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病变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探析

2017-09-28 03:07杜毅勤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盆底韧带出血量

杜毅勤

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妇产科 河南 三门峡 472100)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病变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探析

杜毅勤

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妇产科 河南 三门峡 472100)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病变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确诊治疗的88例子宫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对照组采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给予观察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有助于减轻对子宫病变患者盆底功能的损伤,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术后恢复。

子宫病变;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盆底功能

子宫病变如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均为妇科常见疾病,对女性健康与生命安全存在一定威胁[1]。近年来随着临床诊疗技术日益进步,全子宫切除术已成为子宫病变常用治疗方法,该手术可预防残端癌,降低癌变风险,但全子宫切除术可对盆腔自主神经以及盆骨底解剖造成损伤,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以及尿失禁等症状,影响术后正常生活[2]。临床研究发现,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因其易于操作、损伤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显著降低盆底功能损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3]。本研究旨在观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病变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确诊治疗的88例子宫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了解本次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感染者、肝肾功能异常者、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调查者。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年龄34~67岁,平均(44.58±12.17)岁;子宫腺肌症17例,子宫肌瘤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2例。对照组年龄35~68岁,平均(45.36±14.41)岁;子宫腺肌症16例,子宫肌瘤17例,宫颈上皮內瘤变11例。两组患者年龄、子宫病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取平卧位,全身麻醉,手术切口取腹部正中,常规腹腔探查,自膀胱上动脉逆行寻找子宫动脉,于髂内动脉分支约10 mm处凝固、切断,将膀胱子宫覆膜剪开并反折至宫旁组织,膀胱子宫颈间隙采取钝性分离,处理血管,将宫旁组织分开并暴露子宫。于子宫峡部对子宫动静脉水平电凝电切并同时处理对侧。将主韧带、骶韧带切断,将子宫摆放于一侧,暴露主韧带,紧贴宫颈采用双极电凝并用超声刀将其剪断,将阴道穹隆切开然后取出子宫,将骶韧带切断并剥离神经组织,于盆腔壁处切断,保留盆腔神经。电凝离断卵巢固有韧带及双侧子宫韧带,水平电凝离断子宫动静脉,术毕用生理盐水冲洗并逐层缝合。对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取膀胱结石位,全身麻醉,常规CO2气腹,采取三孔法腹腔镜手术,常规探查腹腔,其他手术步骤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

1.3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与临床疗效。依据患者盆底功能损伤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疗效进行判定,优:临床不适症状消失,术后未见阴道壁膨出、阴道顶端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且对性生活质量无影响;良:临床不适症状改善显著,术后出现轻度阴道壁膨出、阴道顶端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轻微,对性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中:临床不适症状改善轻微,术后出现中度阴道壁膨出、阴道顶端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性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差:临床不适症状未见改变,术后出现重度阴道壁膨出、阴道顶端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严重,性生活质量较差。

2 结果

2.1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68.41±8.74)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25.21±12.37)ml,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76,P<0.05)。

2.2临床疗效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全子宫切除术作为临床妇科常见的手术类型,近年来已成为子宫病变主要的治疗方法[4]。女性盆底各器官、肌肉、神经以及韧带为一个整体,均具有自身的生理作用与解剖特点,利于保障患者盆底功能、结构的完整性,而全子宫切除术的实施改变了子宫各器官组织间的解剖学关系,并对神经造成损伤,极易破坏盆底各器官功能[5]。基于此,提升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减轻盆底功能损伤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6]。

既往多采取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该病,但由于其切口大、术中出血量多,增加了感染发生风险,加之术后腹部瘢痕较为明显,已无法满足现代女性的审美需求。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属于一种微创术式,在经腹腔镜引导下可清晰显示微小病灶,提升视野清晰度,在相对封闭环境中完成手术各项操作,可有效减少因空气消毒不充分而致的感染风险。术中CO2气腹的建立,有效降低了血管渗血,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作用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并对患者盆底功能影响甚微,可作为临床治疗子宫病变较为理想的术式选择。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有助于减轻对子宫病变患者盆底功能的损伤,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术后恢复。

[1] 秦艳,田杰,刘小燕,等.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比较[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33(1):35-37.

[2] 谢彩霞,李爱明,范淑静,等.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在大子宫良性病变治疗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2):296-298.

[3] 程会芳,刘自强.腹腔镜下与经腹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9):899-900.

[4] 张丛敏,刘静,余梦虹,等.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6):5129-5131.

[5] 胡茜茜,陶应珍.两种术式治疗非脱垂良性子宫病变的效果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2):4680-4682.

[6] 周亚蓉.应用宫腔镜技术治疗子宫腔内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4):340-342.

R 713.4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8.084

2017-01-25)

猜你喜欢
盆底韧带出血量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