问题,很少会直接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来帮助解答,因为高等数学要求解题人具备很严密的逻辑性和推理性,这就使得其在生活中受众面很小,难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注意。再加上所谓的口口相传“高数太难”,“学高数没用”,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下导致学生在没开始这门课程之前就已经在心里建设起了思维防线的城墙——
拒绝。
二、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建议(由外至内)
1.加强联系,感受数学之美
著名的英国数学家伯特兰·罗素说过“正确地说,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还拥有志高的美”,而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自然界的数学之美,美不胜收。著名的黄金分割比,其是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比,也称为中外比。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著名的金字塔、艾菲铁塔在建造时利用了黄金分割比,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及“最后的晚餐”在绘制时也利用了黄金分割比。
数学的抽象之美也常常被大家所遺忘。经典的商人过河问题,看似与数学无关,可是利用数学的抽象概括性,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便可将一个文字烧脑题转化为数学求解题。数学建模很好地向世人展示了高等数学极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的逻辑美也在计算机的算法设计中有了充分的体现。算法是数学与计算机的完美结合。例如穷举法,冒泡法,都是将数学思维很好地应用在了计算机之中,并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帮助我们解决具体的问题。
善于联系和想象,充分挖掘数学与各学科,以及与生活的联系,并不断积累,将这些联系巧妙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提升魅力,感受教师之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教学技能,改变教学方法,拓宽知识广度,提升人格魅力,在言传身教的同时,用知识去丰富学生的思想,开拓学生的眼界,鼓励其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的思维去帮助解决问题;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多多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做到付出多一点,抱怨少一点,学生多讲点,自己少说点,题型多练点,题目少一点。
3.积极主动,感受学习之美
通过感受数学之美,教师之美,不断由外而内地感化学生,带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化冷漠为好奇,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学习,主动分析,主动发现,主动解决,从而感受学习之美,如此循环,周而复始……让学生在点滴的学习之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解题的喜悦以及成功的渴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