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7-09-28 03:07刘海燕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康复满意度心理

刘海燕

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刘海燕

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44)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44)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心理干预可提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心理干预;脑卒中;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为确定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将88例脑卒中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88例,均为首次发作,其临床表现、体征、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均与全国脑学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1]相符合。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或预期生存期<6个月、精神障碍或因文化水平较低无法独立完成本研究中问卷调查者,所有患者均已签订了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上述88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为35~85岁,平均(69.5±3.2)岁;文化程度:小学2例,初中29例,高中10例,大学3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为36~85岁,平均(69.8±3.0)岁;文化程度:小学1例,初中28例,高中12例,大学3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即在病情稳定1 d后,予以肢体康复训练,即摆成良好肢体位,预防其出现痉挛姿势;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依次活动其大关节、小关节;此外,鼓励患者自主运动,从坐起、站立、瘫痪肢体单腿站立、抬腿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到最后直立行走;同时,还需提供饮食指导、起居护理、随机情绪安抚、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①建立友好护患关系。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主动介绍姓名、工作经验、业务专长、本病治疗进展等,提供微笑接待;同时,护理人员应在工作中应用语言沟通技巧,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年龄、职业背景等,掌握自己说话语气、方式,以恰当的语言、得体的礼仪,引导患者正确宣泄内心苦闷;此外,护理人员应举止大方、仪表端庄,操作时快稳准。此外,对患者进行查体时,应尊重患者隐私,帮助患者遮挡私密部位。在收集患者病史时,应在安静单人房中进行,注意在心理上与患者保持良好医患关系。②社会支持。医护人员应动员患者全部家属参与本次治疗、康复,鼓励患者最信赖、最亲密的人陪伴,满足其归属感、安全感和自尊需求,缓解其孤独、抑郁心境以及社交隔离感;对于老人,特别是老年女性患者,通常需要子女负担其医疗费用,容易产生愧疚感。护理人员应多安慰患者,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健全其家庭功能,并在必要时动员医院、社会辅助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③调节患者之间关系。病友共处一室,会在医院中形成一个新社会环境,并在共同治疗中互相影响。病室内消极气氛、患者之间缺乏互相照顾,可加重患者孤独、寂寞以及度日如年等负面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积极调解病区、患者之间关系,以积极气氛改善患者心情。④认知干预。医护人员应引导患者,使其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上的独立体,并正确认识到自身在社会、家庭中所扮演角色的权益、责任。同时,告知患者其目前心理状态属于病态心理,应合理调试其心理,并配合康复措施、药物治疗等处理。⑤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脑卒中后相关知识讲解工作,帮助患者与医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在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贯穿健康教育。同时,告知患者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预后等信息。

1.3观察指标①参考生活质量测定量表[2],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水平;量表评分是0~100分,其中量表评分高者,证明其生活质量水平高;反之则证明其生活质量水平低。②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前1 d独立完成,就其对护理内容、心理状态、护理操作技巧、护理服务态度、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进行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级如下:特别满意、满意、尚可、一般、不满意,按照上述等级对问卷中5个项目分别评为4、3、2、1、0分,总分15~20分者为满意,总分不足15分者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2 结果

2.1生活质量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中满意42例,不满意2例,其护理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中满意35例,不满意9例,其护理满意度为79.5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1,P=0.024)。

3 讨论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致残率、死亡率,部分患者可在治疗后出现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如全身瘫痪等后遗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3-4]。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遗留程度不等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其康复治疗顺利开展,应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的服务内容偏向于疾病治疗,其护理重点是恢复患者机体功能,对患者精神状态不甚在意,导致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较差[5]。因此,需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以心理干预,克服其在漫长康复治疗中产生的负面情绪。

心理干预作为现代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其是通过交流、沟通手段掌握其心理倾向,并经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减轻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并重塑积极向上的康复信心[6]。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效果满意。其中,建立友好护患关系,有助于护理人员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并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该项护理服务还可为患者提供良好情感支持,缓解其心理压力,并从行为举止方面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疑虑,使其获得信赖感、安全感。积极的氛围、患者之间的彼此关怀,可帮助患者保持愉快心情。因此,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应重视调节患者之间关系;脑卒中患者面对自身偏瘫肢体,部分患者可因无法改变现状而丧失对事件的处理能力,而上述认知模式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此,加强认知干预,并提供系统化健康教育,可进一步提升其护理依从性,并帮助患者快速了解脑卒中,并以肯定性、关心的语言增强其康复信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了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正性影响。

[1] 方红珍,王洪财,朱静波.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7):150-152.

[2] 薛斌,顾文钦,唐征泳,等.社区团队模式下家庭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J].上海医药,2015,36(20):60-62.

[3] 黄兰祝,陈安华,雷碧霞,等.社区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2):1695-1698.

[4] 杨杰妹,潘成艳,叶爱素,等.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0).1430-1432.

[5] 张正志,陈丽娜,杨加亮,等.连续式康复服务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及生活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6,15(3):269-271.

[6] 陈君.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4):198-199.

R 473.74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8.124

2017-02-01)

猜你喜欢
康复满意度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心理小测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心理感受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