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胡引++韩蓉
摘要:目的 探讨四种方法在预防产妇产后缺乳护理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800例产后当天均无乳汁分泌产妇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2、3、4)四组,每组200例,第1、2、3组为研究组,第4组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母乳喂养宣教和指导,实施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医护理干预,第1组加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联合口服通草猪蹄汤,第2组加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第3组加以口服通草猪蹄汤。分别观察比较各组产妇产后24 h内泌乳始动时间和产后42 d内纯母乳喂养率情况。结果 ①研究组产后24 h内泌乳启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联合通草猪蹄汤预防产后缺乳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且实施方便,产妇易于接受。
关键词:产后缺乳;穴位按摩;通草猪蹄汤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9-0146-03
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持续纯母乳喂养是最科学的喂养方式[1]。然而,文献报道当前全世界儿童在出生后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不超过35%[2]。也有学者在2013年对浙江省9县市528名0~6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显示纯母乳喂养率仅为30.3%[3]。导致纯母乳喂养率低的原因就是产妇产后缺乳。产后缺乳(Postpartum Hypogalactia)是指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者,不够喂养婴儿,乳房检查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又称“缺乳”[4]。产后缺乳患者应早干预、早治疗,产后3 d未下乳者干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5]。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方便,利于产妇施行的促进产妇泌乳启动的方法,对提高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科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一体化病房分娩的产妇800例。纳入标准:妊娠足月分娩,母婴同室;无乳痈;无乳腺缺陷;无影响催乳素水平的各种器质性疾病:无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阴道分娩2 h内无乳汁分泌,剖宫产6 h内无乳汁分泌;产妇知晓本研究内容与目的,并同意参加。将800例产妇分为四组,分别为第1组-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联合通草猪蹄汤组,第2组-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组,第3组-通草猪蹄汤组和第4组对照组,每组200例。四组在孕周、分娩方式、产次等方面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将第4组设为对照组,母婴实施母婴同室,接受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实施母婴肌肤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指导正确的吸吮方法。
1.2.2研究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
1.2.2.1第1组-联合组 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联合通草猪蹄汤组。给予产妇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再增加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联合通草猪蹄汤食用(方法见1.2.2.2与1.2.2.3)。
1.2.2.2第2组-穴位组 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组。给予产妇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再增加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自然分娩产妇产后2 h开始,剖宫产产妇产后6 h开始,1 次/d。揉按膻中、乳根、乳旁、少泽4穴各2 min,再用双掌顺输乳管的放射方向从乳根至乳晕轻轻推抚10 min,最后以拇指和食指轻捏乳晕和乳头同时向外轻提5次。推揉膀胱经、背部督脉各2 min,乳房在肩胛骨上的投影点2 min。肝气郁滞者加揉太冲、内关穴各2 min,气血亏虚明显者加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2 min,频率50~60次/min。
1.2.2.3第3组-通草组 通草猪蹄汤组:给予产妇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再增加口服通草猪蹄汤,自然分娩产妇在产后2 h起服用,剖宫产产妇在剖宫产术后6 h起服用,1剂/d,分早中晚3次温服。配方:通草10 g,猪蹄800 g,加水2500 ml,置高压锅内煮开后再小火炖60 min。以此汤为主,主食为辅。
1.3评价指标
1.3.1产后泌乳始动评价 观察四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始动时间计算以产妇分娩结束至产妇感觉乳房有明显充盈或乳汁流出所需要的时间,这是泌乳始动的有效指标[6]。
1.3.2母乳喂养评价 观察四组产妇产后42 d内纯母乳喂养情况。
1.3.3安全性评价 根据产妇自身有无自觉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血常规、血肝肾功能检查等化验结果来评估穴位按摩和通草猪蹄汤的安全性。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临床资料由专人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所有统计分析均在双侧、0.05显著性水平下进行,P>0.05表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时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四组产妇各项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后24 h内泌乳启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四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比较见表1。四组产妇产后24 h内泌乳始动时间两两比较见表2。四组产妇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情况比较见表3。四组产妇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情况两两比较见表4。
