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艳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性,并不表示教师的主导性被否定、被削弱,而是被定性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如何在课堂中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做到学生积极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师;主导
中图分类号:G633.5
一、课前主导作用
(一)小组组合与分工
本人在分组时,结合学生的座位情况,成员以4—6人为主,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进行搭配,并且把性格外向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搭配在一起,分好小组后,由组员共同为自己的小组命好同学们喜欢、时尚、搞笑的小组名,如本学期在高一(5)班同学为小组命的组名有:“白令海峡以西”、“一百块都不给”、“唯航独尊”等,每次回答问题前他们都以小组的形式先讨论再将集体的智慧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答对的机率和准确度都会高很多,同時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兴趣。
小组成立后,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小组分工,每个成员的分工,也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尽量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就能促使小组成员人人参与。
(二)“任务单”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由于既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又有相对而言差一点的,那么就会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这样那些相对成绩差一点的学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在小组讨论中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就得到了现成的答案。这样只会使得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出现,真正体现小组合作的高效性,需要教师作好有效的课前预习安排,笔者尝试了多种方式,觉得下达任务单这种课前预习目前来说是最有效果的。对于《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课,本人设计了如下自主学习任务单。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任务1:明确学习目标
具体要求
1、明确农业的概念。
2、全面掌握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并判断农业生产活动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自主学习新课内容做准备
任务2:农业区位
具体要求
阶段一:明确概念
阅读教材P59并结合微视频(一),完成:
在学案中写农业的概念。
标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并认真思考所标关键词包涵的内容,达到真正理解农业的概念。
写出农业的分类及特点。
阶段二:夯实基础
阅读教材P59-62,及微视频(二)、(三)、(四)和学案资料1,完成:
总结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
概括出农业区位因素的有何变化?
能正确区分农业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区位条件。
阶段三:能力提升
根据所给学案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此案例中体现了哪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韶关西联镇蔬菜基地形成的区位条件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
参考资料
“必修一”教材第59-62页。
2、微视频(二):农业的区位因素。
3、微视频(三):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4、微视频(四):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案资料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主导因素典型案例。
5、学案资料2:韶关市西联蔬菜种植基地的相关材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各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区位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3:疑点收集
疑点1,疑点2,疑点3,…………
设计意图
为课中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二、课中主导作用
(一)疑点展示
有了任务单后,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更有目的性,而且预习的效果也更有检测的依据,预习中发现的疑点,反馈给教师,教师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是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中反映出来的疑点,在课堂上利用PPT充分展示出来。
疑点一:农业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区位条件、有利区位条件、限制性因素的区别?
疑点二:农业生产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然因素?能不能后天建设?
疑点三:农业区位因素有何变化?
疑点四:为什么畜牧业也算农业?
疑点五:热量与光照、水源与降水有何区别?
(二)组织好小组讨论
学生在课堂讨论时,教师应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偏离原来的方向,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做出相应的引导,教师不能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小组中组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要及时对小组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加入相关小组的讨论中去,千万不能让整个小组的合作探究演变成谈天说地的茶话会。如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疑点讨论过程中,笔者是积极参与到学生各个讨论小组中去,了解学生讨论的内容、方法,及时点评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为学生后面的讨论扫清障碍。
(三)成果展示课堂总结
小组合作完成后,学生很想向别人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或者还有一些问题本小组没有解决,希望其他组给予帮助。这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会得到碰撞,相互之间会获得启发,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这一节课的成果展示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式的时候本想以“小组内合作学习——组间展示交流——教师反馈点评——师生共同梳理”这一流程来进行,但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只有疑点一学生展示了小组讨论成果,后面的疑点均是在学生回答评价前一同学或小组成员回答中生成而且随之解决。所以看似本节课只讨论了疑点一,但在实际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生成以涉及及解决后面很多个疑点问题,在整个小组展示成果过程中,呈现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的疑点问题成果——教师或者其他小组成员追问理由——学生内化生成——再解决问题——再追问理由——学生继续内化生成的一个过程中,一环扣一环,节奏紧凑,大部分学生完成融入课堂之中,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较高。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及改进,笔者觉得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分不开的,而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否得到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备课过程中的教学设计上,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课堂进程的调控上,体现在对所教知识的驾驭上,因此,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将是“有形无实”,最后也会“无果而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