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鹏飞+金石柱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为检索工具,在地理学视角下以“地名”为检索词对检索的文章进行归纳整理,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①地名研究区域东中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②研究尺度以中观尺度为主;③研究对象类型以专题为主;④研究内容以反映特征和关系为主。这些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基本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基于此,可以展望地理学视角下地名研究的未来方向。
引言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的自然或者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既是代表一地方或地形的符号、标定又是重要的地理参照物。地名是人类之间传递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引导人类实现探索研究地名活动。研究地名涉及到语言学、民族学、文化学、地理学等领域。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在地理学视角下以“地名”为检索词,时间从1990年—2017年3月近三十年,可以将研究地名的区域,研究尺度,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总结出一些规律为地名的写作提供一些基础性的资料。
一、研究内容
(一)研究区域东中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经过整理,总的来说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有地名的研究。其中研究广东省、山西省、安徽省地名的文章分别18篇、14篇、13篇,占总数的12%、9.27%、8.61%。王彬通过南沙区地名当中带有江、海湾、涌、沥、围等字眼反映出南沙区地理环境变迁和“汪”、“望”反映当地古越语文化的影响。孙佳佳以山西省的临汾市3807个自然村名为对象进行研究;郭艳丽以安徽省行政地名分析得出地名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研究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名的文章各8篇,占总数的5.30%。胡鹤年以区域差异最明显的省区—陕西省,发现越早出现的地名以自然地理实体命名较多,反之。李建华中卫县农牧交错地带具有边塞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对其景观研究可以发现其空间分布规律。其次湖北省、广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的文章分别7篇、5篇,分别占总数的4.64%、3.31%。最后,研究内蒙古自治区、肃省、青海省地名的文章共2篇、1篇、1篇。
(二)研究尺度主要以中观尺度为主
研究尺度按照宏观(国家)、中观(省、自治区、市)、微观(县、旗、区)来划分,当前,在地理学视角下对地名研究主要以中观尺度为主,其中以市为尺度研究地名的文章共83篇(包含自治州1篇),占总数的51.6%。以省为尺度研究地名的文章共49篇(包含自治区9篇),占总数的30.4%,这说明当前地名研究的现状。战赤嘉对茂名市地名的统计,发现地名与地形的环境关系;马珊研究福建省内9个市区地名乡镇地名。微观尺度(县、旗、区)研究地名的文章共16篇,占总数的10.0%。包苏日古嘎以新巴尔虎右旗水域地名作为研究对象。宏观尺度(国家)下研究地名的文章共计14篇,占总数的6.2%。杨袆在46 191个乡镇地名中统计出关于交通有关的地名,并得出这类地名在全国分布不均衡。
(三)研究对象类型以专题为主
地名分为自然地名、人文地名、行政地名三大类。根据统计在这些研究中一种是将自然地名、人文地名和行政地名三者作为研究对象。另一种是将行政地名中的某一部分作为文章主要的研究对象。因此把前者归为综合类后者归为专题类。据统计综合类地名文章共计19篇,占总数的11.7%。侯嘉媛将区划地名、聚落地名也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一起研究明清以来婺源地名的演变;何彤慧研究宁夏地名特征时既包括了乡镇级以上的政区地名也包括一些典型的地物地名,通过这些地名展示宁夏地名“边地文化”特征和自然环境特征。据统计专题类地名共143篇,占88.2%。张锐锐在中国乡镇地名中主要研究数字地名,发现云南省、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多,乡镇地名类型集中在数字“三”“五”“双”“八”,体现传统文化意愿。
(四)研究内容以反映特征和关系为主
根据统计这些文章研究内容特点主要以反映特征和关系为主,其中还涉及到时空演变和少量的区划。在这里特征是指不同语源类型的地名的空间分布从而反映出地名文化景观的自然、人文特征的地域差异。自然、人文环境的关系是指不同语源类型的地名的空间分布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关系。时空演变是指地名分布在时间(双时期、三时期、四时期以及多时期)和空间上的变化。区划是在将地名景观按照地理差异完成地名景观的区划或者按照按照少数民族的方言、民族地名进行区划。据统计反映地名自然、人文特征的文章共160篇,占总数的98.8%。许小红将南宁六城区地名分别从数量特征,结构特征、地名类型特征和地名命名特征分析南宁市乡村地名命名具有独特性。
据统计反映地名自然、人文环境关系的文章共139篇,占总数的85.8%。杨洋分析天津市地名乡镇地名中“山”“台”出现的次数较多,这与天津市的地貌有关。“海”“沽”等水文类地名与天津市位于海河流域河网密布有关。“城”“桥”等建筑类的地名这与天津市的军事战略地位有关。姓氏地名中有53个姓氏,其中40个乡镇只用姓氏命名这说明天津市的姓氏复杂具有特殊文化。
据统计地名对比时空演变的文章共21篇,占13.0%。王长松基于地名变迁的北京村落时空分布研究中,按汉晋以前、隋唐、辽代、金代、元代、明代、清代、民国、1949年以后这多个时期划分得出明清时期北京村落数量多但是辽金时期村落规模大,村、屯类地名在顺义区、大兴和通州最多,梁、岭类地名在密云县、怀柔、平谷和门头沟居多,水、桥、沿类地名在怀柔、房山区和延庆縣居多。
据统计,区划的文章共8篇,占总数的5.0%。广东地名的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地名都带有本民族方言成分,作者王彬以方言为划分原则将广东分为客家方言地名区,闽南方言地名区,粤语方言地名区,壮语地名区。
二、研究方法
根据统计,定性的文章共8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的文章占95.6%,其中包括(运用方法40篇)。研究地名的空间分布主要是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图层叠加、图层对比及相关性分析(分析地名与人口密度、经济的相关性)等方法主要是用来对地名分布与自然、人文环境关系的研究,共计36篇。康雷将河北省地形类地名、水文类地名、方位类地名三者做相关性分析,地形类地名与水文类地名相关性弱,而水文类与方位类地名相关性很强,主要是因为水文有很强的指示性经常与方位共同运用如,河南、湖南,说明地名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同时运用新方法包括EOF模型、主成份分析、回归分析、点距离空间平滑法。王彬运EOF模型运算将结果累积方差超过70%的前三项做主成分分析从各自的空间分布图中可以发现64个通名空间分布不均衡;王法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壮语地名地区更集中在地势、坡度、坡向值高,距离铁路、公路和中心城市远、水田或灌溉用地少的地区。其他方法包括核密度分析、线密度分析、点密度分析、趋势面分析。包苏日古嘎将地名点状图形数据生成地名点密度图,低划分为高密度区、中密度中区、低密度区三大类型区。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地理学视角下地名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呈现出以下特点:地名的研究区域东中部多西部少,文章数量占总数的41.0%和7.3%。研究尺度以中观尺度(省、自治区、市)为主,占总数的81.4%。研究内容主要是以特征和关系为主,分别占总数的98.8%、85.8%。研究对象类型分为综合类和专题类,分别占总数的11.7%和88.2%。这些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基本上运用数理统计,占总数的95.6%。相信在未来地名的研究尺度更加微观化和具体化,在地名的区划方面不仅是停留少数民族地名和方言区的划分,研究方法在数理统计基础之上运用更多的量化方法如EOF模型、洛仑兹曲线、相关分析、点距离空间平滑法等多样化方法。
(作者单位:1.延边大学理学院地理系;2.延边大学东北亚研究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