2.2研究组的安全性评价
所有参加研究的产妇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住院期间血常规、血肝肾功能检验均无明显异常改变。
3 讨论endprint
3.1产后缺乳的影响因素
产妇自身因素包括:乳腺发育不全,激素、血液循环的完整性;围生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产妇对泌乳知识掌握不全。周围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家庭以及医务人员的支持等因素都会影响产妇泌乳泌乳启动[7]。近年,由于产妇年龄趋于增高及二胎政策放开,剖宫产率高,而剖宫产产妇比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泌乳量少,泌乳始动时间长[8],均会造成产后缺乳。因此,应大力提倡自然分娩。
3.2产后缺乳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
早有研究表明,产后缺乳已成为影响产后产妇身心健康与早期纯母乳喂养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9]。由于产后缺乳而采取混合喂养的婴儿,发生腹泻、发热、低血糖和鹅口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儿[10]。婴儿尤其在生命的最初半年中缺少纯母乳喂养,是婴儿发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3.3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联合通草猪蹄汤预防产后缺乳的理论依据
根据中医生乳理论,针对导致产后缺乳的病因病机[11-13],从经络分析,乳头乳房分别络属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故缺乳与肝胃之经密切相关。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从肝脾胃着手,通过较为系统地穴位按摩达到气血充足、肝气调达、乳脉畅通[14-15]。《本草纲目·草部·卷18下》中就有记载通草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本草图经》中记载猪蹄行妇人乳脉而通乳。产后辅以通草猪蹄熬汤日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产后泌乳始动延迟所致的缺乳。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产后24 h内泌乳始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说明研究组三组干预方法在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始动上都有疗效。再将研究组三组产妇产后24 h内泌乳始动时间两两比较显示,联合组与通草组在泌乳始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2,P=0.005),而联合组与以穴位组比较或穴位组与通草组比较,在泌乳始动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说明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联合通草猪蹄汤在产妇产后泌乳始动起到主要作用。同时,研究组产妇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说明研究组三组干预方法在促进纯母乳喂养上都有疗效。再将研究组三组产妇42 d纯母乳喂养情况两两比较,联合组与通草组在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8,P=0.011),而联合组与穴位组比较或穴位与通草组比较,在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说明以肝胃经为主穴位按摩联合通草猪蹄汤在预防产后缺乳,促进乳汁分泌,并能提高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且操作簡单,易于掌握,产妇及家属乐于接受。
参考文献:
[1]江桂英.80后母乳喂养情况调查分析[C] //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青岛:中华护理学会.2012:258.
[2]王立新,姜梅.母乳喂养指导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
[3]王筝,高俊珂,章瑶.浙江省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3,12(7):628-630.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8-249.
[5]谢丽凤.手法按摩联合中医药膳治疗产后缺乳380例[J].广西中医药,2013,36(6):56-57.
[6]Chapman Dj,Perez-Escamilla R.Maternal perception of the onset of lactation is a valid,pubic health indicator of lactoge-nesis stgae Ⅱ[J].J Nutr,2000,130(12):2972-2980.
[7]郑晓龙,章瑶,徐鑫芬.泌乳启动延迟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340-344.
[8]王菊芳.剖官产与阴道分娩对乳汁分泌的影响及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7):2181-2182.
[9]Schwartz K,D'Arcy HJ,Gillespie B,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eaning in the first 3 months postpartum [J].J Fam Pract, 2002,51(5):439-444.
[10]陈杰,张勇,范钦颖.新生儿混合喂养和纯母乳喂养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316-317.
[11]周勤燕.产后按摩技术对产妇缺乳的效果评价[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35-36.
[12]邵渝,马改红,李东雅,等.产后缺乳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4(14):65-67.
[13]罗梅,刘大纯,何倩倩,等.2285例产妇产后缺乳发病情况及中西医诊治状况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23):3262-3264.
[14]吴菲,刘兆娟.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1,24(9):106-109.
[15]王逸娜,田丹,田丽杰.三穴配合按摩在自然分娩产妇产后缺乳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560-2561.
编辑/王朵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