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平
摘 要:如果想更好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针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有效的探讨。构建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配合,并且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与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有效发挥,让学生在学习环节习得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并且反过来有效提升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数学教学;高中
对于每一个高中数学老师来说,构建高效课堂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站在老师的角度上,高效课堂的构建属于每一个老师毕生的追求;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高效课堂的构建属于每一个学生向往的目标。因此,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一定要积极探索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式,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针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本文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教师认真备课是提升高效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要实现更为高效的教学,就需要学校从领导到学生每一个阶层的完美配合。在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数学老师要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备课工作,对于教学来说,备课极为重要,不仅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还是学生在课堂充分掌握数学各项技能的关键所在。不过,高效课堂的备课环节与传统课堂备课环节不一样,不仅是一种针对课堂所要讲解知识的提前预习,还需要基于教材,结合教学目的,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更为合理的教学规划,从而提前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梳理,并提前做好解答预案,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效率,也更为合理。例如,在“集合”的教学备课环节,由于这一章节概念多,且又比较零散,存在“子集”“合集”“有理数集合”“无理数集”及其他集合等一系列概念,如何做到这一系列概念的灵活转换,就成了课堂中最为关键的教学环节。教师在高效课堂中,要采取有效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快速掌握不同的集合概念,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课前预习有效保证课堂效率
高效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要将备课环节准备好之外,学生在高效课堂教学中也要做好提前预习的准备活动,才能真正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对于每一个高中学生来说,课前预习,不仅要有效熟悉课堂知识,还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容易理解,从而保证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构建起一种高效课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环节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一系列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将难以理解的地方、将容易失误的地方做好标记。另外,还要针对预习环节出现的思考及想法做好有效记录,以便于上课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将曾经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不断反思,思考曾经学会的知识点与预习问题是否存在联系,是否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对以往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与温习。例如,学生在“余弦函数”的课前预习环节,首先要了解知识点,其次要将与余弦函数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思考,并与正弦函数形成一种巧妙的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类似之处、不同之处,使得学生在预习余弦函数的同时,对正弦函数也有更为全方位的把握,并且制订一定的学习思路,就能更好地配合教师教学,从而真正做到提升學习效率,与教师一起,共同构建高效课堂。
三、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课堂效率
对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中心,还是教学的重心。这一种教学模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说,会产生一种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在学习环节发挥应有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由于教师教学的权威性,会进一步导致很多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很难构建起一种较为高效的教学课堂。因此在高效数学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作为教学环节的重心与中心,教师做好相关的指导与辅导作用,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在学习环节学会思考,从而有效确保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教师而言,针对学生在课堂的提问要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思考,共同讨论,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交流与探讨,而教师针对学生交流中出现困难的环节应给予一针见血的指点,使得学生豁然开朗,掌握了知识的同时,又收获一种极为满足的愉悦心情,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及主动性,并提升学生面对问题时的有效理解与充分思考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效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构建关于高中高效数学课堂的一系列问题。
四、进行有效的课堂练习
高中数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有效的课堂练习是极为重要的。课堂练习可以作为学生掌握并巩固知识最优质的手段之一,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低,掌握知识的能力如何,都可以基于有效的练习进行检验。例如“直线的斜率”这一课中,夹角属于0°~180°,但是大部分人只熟悉锐角,因此斜率属于正数。但是从钝角考虑,学生往往会漠视负数处理,这就导致练习环节会出现一定的错误。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采取不同手段帮助学生加强对“斜率”的掌握,从而有效检验学生在“斜率”知识点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钮兆岭.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活动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4(1).
[2]徐章韬,梅全雄.论基于课堂教学的数学探究性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13(6).
[3]郑毓信.数学教育研究者的专业成长[J].数学教育学报,2013(5).
[4]胡典顺,王静,徐汉文.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5).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