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水动微波起,处处文章处处文

2017-09-27 05:34彭勇
新课程·教师 2017年8期
关键词:微写作灵性风暴

彭勇

摘 要:“微写作”进高考是“微时代”对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提出的崭新要求。“微写作”的即兴性与性灵书写,以及它对写作者文字精练度、思维跳跃性、行文结构严密性及有效突出中心的高要求,于传统高考作文写作是有极大助益的,或可激起高考作文新的头脑风暴。

关键词:微写作;高考作文;灵性;风暴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旋风已把我们的生活卷入一个无微不至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话、微视、微电影、微盘、微刊、微友,已经无孔不入地介入并占据了我们的视听空间,并对思维、阅读与写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受这一时代特性的影响,借140字“微博体”发端而渐成大势、演化出不同写作景观的“微写作”,正是微时代在写作层面上的投射。短短的140个文字,包罗万象,内涵丰富,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就把所思所想表达给众人。避开“微写作”与生俱来的碎片化影响,运用其立足生活、捕捉即兴灵感、随时记录灵感涌现的思维浪花这些有益因素,以“微写作”提高写作兴趣,养成写作习惯,提升写作水平,却于当代高中生极为有益。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有两个弊端,一是“丧性灵”,二是“失魂魄”。二者互为因果,以致恶性循环,渐成“绝症”。今日普遍意义上的高中作文教学,重在呼唤灵性的重归,有灵性方能从内向外生出兴趣。而“微写作”的即时性、趣味性,恰可在消解写作这一显在目的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微写作”可赋予传统高中作文以久失的性灵。任何意义上的写作,其实都是作者性灵的舞蹈。而性灵的生长与呈现需要宽容而自由的环境,需要一种私密甚至幽暗的环境来荫庇,需要兴趣的激发。但在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实景观中,老师视学生作文如“做贼”,非当堂布置、当堂完成不可,且严加监督,严加剪伐,将本来活泼如幼树的学生束缚修理成了无生趣的盆景,或者即如梵蒂冈内的园林植物,整齐划一而僵硬呆板,不见一丝一毫的性灵。此一弊,梁启超先生早在九十年前就已教训道:“我是教他作文,不是教他做贼。”意即学生作文需有自由与空间,教师也正该为其创造自由与空间。而“微写作”恰可在自由抒写中重新赋予学生以性灵。

“微写作”文字精短,学生不视其为畏途,且“微写作”多切学生之实际,与其生活距离甚近,言之可有物,不至于强为文而空洞言。尤其重要的是,“微写作”有一定程度的私密性,学生多可在其中表达自己的真实心声,抒写内心真正的情感,而这些恰可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写作自由與宽松的言说空间。如果能在高中作文教学中重视“微写作”,并将其特点与传统作文教学有机相连,则不但“微写作”能有所成,传统的作文亦可性灵顿显,面目一新。

“微写作”可使传统高考作文魂魄立显。当前高中生作文,因丧失性灵而导致学生好空言,洋洋洒洒、连篇累牍,却难见中心,此为“空具其形而失其魂魄”之病。而要想使文章魂魄立显,必须具备迅速呈现文章核心内容、意旨的能力。其实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将某一事物描述清楚,将某一事件叙述完整,或者将某一情感抒发到位,将某一观点论述明白,根本无需长篇大论,只要具备迅速呈现中心的能力,即可在限定字数内直达目的。而“微写作”140字的字数限制,恰恰具备使作者专注于呈现核心内容的功能。

“微写作”还具有良好的测评价值。受评卷老师的素质和阅卷时间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作文评分的效度、信度与区分度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增加“微写作”,因为分解了作文分的权重,对于有效提高作文测评的质量无疑有积极的作用。大作文负责考生综合写作能力的考查,“微写作”作为综合写作能力考查的必要补充,可以更精微地测试出考生某一方面的写作能力。

所以我们认为,“微写作”所具备的言简意赅以及直接呈现核心的写作技巧,对当前高中生作文长篇累牍却难以抓住中心,难以说清问题的“失魂病”是有“对症下药”之效的。

人的本性是美的,学习是美的,阅读和写作是美的,碎片和小微同样都是美的。只要我们注重“微写作”,并将之纳入高考作文教学体系,便可激起作文教学的新风暴。当然,想要让“微写作”得高分,就需要明白“微写作”这三个字的真实目的。即贴近现实,表达观点,抒发情感,解决问题,语言精练。做到这20个字,就可以提高“微写作”的得分率。想要写出优秀的微作文,就要做到多读书,对身边的事物多观察、多思考、勤动笔,用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想法。

参考文献:

[1]张西流.“微写作”入高考是有益探索[N].中国文化报,2013-12-18(2).

[2]梁启超.作文入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编辑 任 壮

猜你喜欢
微写作灵性风暴
荷品
装入瓶子里的灵性
脑风暴大挑战
泽西风暴
新材料作文“保持灵性”写作导引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微写作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头脑风暴