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凡 陈文欣 李慧娆 刘倩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旅游出行也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户外活动,旅游的客流量逐年上升,尤其是免费的旅游景点。因此为了生态与旅游业共同发展,优化景点的管理模式更是迫在眉睫。研究免费旅游景点的优化管理模式,主要以岳麓山为例展开研究,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建立模型以及查阅相关文献的方式进行管理模式的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严格角度来看,岳麓山景区目前环境及服务质量不高,需寻求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系统。针对岳麓山景区的现状,如何使景区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我们对景区游客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加以分析。本文采用α信度系数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同级运算后得出Cornbachs α,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分析、样本人口学特征分析、客流量分析。
一、模型建立
(一)流量-流速模型
假定景区为一个面状、均质空间,景区内景点任意分布,游客在景区内随意运动,无规则行走,则
式中,F为景区日客流量(人),V为游客的平均游览速度(m/h),T为景区的日开放时间(h),d为在不拥堵的情况下游客游览的间距(m)。
式中,n为景区内景点游览线路数,Vi为游客选择第i条线路的平均游览速度(m/h)。
式中,li为第i条线路长度(m),ti为游客选择第i条线路的游览时间(h)。
通过建立并计算流量-流速模型,得到岳麓山景区流量流速结果:
T=17h V1=2127.921/h(夏) V2=2498.179/h
d1=1.8m(夏) d2=2.6m(冬)
夏天日流量为20097人,冬天日流量为16334人,月流量为546465人,年流量为6557580人。
(二)容量综合模型
计算景区总体资源空间承载力,由于游客的流动性,通常不能做简单的加和处理,即一定时间范围内景区内各景点空间所容纳的游客量要服从“木桶原理”,即旅游地空间承载力由某个最小容量的分景区的游客容量决定。
日容量值:
D=min(D1,D2,D3,…Dn)
綜合计算模型为:
式中,Di为景区内第i个景点的日客流量容量值,T为景区每日开放的时间(h)。d为旅游者游览景区内景点的最佳密度=(m2/人),Xi为第i个景区的游览概率,n为景区数量。
其中,
d=max(d1,d2,d3,…di,…)
式中,d1为植被被踩踏而能够正常恢复生长所容许的游人密度,d2为自然净化及人工清理各种污染物(如垃圾)状况下所允许的游人密度,d3为游人因对个人空间需求而允许的心理密度,d4为因噪声等因子造成的游客感应气氛容许密度。
通过建立并计算容量综合模型,得出岳麓山景区夏季、冬季日容量分别为10933、7810人。
二、优化管理分析
(一)基于日容量下的限流模式
选择顺畅的渠道发布信息公告,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限流方案必须透明,通过官方公告、客户端、电子信息屏、短信、网络、纸媒、微信、微博等各种方式及时发布限流通知,保证游客有足够的时间对出行计划做调整。
实行实名制,在出入口处可采用单向通行和九曲栏杆的措施,对游客进行身份验证。进行身份证验证之后由系统自动发放参观券,根据正常情况下游客最大日容量发放参观券。参观券发放结束后,未持票者一律不得入山;实行预订制,充分利用网络及大数据合理调控客流。为了更好的满足游客需求,多种平台免费支付方式也需要更广泛运用到门票预订中,预订门票的当日有效。
完善游客预测系统,在“旅游+互联网”时代,依靠大数据对岳麓山游客进行预测,掌握游客旅游动态。保证在游客高峰到来时启动最大承载量预警机制,发布相应的信息,保证景区的游览秩序游客的安全。
(二)基于限流下的分流模式
当景区游客得到一定控制后,实施对景区内的游客进行分流。建立基于利益主体理论的游客管理模式,同时采取对独立路线合理规划、游客行为进行引导与管理、强化景区规划中的游客管理因素、加强游客的安全管理等优化措施,从而提升游客体验质量,促进景区协调有序的发展。在景点设立路牌引导游客游览独立路线,并标记距离下一个景点的路程,使游客更容易接受独立路线。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