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中专业任选课的设置与优化

2017-09-27 07:56牛裕琪杨林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3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

牛裕琪 杨林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任选课的设置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社会需求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任选课的进行设置与优化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转型发展 数学与应用数学 任选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27-02

一、引言

2014年国务院提出要引导一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都不断作出调整以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先进性、适应性和特色性。对數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有很多,但多数是对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议和意见。本文针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任选课的现状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任选课设置的一些意见与建议。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任选课的现状

本文的讨论以许昌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2012年许昌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志着学校基本实现了由师范专科学校向多科综合性本科院校的转型。2013年学校入选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改革进程,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先进性、适应性和特色性。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定位非常明确,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问题,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熟悉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能,能在教育、科技等部门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快,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素质应用型人才。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上针对性不够强,对市场需求考虑较少

目前国内许多大学的总体办学思路都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也做了相当的努力。如为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开了“数学模型与实验”课;为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开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为体现数学的特点,开设了“组合数学”等课程,使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了很大改进。但面对学校及我院的转型发展,课程设置的针对性特别是选修课的针对性仍然不强,对市场对人才需求及用人单位对课程需求等方面考虑的不够。

2.动手能力与技能训练不够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大部分以理论推导为主,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很难达到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自然也很难适应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必修课比例过大,选修课比例较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过少

由于在制订学生的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国家规定的全校公共必修课的要求,学分学时的限制等等,从而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必修课比例过大,选修课比例过小。这不但限制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延展,减少了学生自然地进行多学科、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也切断了学生开发自身多方面能力以及激发各种学习兴趣的途径。很显然,也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以看出,在转型发展的形势下,重新考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与优化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具有深刻的实际意义。它不仅仅是适应我校和我院转型发展的需要,还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需要。

三、转型发展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任选课的设置与优化

1.任选课设置与优化的思路和方法

根据学校和学科、专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出口就业的需要,根据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需要,针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特别是任选课进行重新设置和优化,对原有的课程及内容首先进行删减或增添,进而分类组合。

(1)对学生出路的定位

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况以及个人意愿,将培养模式分为应用型与继续学习型,在第三或第四学期通过选修课程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目标分别是走向社会工作和继续攻读数学或与之相关的经济、管理和其他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2)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对任选课进行优化设置,对部分教师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方法上,同时也考虑课程设置对大学四年乃至今后就业的影响。具体包括四方面内容:专业课所学知识与今后出路的关系;对专业课安排的满意程度及对课程板块分类的想法;对选修课安排的看法;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意见及建议。通过对调查统计结果的分析,使教学改革的方向更为明确,选修课的设置更为合理。

(3)研究方法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等现状;同时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然后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搜集和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推论。

2.任选课的设置与优化

(1)分类

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选修课按照学生的出口分为四大类,每一类课程都是与学生的就业、兴趣或者继续深造相关的多门课程,是对必修课中某一门或两门课程内容的加深与扩展。这些课程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同时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比如说,继续深造类课程中包含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近世代数等,就业类课程中包含中学班级管理、教师书写技能、教育研究方法等,兴趣类课程中包含计算机网络、初等数论、运筹学等,还有其他类课程中有图论、数学物理方程、点集拓扑学等等,当然这只是根据学生出口及调研给出的一个相对简单的分类,实际上一些课程是相互交叉的,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分类当中。

(2)调整

对任选课的结构进行调整,避免课程重复现象发生,增加新的课程。由于数学课程的特点,一般不会出现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但是对一些新开设的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中会有此类现象。因此说在对任选课进行设置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比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有部分内容重复,可以在授课过程当中对重复内容进行删减;教师教育类课程中,《中学数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与评价》、《中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研究》应整合。高度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适时增加实践课时,或者说改变授课方式,以多次的专题讲座代替理论课时,或者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或者进行项目教学,更可以通过学科竞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比如说数学建模竞赛的前期选修培训加暑期的竞赛专题培训。

(3)把关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选择,需要增加任选课的门数,但是在真正实施过程当中,一些高校是根据师资队伍的情况来定,而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定,這严重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应综合考虑师资队伍的状况,从实际出发,开设学生需要的相关课程。如在学校已经开设了学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类课程等的基础上,增加考研辅导类课程、开设招教考试的培养课程,开设企事业单位考前培训类课程等等。

3.任选课的设置与优化中面临的问题

任何形式的改革都可能面临一些问题,任选课的优化也不例外。

课程设置的调整就意味着要取消个别课程,新增设一些课程。每一门课程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教学大纲的编制,教案的撰写,PPT的设计制作,教学进度的精心安排等等,取消一门课程这些工作成果不再有用,而新增课程又需要重新做上述工作,教师需要额外付出很多工作量。同时,课时量的多少,新增课第一轮讲授缺乏经验对学生评教造成的影响等等都需要教师的充分配合,需要部分教师要为学校的转型牺牲个人利益。

同时由于任选课只是整个培养方案中的一部分,任选课的设置与优化和整个培养方案的修订是密切相关的,与人才培养是密切相关的。任选课的增加,会出现一种现象:这个专业的任选课是其他专业的必修课,为避免教师工作量的增加或者为减少资源的重复利用,也可以建议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即学分承认政策,允许学生选修其他专业课程并承认学分。

四、结论

总之,转型发展背景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任重道远,以上只是针对专业任选课设置与优化的一个初步改革设想,也希望能够通过实际运用,对我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玉苏.新时期高等师范教育面临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6): 49-52.

[2]赵春娟.论教师素养新内涵—来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J].教育探索,2006 (2):116-118.

[3]孙根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高等教育研究[J].2001,3(2):86-90.

[4]熊耕.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以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文学和数学专业为例[M].现代大学教育,2012.2:75-81.

[5]陈传万,张宏喜,李晓东.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素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5):42-45.

[6]龙晓凡,王艳洁,孙文秋实.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5(1):23-26.

作者简介:牛裕琪(1969-),女,河南许昌人,教授。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转型发展形势下公共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索和思考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以转型推进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