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红
科学性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关系到我们教授的知识是否清楚、确切。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造能力就备受人们关注。
地理学科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偏理性思维,但却是文科考生的主要考试科目,这就使得教师在教授时存在着极大的难度。所以地理教师只有进行科学性的教学,把握事物的现象及事物间的规律,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地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地理教师教学的科学性的影响因素很多,总结一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地理教师教学思想的科学性,一类是地理教师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每位教师的教学思想都各有差异,教学方法虽也有不同,但大都可以借鉴,所以接下来仅就地理教师教学方法的科学性问题谈谈地理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教师实施科学的教法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法服务的。通过实施多种教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学法。师生应该经常认真地探讨如何学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法,逐步形成有效科学的学习方法。
地理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有:口讲法、比较法和观察法等,近年来又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如“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发现法”“翻转课堂”“幕课”等也引入中学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来。诸多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采纳,也不能置之不理,长期的教学经验让我认识到有三点必须引起我们一线地理教师的足够重视。
一、启发式教学要讲求科学性
启发式教学是古老的教学方法,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而不是硬牵着他们走。启发式教学在运用的时候要把握好其基本的意图,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知识,就用不着启发式教学了,那无疑是浪费时间,无益于教学;通过启发能够迅速地展示思维和想象,然后沿着一定的规律性的方向发展,最后达到完成问题的理想效果。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不是无规律可遵循的,因此,科学地设置启发式的问题,对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兴趣教学要注重科学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法而不只是讲授法,而具体采取什么方法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情来确定,如讲解人口问题时,可以采取比较讨论法、讲区域地理时可采取情境教学法等。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都应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这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没有兴趣的教学,是枯燥的教学,不无持续性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再无兴趣,或兴趣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是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势必应该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把课本中的原理、知识点生动、形象地讲解出来,增强授课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消化,进而增强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偏理科思维的学科,一味地、单纯地平铺直叙势必造成课堂教学的无趣,老师感到很累,学生也感到很乏味。一些教师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民谚、民谣,或者是自己编的顺口溜、打油诗等进行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兴趣性教学的科学性主要是指兴趣要贴近学生实际、要贴近学生生活、更要贴近教学的内容。同时,兴趣性教学要把握好尺度、把握好节奏,不能为了兴趣而兴趣,更不能因为兴趣而使教学变得无序。
三、分层次教学要以科学性为原则
每一位任课教师在每一个年段,都会教很多的班,可能有实验班、普通班,也可能是不同的實验班、更可能是不同的普通班,而不论是实验班还是普通班,内部学生的整齐度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分层次教学,一直是很多老师经常采用的方法,当然采用分层次教学,一定在分层时要讲求科学性,不然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我的经验是,每个班的学生分成6~8个层次或小组为宜,每个小组再进行隐性分层,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便于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地理教学还可根据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不同,进行恰当的分组,充分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通过分层共进的效果。
我们的教育改革、教学改革、高考改革几乎时时在进行,我们很多有远见的人正在做艰苦的努力,深愿这努力蔚然成为风气给我们地理教学的全面素质化、创新化带来更强劲的力量。诚然,在大力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今天,更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地理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学情等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多样的运用;同时,教学方法又不能一成不变,因为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着的,这就必须促使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和手段不断改进,当然教学方法也就需要不断地改进了。
注:《学科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组。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